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沙洋探索

A-   A+
发表时间:2022-06-24 15:28    来源:湖北文明网

  中办、国办日前印发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乡村建设行动的路线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显著加强成为其中一项重要行动目标。方案提出,要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推进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近年来,荆门市沙洋县高质量推进阵地融合、力量融合、活动融合、项目融合、机制融合“五大融合”,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切实围绕群众需求,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努力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沙洋路径”,以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推进阵地融合

  夯实文明实践平台

  一是整合阵地资源。整合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综治中心、平安驿站、文化馆、图书馆、体育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妇女儿童之家、爱心驿站、社工站等各类阵地资源,建强理论宣讲、教育、文化、科技与科普、健身体育、卫生健康、平安法治、生态环保等八大服务平台,打造文明实践综合体,在机构、人员、设施等权属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文明实践活动需要和群众需求,优化配置、合理调度、共享使用,实行“一站多用”,不断提高县域阵地资源的综合使用效益。目前,全县建立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7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了全覆盖。

  二是拓展实践站点。在金水湾步行街、东方百货沙洋购物广场、平湖公园、沙洋经济开发区、明弘玻璃、汉上实验学校、县政务服务大厅、沙洋五七干校、县税务局等街区、商区、景区、园区、厂区、校区、服务窗口、教育基地,以及各级文明单位等,建设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积极引导道德模范、荆楚楷模、身边好人、优秀志愿者和骨干志愿服务组织设立特色工作室,构建“15分钟志愿服务圈”。

  三是统筹“两个中心”建设。统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融媒体中心建设,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智能互动。利用融媒体强大的传播能力和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发布志愿服务项目、招募志愿者,一个平台完成“点单+派单”,实现志愿服务“精准送达”,全方位、高密度、立体化宣传各地的文明实践活动,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影响力。

  推进力量融合

  壮大文明实践队伍

  一是配齐工作力量。配齐配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专兼职人员,确保中心(所、站)规范高效运行。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挂牌成立志愿服务促进中心,根据工作需要配备5名事业编制工作人员,确保事有人管、活有人干。采取县聘镇(区)用、派出制等形式,为每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2至3名,通过设立政府购买公益文化岗,为每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1至2名。

  二是建强专业力量。县级建强“1+8+N”志愿服务队伍。县委书记履行总队长职责,建强县志愿服务总队,带头开展志愿服务。县志愿服务总队建立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帮困8支常备志愿服务队伍,党员、青年、巾帼、网络文明、疫情防控、平安建设、文明劝导、应急救援等若干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志愿服务队伍。镇(区)党组织书记履行支队长职责,建强镇(区)志愿服务支队,建立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平安建设等若干支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队。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履行小队长职责,建强村(社区)志愿服务小队,志愿服务小队因地制宜建立理论政策宣讲、邻里守望、矛盾调处、环境卫生等志愿服务队。

  三是用活下沉力量。深化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双报到”“双报告”,党员志愿者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各展所长参与志愿服务,每名党员志愿者每年开展不少于20小时的志愿服务活动。推动优质资源通过机制化结对帮扶注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落到基层、惠及群众。深化全国文明单位结对共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示范带动省、市、县文明单位结对共建文明实践所、站,实现组织联建、队伍联动、项目联办。

  四是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开展社会招募,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服务。积极引导本地乡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五老”人员、新乡贤、创业返乡人员、 群众性活动带头人,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开展群众乐于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示范带动本地群众做志愿者,打造群众身边不走的志愿服务队伍。

  推进活动融合

  丰富文明实践内容

  一是学习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以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为首要任务,重点围绕党中央大政方针政策和各级党委、政府为民利民惠民政策等内容,利用方言土语、地方文艺、大喇叭等群众喜闻乐见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带头讲、专家学者深入讲、百姓“名嘴”常态讲、青年讲师通俗讲,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理论政策宣讲活动,将理论讲明白,把政策讲透彻。

  二是培育践行文明风尚。以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典型引领行动。组织全县开展文明讲堂活动,结合文明村镇创建,扎实推进“讲文明、树新风”行动,持续深入移风易俗,发挥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作用,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破除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抵制封建迷信、非法宗教渗透活动,营造树立文明乡风的浓厚氛围。

  三是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常态举办“送文化下乡”“戏曲进校园”、乡村广场舞、农民运动会等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群众性系列文化主题活动。各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文艺小分队走到群众身边,精彩文艺演出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大餐。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建设“书香沙洋”。围绕群众生产生活,宣传宣讲《民法典》、反电信网络诈骗等法律知识。组织群众学习掌握农业科技、实用科普、卫生健康、环境保护、法律规章、文化体育知识等,推动养成垃圾分类、使用公筷公勺、禁食野生动物等习惯。

  推进项目融合

  提升文明实践质效

  一是打造主题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着眼满足群众普遍、共性的现实需求,围绕乡村振兴、文明城市创建、平安建设、社会治理、生态环保等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作,打造“理”响沙洋、爱在沙洋、新风沙洋、文润沙洋、绘美沙洋等主题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

  二是打造普惠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着眼满足群众日常需求,围绕上学、就业、就医、法律援助、农村环境整治等,打造“就业大篷车”“我是您的家庭医生”“法援有情”“三官一律”(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进村落等普惠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

  三是打造特惠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着眼满足群众个性化、差异化需求,聚焦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残障人士、失独家庭、独居老人、单亲家庭、困难家庭、在外务工农民等特殊群体,打造“邻里守望”“希望家园”“幸福花开”“爱心有约”“情暖夕阳”“爱心爸妈”“圆梦微心愿”等特惠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形成了“幸福花开”“小蓝帽”“女童保护”“希望家园”“老来乐”“河小青”等具有沙洋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

  推进机制融合

  筑牢文明实践保障

  一是建立制度强化责任。制定县镇村三级党组织书记责任清单,强化考核,实现联动抓落实、持续抓推进。县文明委成员单位和职能部门包点联系指导镇(区)、 村(社区)工作,镇(区)领导包点联系指导文明实践站工作,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调研,研究解决文明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二是健全培训制度。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政策宣传、卫生健康、应急救援、生态环保等专业领域骨干志愿者培训,让志愿者熟练掌握文明实践工作目标、内容和要求,提升志愿者履职能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探索建立志愿者培训基地,中心、所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志愿服务骨干培训。

  三是健全激励制度。建立完善志愿服务回馈机制,推行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积分制”等志愿服务时间储蓄机制。运用积分兑换、时间银行、爱心超市等方式激发基层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建立志愿者“礼遇”制度,让四星级、五星级志愿者享受免费乘坐公交车等待遇。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纳入党建考核、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增加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评比中志愿服务考评分值。

  四是健全经费保障。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统筹用好中央、省市财政支持经费,“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畅通爱心人士、热心企业捐助渠道,探索建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基金,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筹资机制,依法依规筹措文明实践活动经费。(农村新报、沙洋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李欢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