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清气正好扬帆——潜江市廉政文化建设综述

A-   A+
发表时间:2022-03-09 14:31    来源:湖北文明网

  阳春三月,水乡园林春光正盛,生机勃勃。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民生事业用情用力,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不仅如此,潜江还有一道独特的风景——清廉文化建设。

  如今,清廉文化正内化为一种城市底蕴,滋养着这座城市生命力、催生着城市凝聚力、激发着城市创造力、厚植着城市竞争力。

  强化教育 营造清廉建设强大声势

  今年3月3日,潜江市印发《潜江市2022年推进清廉文化建设工作方案》,落实省委、市委关于推进清廉建设的决策部署,指导全市做好清廉文化建设各项工作,推动全市上下以清廉文化涵养新风正气,营造清廉潜江建设强大声势。

  加强廉政教育是一项管根本、利长远的基础性工程。一直以来,潜江市将清廉文化建设纳入全市文明单位、意识形态、宣传思想等考核中,制定工作推进方案,构建起全社会共同参与、全面覆盖的廉政教育工作体系,全面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在市级层面全力勾画廉政教育“施工图”的同时,各地各部门也纷纷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强化清廉文化学习研究、文化传播和宣传宣讲,以文传廉、以文促廉,为推进清廉潜江建设注入源头活水,下好我市廉政教育“一盘棋”。

  “我市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重要论述,纳入全市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和基层党组织支部主题党日学习内容,厚植党员干部清廉价值理念。”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他们将清廉教育与党史学习教育结合,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力量,组织各地各部门学习廉政建设史和党史中的廉政故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自觉坚守清正廉洁的政治准则。

  拓展领域 廉政文化融入大众生活

  今年新春期间,市文化事业发展中心组织文化活动场馆在春节游园活动中积极挖掘传统文化清廉元素,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推进清廉文化蔚然成风。

  “像正月十五猜灯谜、集五福活动中,我们准备了50余条廉政灯谜,吸引广大市民踊跃参加。”市文化事业发展中心负责人说。

  3月5日,曹禺纪念馆被正式命名为湖北省家风家教实践基地。作为潜江市清廉建设的重要平台,曹禺纪念馆积极发挥文化宣教和群众服务功能,围绕建设好家庭、涵养好家教、传承好家风,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去年以来,潜江市充分运用好红色资源、公共文化机构和廉政基地打造清廉文化阵地;制定全市“深入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党史学习教育研学路线,各地各部门积极组织党员干部重访革命旧址、重温入党誓词,以革命传统教育、案例警示教育正反对比为宣讲内容开展现场专题宣讲。据统计,共组织红色现场教学活动260余场,5万余人参加学习。

  与此同时,潜江市积极发挥家庭助廉的源头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树清廉家风 创最美家庭”主题活动。宣讲革命先辈的红色家风故事、身边人的“最美家风”故事,线上线下覆盖党员干部群众10万余人。

  把清廉文化建设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清廉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医院、进村居、进家庭,充分发掘全市党员干部群众中的廉政典型,刻画宣传清廉事迹,通过典型示范凝聚廉洁正能量,弘扬清廉文化。

  创新载体 精品工程润物无声

  新年伊始,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便把打磨提升廉政题材花鼓戏《问心》作为今年一项重要任务,提上了工作日程。

  去年以来,该院将廉政剧目创作与党史学习教育结合,创作了以中国首任监察部部长钱瑛同志为原型的花鼓戏《问心》。该院负责人告诉记者,《问心》上演后,受到领导、专家、群众的一致好评,他们将进一步加强演出推广,力争将该剧打造成潜江廉政文艺精品。

  文化建设需要品牌打造来提升影响力,优秀文化作品能寓教于乐、温润人心,推动廉洁文化入脑入心。

  去年,市文旅局组织举办“创清廉潜江 树新风正气”文艺汇演,将廉政文化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今年,他们将把更多有关反腐倡廉的书籍、报刊进入全市各大图书馆,供广大读者观看,还将利用流动图书车开展“送廉政图书”下乡活动,在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廉政文化知识、廉政人物小故事等,营造学廉、崇廉、尚廉的良好氛围,共享廉政文化的宣传成果。市“非遗”保护中心正以各乡镇“非遗”传承基地为基础,通过皮影戏、采莲船、剪纸、舞龙舞狮、莲香、腰鼓等“非遗”项目,结合清廉文化、移风易俗等主题进行“非遗”展示及培训,协助相关村镇打造“非遗”特色的清廉文化传承基地。

  廉政文化润物无声,如春风拂面,如春雨降霖。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营造了全社会尊廉崇廉的良好风尚,使清廉之风吹遍社会的每个角落,为我市“冲刺五十强、建设新潜江”再添“廉”力。 (潜江日报 记者 成妍)  

责任编辑:李欢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