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田创新百姓宣讲助力乡村振兴纪实:恰似春风润山乡

A-   A+
发表时间:2021-10-11 10:14    来源:湖北文明网

  “党的恩情,咱老百姓的感受最为深刻。燕窝垸村摆脱贫困,步入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行列,我们要永远听党的话,紧跟党走,加油干!”

  初秋的傍晚,黄冈市罗田县骆驼坳镇燕儿谷茶梅小镇,50多位村民围坐在一起,听燕窝垸村第一书记徐志新宣讲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大别山下,夜静如水。百姓大舞台上群众的自编自演、槐树下微课堂、星空下的红色诵读、屋场恳谈会,驻村第一书记、村干部、“五老”乡贤、文艺工作者、老党员、脱贫户纷纷登台宣讲……“党的好声音”如同一股清泉润泽寻常百姓家,激活罗田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们打造宣讲队伍矩阵,通过文艺演出搭平台集中讲、‘五老’乡贤话变化对照讲、干部群众评典型引领讲、先进典型谈事迹现身讲、致富能手传技能培训讲、驻村队员讲政策辅导讲、第一书记作点评提升讲,让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为乡村振兴凝聚强劲动力。”罗田县委委员、宣传部部长熊庆介绍说。

  凝心聚力奔富路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我们村基地的小香薯长势喜人,订单满满。下步要优化品种,扩大规模。”骆驼坳镇叶家圈村村支书叶新春感言。

  曾几何时,叶家圈村环境卫生无人管、理论政策没人讲、产业发展更无从谈起。变化发生在湖北省宏泰国资集团驻叶家圈村原扶贫工作队长彭湘辉的到来。

  “产业不兴旺,农民兜里没有钱,无法实现乡村振兴。我们进驻后,成立7个入户队,围绕发展产业进行百姓宣讲。”彭湘辉告诉记者。

  如今,叶家圈村成立小香薯专业合作社,采取村集体、企业、农户入股的模式,流转并种植300多亩小香薯,带动50多个贫困户增收,每户仅务工就可增收8000元以上,村集体年均增收10万元以上。

  百姓宣讲声声入耳,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在骆驼坳,葡萄园内挂满一串串葡萄,茶梅园内游人如织。从北京捧回“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奖杯的燕窝垸村村支书郭海平,化荣誉为动力,全身心投入到乡村振兴中,发展观光农业势头正猛。

  在九资河,党史学习教育走进天麻棚,“天麻王”方永贵现场教授种植技术,脱贫户现身说法讲种天麻脱贫的故事。目前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近2万亩,中药材产量突破1750万公斤,成为支柱产业。

  在白庙河,宣讲聚力在产业发展上,他们组建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鄂东地区最大的羊肚菌种植基地,年产值可达3000万元,每年还给当地老百姓带来150万元的工资收入。

  曾经的罗田,乡村产业不旺的根本原因在于思想不够解放,而解放思想最直接的一招就是向百姓宣讲,想办法把大家的心凝聚到产业发展上。

  如今的山城,百姓宣讲队用他们在小康路上的追梦历程和乡村振兴中的所见所感作为宣讲的鲜活素材进行深入宣讲,一大批在外能人在百姓宣讲的感召下,扎根农村、立足农业、心系农民,乡村产业逐步兴旺,乡村振兴更有盼头了。

  以学促干美家园

  如何让党的理论宣讲落细落地,让更多老百姓拢得来、坐得住、听得懂?

  罗田的答案是:宣讲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让宣讲更加可亲可近可学。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罗田县以学促干,美化村庄环境,整治家庭卫生,全面铺开乡村风貌提升全域推进工作。

  走进燕儿谷茶梅园,花儿朵朵开,游人欢乐来。

  “我们要把‘七一’重要讲话学好用好,落细落地落小,努力打造全国生态宜居的示范村。”

  载誉归来,郭海平先后举行10多次座谈会和支部活动,入户80多家,分享自己在北京领奖时的感受,传达党中央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期望,号召大家动手建设美丽家园。

  胜利镇大竹园村夏家湾,曾脏乱差突出、人心涣散。

  村里有三棵树有近百年的树龄。今年,胜利镇党委将党史小课堂搬到三棵树下,讲述90多年前肖方、李梯云等共产党人在这里浴血奋战的革命故事。

  不仅如此,党员还在这里讨论过征地拆迁、塆落整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三棵树下的石凳石椅慢慢成了湾里党员的课堂和露天会议室。如今,全村党群齐心,环境美如画。

  九资河镇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活动邀请到水口塆村的“五老”朱三定,他利用年轻人回乡过节的有利时机,把塆里的年轻人召集在一起,将整治塆落的想法和盘托出。

  心结打通了,变化就快了。从路基到路面硬化,水口塆户均出资2000元,共投入义务工300个,全村拆牛栏、猪圈等“五小”建筑,就地新修水塘,引山泉入塘,还建休闲长廊和亭子,建起了水口庄园旅游酒店。

  “发扬‘蚂蚁搬家’精神整治村庄,如今的水口塆,呈现出一派民勤村美、民风淳朴、和美清新的景象。” 朱三定自豪地说。

  每一场宣讲,都如一缕春风吹进心田;每一次改变,都来自理论传播热潮喷薄而出。

  春风化雨正乡风

  “大操大办弊端多,小康路上有坎坷。天天要还人情债,哪有精力致富快。”中秋前,罗田县河铺镇一场党史学习教育中,俏皮的唱词引来满堂喝彩。

  罗田县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文明实践相结合,推动了乡风文明风气正,治理有效成果佳。

  ——用好红色资源,激发向上向善的力量。

  走进天堂寨脚下的罗家畈村,穿过一扇爬满爬山虎的门,会看到一个种满花草的小院子,这里是退伍老兵宋安国的家,也是当地党史学习教育的课堂之一。

  85岁的宋安国老人拥有69年党龄,是一名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退伍老兵,曾在部队多次立功。转业地方后,他多次被评为省部级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在老人家里,各类奖状占据了整面墙,一枚枚闪闪发光的勋章在老人的胸前熠熠生辉。

  院子里,年轻的党员干部、村民们们搬来小板凳,围坐在老人身边,听他开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和许多的入朝战士一样,不怕苦、无惧流血牺牲,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卧雪伏冰,严守纪律,伏击敌人。”

  ——通过挖掘“微”典型,讲好“微”故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他只有一只手,但却承担着山一样的事情。罗田的“独臂英雄”周凯是百姓宣讲人之一,听完他的故事,人们深受感动。

  “在大河岸镇,凯子在一家店里负责维修手机,业余时间,他还要种田,或许你很难想象他是怎么操作微耕机的,他还有几亩板栗园要打理。逢年过节他和他的义工团队还要去帮助孤寡老人、贫困学生,每当看到汗流浃背的凯子,我无法想象他的内心是何等强大。”村民朱泰安说道。

  ——一村一支文艺宣传队,补精神短板。

  河铺镇将身边孝德之星的故事编成相声小品,受到群众热捧;

  凤山镇将市场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故事演绎成话剧;

  匡河镇将好媳妇、好婆婆事迹在舞台上传唱;

  大地坳社区自创自演《精准扶贫到我村》《十劝世人莫赌博》《学习党史启新程》等节目,演到了天堂寨景区和安徽省。

  这些就地取材的乡土节目,通过小切口讲述大主题,让理论插上文艺的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达到了寓教于乐、以文化人的目的。

  ——学史力行,夯实乡村治理。

  在基层治理方面,全县72家县直单位、360个机关党组织、3960名县直党员干部闻令而动,11个工作组进驻社区参与抗疫;开展“法润乡村行动”,举行送法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活动40多场次;组建医疗健康、法律援助、农业科技、物流快递等12个特色志愿服务队,登记注册志愿服务组织648个、志愿者6.8万人。(黄冈日报 记者 贺正文 瞿慧一 通讯员 颜红胜 刘世民 陈钦)

责任编辑:李欢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