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工业富产业美村庄 黄石龙山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A-   A+
发表时间:2021-09-13 10:42    来源:湖北文明网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

  乡村治,百姓安。没有乡村的有效治理,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近年来,黄石市章山街道龙山村在乡村治理方面主动探索,通过聚焦党建引领、产业振兴、环境治理、文明法治,走出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乡村治理之路,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9月6日,农业农村部公示了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示范村名单,开发区·铁山区章山街道龙山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龙山村凭什么摘得这个国字号荣誉?9日,记者带着这一疑问,来到该村一探究竟。

  初秋的龙山村,草木依旧葱茏,偶有鸟语轻鸣。湾组里,一幢幢房舍错落有致,院落干净整洁,平坦笔直的硬化路延伸到各家各户,道路两边的草坪绿植散发着清香……沿村而行,目之所及,皆是安居乐业的和谐图景。

  党建引领,为乡村治理强身

  夯实党建,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就是给乡村治理装上了一个动力强劲的火车头。

  “您好!这是党建学习资料,请查收!”“您好!最近有一批求职人员需要跟企业对接一下”……去年10月份,龙山村创造性成立红色园区服务站,28名党员志愿者组成4支服务小分队,通过定期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了解辖区企业经营现状及遇到的困难,为企业开展一对一帮扶服务。

  章山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冯烨说,龙山村乡村治理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以党建为引领,通过打造“红色传动链”,改善村党组织“单兵作战”局面,治理方式由“闭合型”向“开放型”拓展,让红色服务“最后一公里”得到高质量延伸。

  今年元月份,华盛新人造板有限公司设备进入安装阶段,急需机修工,但当时招不到合适的人。园区劳务服务小分队成员卢加宝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利用自身做机修工的人脉,帮助企业招工12人,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据介绍,截至目前,服务站累计为企业送工300余人。

  华盛新人造板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企业落户在龙山村,像是回到了家一样,特别安心,特别亲切!

  此外,龙山村因地制宜全覆盖设立了湾组理事会,不断完善和拓展“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制度,推进村务民主自治,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实现小事不出湾、大事不出村,村民满意度不断提升,邻里小矛盾大幅度减少。

  抓好产业,为乡村治理壮骨

  乡村要振兴,治理要有效,产业是支撑。

  9日,在龙山村瓜蒌基地,只见藤蔓沿着铁丝网铺展开来,藤蔓下,挂满了一个个圆圆滚滚、肥硕的瓜蒌,一派丰收景象。

  “这120亩瓜蒌,一亩收益在3500元左右,年利润可达40万元。”龙山村党总支部书记张宝山说,最重要的是,每年可吸纳200人务工。

  种植瓜蒌的那片地,原先其实是一片荒地,没人来种植,几百亩土地都长满了芦苇。

  闲置弃耕的土地怎么利用?村里就商量,把土地流转,发展农业种植,既解决了土地闲置的问题,又可解决村民就业的问题。同时,采取党员带路、产业辅路的策略,构建“支部+合作社+农户”产业链条,发展“黄石市两湖专业种养合作社”。

  然而,很多村民担心土地流转后,就不是他们自己的了。

  于是,村“两委”干部走家串户向村民宣传土地流转政策。在党总支会议上,鼓励村“两委”干部和党员做表率,先行先试。

  “我是党员,这个时候必须站出来,不能继续让村里的土地荒废了。”党员刘松林第一时间站了出来,率先承包了30亩土地,搞起了稻虾养殖;党员冯加宝也先行先试,承包了120亩土地,建起瓜蒌基地……

  有了党员的现身说法,村民的思想开始转变了。

  一花引来百花开,500多亩土地在流转中焕发活力,白茶基地、瓜蒌基地、稻虾养殖等多点开花。村里还投资200多万元建设高品质淡水鱼养殖基地,发展高品质鲈鱼、桂鱼等高档鱼类养殖,整个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400万元。

  今年,龙山村抢抓“十四五”时期辖区“街园一体化”规划,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利用临港、临城、临工业园的区位优势,发展以园区生活配套为主的第三产业和市民供给为导向的现代农业,出资建立了新材料产业园区生活配套服务中心,满足来往客商用餐出行需求;成立的黄石茂恒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流转土地550亩,发展蔬菜大棚种植、柑橘种植、朝天椒套种三大特色农业,今年8月还牵手零里生鲜,采取订单式合作模式,全年可增加村集体纯收入110万元。

  塑好风气,为乡村治理铸魂

  村民乐开颜,幸福生活看得见。

  走进下刘湾,只见房前屋后绿树掩映,屋檐下色彩鲜艳的手绘宣传画,让原本单调的墙面有了灵气……在这里,处处都能感受到美丽乡村文明发展的浓郁气息。

  “过去,我们湾垃圾都是乱倒乱丢,家门口也都堆满了杂物,环境卫生那是一个‘脏乱差’。”村民刘青山说,“今年村里搞环境整治,把又脏又臭的旱厕都拆除了,建了新公厕,村委会还安排专人对公厕进行打扫,方便又卫生。”

  “创新乡村治理体系,重心在基层,关键在引领,路径在整合。”基于这样的判断,龙山村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移,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等方面狠下功夫。

  “刘元旱、刘恒闯、刘元山评上清洁模范户了,嗯,他们确实做的不错。”“他们家清洁卫生,我家也不差呀。”自从开展清洁模范户评比后,村民就经常聚在一起“攀比”,争做模范。

  “我们就是要通过这样的评比活动,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让大家都自觉参与环境整治中,共建美丽乡村。”张宝山说。

  村规民约已成为村民行为规范,而通过培育、选树、宣传文明户、文明家庭、好人好事等,用身边榜样激励、凝聚向善力量,树立文明新风尚。如孝顺媳妇马凤十年如一日照料卧床婆婆、模范丈夫刘元林寸步不离照料瘫痪妻子的模范事迹成为全村佳话,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更让邻里和谐,崇德向善的风气蔚然成风。

  乡村治,百姓安。如今的龙山村,处处体现着不一样的精气神,一幅工业强、农业兴、村庄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黄石日报 记者 张春玲 董浩)

责任编辑:李欢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