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黄陂区姚家集街:树基层治理样板 绘乡村振兴宏图

A-   A+
发表时间:2021-08-31 11:37    来源:湖北文明网

木兰花乡风景如画,“杜堂模式”引领乡村振兴。

  武汉最北,滠水两岸,镶嵌着一颗璀璨的乡镇明珠——黄陂区姚家集街道。姚家集街地处黄陂北部丘陵山区,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腹地,东与红安毗邻,北与大悟交界,是武汉市的“北大门”“口子街”。国土面积143平方公里,下辖1个社区、36个行政村,户籍人口5.75万人。

  这里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流传着花木兰出生地的动人传说。这里民风淳朴,文明和谐,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街。这里充满活力,依托都市近郊、生态文化优势,谱写出乡村振兴的精彩华章。

  近年来,姚家集街坚持党建引领,勇当乡村振兴的先行者和基层治理的探索者,围绕“一心、一轴、一环、五片区、两大产业板块、多节点”的总体布局,以三产融合为路径,以农旅融合为目标,协调区域文化、生态、空间等资源,创新基层治理,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姚家集街先后被评为武汉市文明街道、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街,市级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示范点。所辖的杜堂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乡村振兴“杜堂模式”享誉全国。

  创新党建“5+”工作法 擦亮乡村发展底色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姚家集街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推动“五化兴乡”,依托基层党组织“主心骨”,依靠1873名基层党员“主力军”,创新实施“党建5+”工作法。

  以“党建+治理”强班子促发展,以“党建+生态”建设美丽乡村,以“党建+文化”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以“党建+人才”培育发展带头人,以“党建+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真正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基础建设。在姚家集街的各村、社区,都能看到党员们认真学党史、上党课的身影。仅今年,全街村(社区)宣讲队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宣讲147次,“百年党史红色传承”主题党课37次,全街党员干部在党史学习教育的浩荡春风中筑牢信仰之基。

  强化党的领导,锻造过硬的干部队伍,才能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石。姚家集街党工委以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以“三转”为抓手、以全员培训为举措,不断规范机构设置、完善监督体系、强化队伍建设。全街37个村(社区)均设置纪检委员(监察信息员)。他们充分调动村级纪检监督小组作用,及时发现、收集、上报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违纪问题,时刻筑牢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廉政思想防线,提升“最后一公里”监督质效。

  姚家集街纪检监察机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不断提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较大成效,街道被评为市级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示范点,姚家集街杜堂村正在积极创建市级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示范单位。

  密织多元共治“一张网” 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

  “2020年辖区内电诈案同比下降了80%,这主要得益于街道多元力量加入形成群防群控合力。”姚家集街道派出所负责人说,这一数据的背后,是街道多元共治效力的体现。

  去年,姚家集街创新建立三级民调机制,形成社会治理共同体。各村依托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等“五老”及村委会建立一级民调组织,他们对村里日常矛盾进行摸排调解,主动发现问题,靠前解决纠纷。司法所、派出所等街直部门组成二级民调,解决村级民调解决不了的问题。街道主要领导分片包保为三级民调,带头解决重大典型问题。

  在此基础上,街道依托公安、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等力量,建立“姚家集街道烽火台”群,遇到电诈、纠纷等矛盾线索及时上报,及时解决。

  各界力量也纷纷参与到街道的治理中来。“老黄刘”调解工作室长年奔走田间地头,将群众矛盾化解在源头。“葛天才调解工作室”利用名人影响力和资源,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信访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利益。7名律师长期走访村湾,公开电话,随时接受群众咨询。

  姚家集街还借力科技手段,不断提高辖区内超高清探头覆盖率,270个点位、586个摄像头,基本实现街、村(社区)、景区全覆盖。

  “各方力量聚合成一张网,长期铺在乡村一线协同作战,一面尽早发现问题,一面尽快解决矛盾,激活了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姚家集街负责人说。

  近3年,姚家集街道无重大刑事警情、无群体性聚集事件、无重大公共安全事故,实现了“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街”。

  多元共治催生出文明乡风。“湖北省道德模范”葛天才和“湖北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武汉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丁元家的事迹走进寻常百姓家。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积极发挥作用,村民在良好的社会氛围中自发崇德向善,全街形成风景美、风尚美、风俗美、风气美的文明和谐新气象。

  产业发展引领乡村蝶变 “杜堂模式”享誉全国

  姹紫嫣红的花海、干净整洁的街道、错落有致的民居……曾经是“穷乡僻壤”的杜堂村,如今游人如织,风景如画。

  在这里,回乡能人葛天才及其团队组织当地村民利用空闲房屋入股成立合作社,打造“木兰花乡”景区,为乡村发展持续“造血”,带动144个贫困户成功脱贫,村民户均年增收6.2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30万元以上。短短几年时间,这个落后的村湾实现了村党支部“绵羊”变“头羊”、破房变新房、种粮变种花、乡村变景区、资源变资产、民房变民宿的蝶变,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多项荣誉,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生动实践。

  “杜堂模式”还带动了柏叶村、崇杰村、北门村等周边村湾联动发展,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乡村休闲示范为引擎、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和农业产业园区、乡村休闲景区、新农村社区三区融合、村企合一的发展格局。崇杰村的田园综合体、柏叶村康养中心等农旅项目正在如火如荼推进。

  除了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姚家集街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色种养殖等产业,促进经济增长、农村增美、农民增收。邓咀村、乐河村、石屋山村、青联村、寨东村利用长冲水库优质资源,引回能人养殖黑斑蛙70亩,年增加集体经济10万元。双河村、八里村、淳河村、崇杰村利用村废旧村委会、学校建立共享农庄,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油茶、绿茶、稻虾养殖、光伏发电等一批扶贫产业收入稳定,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长江日报 通讯员 余金兰 余登福)

责任编辑:何霄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