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凳课堂”遍沮漳——当阳创新开展百姓宣讲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纪实

A-   A+
发表时间:2021-08-16 08:12    来源:宜昌文明网

  一个村湾屋场,十几条板凳,不设主席台,也没有话筒音响。村民们聚集在一起,听理论宣讲,谈惠民政策,学实用技术,解矛盾纠纷,聊村居发展……这就是“风靡”当阳的“板凳课堂”。

  2020年以来,当阳市创新开展百姓宣讲活动,将“板凳课堂”与湾子屋场会相融合,在传达政策、传授技术、传播文明的同时,加强思想引领和道德滋养,成为开展群众工作、推进基层治理的新常态。目前,“板凳课堂”已在当阳累计宣讲1000余场,协调解决问题3000多个,参与群众10万多人次。

  用乡音传“党音”

  “爷爷在英勇就义前,还大喊口号:好汉做事好汉当,好汉死在枪口上,再过二十年,又当共产党……”6月11日,在庙前镇庙前村,村民们搬来小板凳围坐一圈,听着党史宣讲员傅云讲述他爷爷傅丹香烈士参加革命的故事。

  傅丹香曾担任瓦仓起义农民自卫团副团长,1928年被敌人抓捕杀害。傅云从小听奶奶和长辈讲述自己爷爷参加革命的事迹,今年,他加入镇村组织的“板凳课堂”宣讲队,为百姓讲述革命故事,传承革命历史。课堂上,傅云讲得有声有色,村民听得津津有味。村民詹文学说,听身边的人讲述红色革命故事,学习教育更有“家乡味”。

  红色革命故事是最生动的党史教材。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当阳市将党史宣讲“搬出”会议室、报告厅,组织百姓宣讲员深入村湾屋场、农家小院、田间地头等小微户外平台,以“菜单”式、流动式、互动式相结合,并融合三句半、漳河大鼓、庙前快板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开办“板凳课堂”,让群众乐在其中,让理论深入人心。目前,全市23支党史宣讲队、225名党史宣讲员,用百姓愿意听、愿意看的方式,以乡音乡语传递党的声音、回应群众关切。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仲夏傍晚,几缕夕阳映照在玉阳街道金塔村,村民们摇着蒲扇、带着小板凳来到晒谷场。村党支部书记王宗堂已等候在那,准备就即将动工的玉丰路改建工程征求村民的建议。

  “通过‘板凳课堂’与村民沟通交流,及时收集意见、答疑解惑,让我们的工作效率大为提高。”

  去年7月,玉阳街道着力打造玉和路乡村振兴示范带,涉及到金塔村近百户的农田占地,部分村民不愿意配合。胶着之际,村委会决定分路段召开“板凳课堂”,讲解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明确“要致富先修路”的基本道理,5场“板凳”会议的召开,干群在交谈、商议、辩论中,达成共识,群众全部免费让出土地修路,只要跟群众面对面、心交心,就必定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建设难题随之解决。如今,建成后的玉和路焕然一新,刷黑的路面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青砖黛瓦的民居次第排开,村庄颜值大提升。

  群众是“板凳课堂”的主角。当阳市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群众需要什么就讲什么的原则,不断创新“板凳课堂”形式和内容。聚焦群众所需所盼,宣传解读各项涉农法规、惠民政策,传授各类科学技术、实用技能,增强群众致富信心,提升群众发展本领,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6月11日,在坝陵街道群华村鱼腥草地里,天天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李雪峰正在为村民传授鱼腥草种植技术。村民李耀华是“板凳课堂”的忠实听众,在李雪峰的带动下,他试种了两亩鱼腥草,当年种植收入就达到两万元。如今,鱼腥草已成为该村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

  家门口的议事堂

  “英子骑三轮车把我撞了,这个事不能就这么算了。”6月11日晚,玉泉街道三桥村丁家塝新时代文明实践小广场上,“板凳课堂”刚开课不久,人群中便传来胡老汉愤怒的声音。

  “别急,别急,有话好好说。”三桥村老党员杨明生边安抚边询问缘由。原来是在来广场的途中,胡老汉听到车辆鸣笛声却没有及时避让,被英子的三轮车蹭了一下。“这个事双方都有错。”了解情况后,杨明生接着说,“胡大哥没有走到路边,但是受了伤,英子姐骑车理应让行人,错处大一些,您承担医药费……”一番调解后,双方握手言和,一场干戈就此化解。

  有事大家议,问题不出村。当阳各村(居)依托群众自治,干群连线,巧解矛盾纠纷,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让“板凳课堂”变成了“家门口议事堂”。近两年来,该市农村违纪违法案件下降20%,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8%,群众满意度达96%。

  乡风好,则乡村兴。当阳市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板凳课堂”有机结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群众参与制定践行村规民约、道德规范,开展“红黑榜”“积分制”等系列评比活动,使邻里更和谐,民风更淳朴,乡风更文明。

  玉阳街道熊家山社区创新开展“‘板凳课堂’+文明创建”,在长坂粮油小区探索实行“红黑榜”评比机制,小区居民李昌云被列入黑榜名单后,不仅将自家房前屋后收拾得干干净净,还主动加入小区志愿服务队,参与义务保洁、党史宣讲等活动,实现了从“黑”到“红”的蜕变。(三峡日报 通讯员魏茜)

责任编辑:乔奇 王炯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