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立足实际守正创新 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拓面提质

A-   A+
发表时间:2021-07-20 10:44    来源:湖北文明网

  7月16日,武汉市中心城区(功能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进会在武昌区召开。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各中心城区(功能区)立足实际,守正创新,在阵地建设、模式机制、实践载体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一是着眼目标任务,在建立三级组织架构、拓展文明实践阵地、充实志愿服务队伍、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上实现新突破。二是围绕主题主线,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上作出新贡献。三是弘扬时代新风,在助力基层治理、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上取得新进展。截至目前,7个中心城区和3个功能区已建成8个文明实践中心、99个文明实践所(占比96.12%)、944个文明实践站(占比86.21%)。

  会议要求,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认真检视存在问题和不足,拿出务实管用的举措,不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真正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会议强调,坚持强基固本,解决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为什么做、在哪做、谁来做等基本问题,不断夯实思想基础、阵地基础、队伍基础;坚持突出重点,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两创一管”工作深入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取得实效;坚持守正创新,持续提升“动员、整合、引导、服务、创新、保障”六种能力,深入开展全市“汇聚文明之光 共筑精神家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展示交流活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

  武昌区资源“盘得活”品牌“唱得响”运转常态化 

  创新文明实践 服务基层治理 

  会议前,与会代表先后到武昌区南湖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宝安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武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艺术活动基地、武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现场学习观摩。

  据介绍,武昌区委高度重视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和工作开展,批准设立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编制机构——武汉市武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委主要领导多次关心中心建设进展,区委宣传部强化顶层设计,压实工作责任,形成街道主建、部门帮建、辖区参建的工作格局。

  形成合力 确保资源“盘得活” 

  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武昌区力争将服务群众的各类资源在统筹整合中发挥最大效益,坚持“一盘棋”思维,整合各类资源,开展理论宣讲、普法宣传、健康教育、便民服务等常态化文明实践活动,为基层服务、帮群众解难。

   

  今年3月,武昌粮道街举办“百年礼赞·同心起航”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 

  同时,武昌区结合“我为居民办实事”,将结对共建工作纳入文明单位年度测评特色内容,充分调动辖区414家文明单位参与社区建设、助力基层治理、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今年以来,省人大、省委统战部、湖北广播电视台出资出力,用实招为社区化解民忧;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省中医院、武警湖北总队医院、中南医院等利用自身优势,为辖区居民义诊;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国网武汉供电公司检修公司武昌配电运检室、武汉农村商业银行武昌支行用实惠保障民安;省文联、省文创中心等将对口社区基层治理经验以艺术的方式搬上舞台,省社科院、紫阳湖公园主动提供场地,与所在街道共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用实践书写文明。

  此外,武昌区还做好居民力量资源整合,充分挖掘社区、小区“能人”资源,通过授旗、冠名、建群等方式,在在职党员、退休职工、单身青年等有相似身份的居民中组建“党员流动桌”“银发先锋”“南湖大妈”“青春力量”等特色志愿服务队,将运动达人、文艺爱好者、非遗传承人等有共同爱好居民联系在一起,组建“百事帮”“文联”“非遗”等品牌志愿服务队,提升志愿服务的专业性、稳定性和延续性,让居民在互学互帮互助中增进认同,促进和谐。

   筑牢基础 确保运转常态化 

   

  武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落成开放。 

  筑牢队伍、制度和阵地基础,是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运转常态、长效、可持续的重要保障。

  武昌区筑牢队伍基础,充分发挥战线、系统、行业的特色特点,统筹院校教授、文博场馆专家学者、基层老党员、先进典型代表等骨干力量,组建“两团十队”宣讲主力军,面向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依托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机构,成立法律援助、医疗救护、心理咨询、科学普及等志愿服务队伍245支,为居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志愿服务。

  同时,武昌区筑牢机制基础,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管理、培训制度,确保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探索建立志愿服务考核激励制度,将志愿服务与政策、荣誉、实惠、任务挂钩,评定星级志愿者,激发志愿服务热情;开发具有“点单—接单—派单—评单”全流程反馈功能的软件系统,搭建“一站式点单派单服务平台”,为辖区群众,特别是高龄、独居、失能老人提供精准服务。

  此外,武昌区还筑牢阵地基础,充分利用辖区已有的红色资源和文化设施。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借用中华路街都府堤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用房,不但保留原有功能,还进行提档升级,并将沿都府堤路的武汉革命博物馆、红巷博物馆群、毛泽东同志旧居、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陈潭秋烈士纪念馆、中共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武昌周周讲”主讲堂、武昌廉政公园及户部巷、武汉长江大桥等场所作为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延伸阵地,打造独具特色的以红色文化为依托的“1+10+N”“武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带”。

  南湖街道翻新废弃锅炉房,以“两个南湖”为主线,借用室外体育活动场地和科技长廊,打造以邻里文化为主题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粮道街道在昙华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打造非遗主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紫阳街道联合紫阳湖公园,共建“3+”志愿服务模式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南湖街道都市桃源社区巧妙利用南湖街邻里文化广场等室外空间,打造广场式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截至目前,全区已有14个街道、140个社区完成阵地建设,建成率100%。

  彰显特色 确保品牌“唱得响” 

  武昌区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丰富、人才荟萃的优势,打造独具武昌特色的文明实践品牌,唱响“立德树人”主旋律。

   

  “老格子”志愿服务队在南湖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参加志愿培训。 

  武昌区充分发挥吴天祥小组志愿者联合会作用,将全区各类志愿服务组织统一纳入管理,设立35个志愿者分会、170个志愿服务工作站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组建志愿服务队达1860支。

  一大批优秀志愿服务品牌和队伍不断涌现,“志愿红”成为武昌的亮丽风景。在中国好人涂晓珍带领下成立了武昌区城管执法局“守望生命”班组,在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兰毓云发起下成立了“陈兰工作室”志愿服务队,银发先锋、七宝巡逻队、红巷爷爷等基层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用行动传递志愿精神。武昌志愿服务工作案例作为全市经验材料,入选《中国志愿》杂志。

  同时,武昌区做优特色理论宣讲品牌。发挥“武昌周周讲”品牌示范作用,统筹推进理论、百姓双宣讲,指导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策划推出“珞珈山下读党史”“百年同心·百人同宣党史”“杨赋青谈”等宣讲品牌,扩大“一主多场、百花齐放、群星闪耀”的磁石效应,推动党的政策、主流价值、科学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外,武昌区还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围绕“半城山水、一城好人”,持续深化“武昌好人榜”典型评选活动品牌,挖掘基层凡人善举,通过百姓宣讲、事迹报告会等活动形式,宣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黄群、“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刘五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严佑琴、“荆楚楷模”王涯玲等典型人物事迹,让老百姓讲身边事,引领带动身边人,在全区营造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江岸区高规格全力推进 筑牢实践阵地 绽放文明之花 

  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江岸区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高规格全力推进,夯实文明实践基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由区委书记任主任,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由街道工委书记担任所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由社区党委书记担任站长,落实三级书记同抓共管工作机制。

  区级文明实践中心精心选取交通便利的发展大道790号1楼,面积达800余平方米,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挥室、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大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展示馆、江岸区志愿服务联合会(江岸区志愿服务组织孵化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加油站五大功能区,整合辖区内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文化教育、科学普及、健身体育等服务。300余平方米的中心展示馆集中展现全区精神文明创建成果,“楷模馆”中各级道德模范、时代楷模、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群星闪耀。

  同时,江岸区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着力打造一批示范所站。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实践所17个,实现街道全覆盖,实践站121个,覆盖率达80.13%。

  此外,江岸区还把线上平台作为智慧中枢,精心建设江岸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打造网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江岸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为依托,逐步完善江岸“1+2+3”志愿服务机制:将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服务纳入云平台一站式管理,实现志愿服务全过程“一网”涵括。

  汉阳区强化“四个举措”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今年以来,汉阳区坚持以夯实基础,建好一批阵地;聚焦队伍,建强一支力量;再造流程,健全一套工作机制;注重实效,策划一系列主题活动四大举措,打通文明实践工作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据介绍,汉阳区目前建成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1个,建成率为100%;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成107个,建成率为92.2%。

  目前汉阳区共有1152支志愿服务队,其中11个街道志愿服务分队,116个社区中队,1025个网格小队及特色服务小队。截至目前,实名注册志愿者人员46.9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56%,有服务时长记录的志愿者人数29.7万余人次。

  汉阳区创建“汉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信息服务平台,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打造“指尖式”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满足群众点单式服务,让文明实践工作真正地做到接地气、贴民心。

  汉阳区紧扣党史学习教育主题,依托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接力者汉阳行“一团十七队”宣讲队伍,组织宣讲活动500余场次,覆盖10万余人次。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让文明实践活动往实里做深里走,让居民群众获得真正的实惠。充分利用抗美援朝老兵、英模后代、“汉阳好人”等群体的榜样力量,引导人们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培树道德自信、人文情怀和文明涵养。

  武汉经开区以文化人、成风化俗 立足实际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武汉经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立足实际,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五项重要内容,加强阵地建设、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丰富活动形式。

  目前经开区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7个(覆盖率100%),社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45个(覆盖率80%)。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选址经开区南太子湖创谷,打造新时代理论学习室、新时代文明实践图书室、道德讲堂、知行堂、新时代文明实践信息平台、志愿服务指挥中心,有效整合区域文化资源并实现共享。全区已注册志愿者37549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项目85个,活动630余场,参与活动志愿者达20000余人。

  经开区坚持以“党的声音有宣讲、群众困难有帮扶、文化活动有依托、志愿服务有效果”为目标,用新时代文明实践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聚焦建党100年、十九届五中全会、党史学习教育和乡村振兴等主题,用百姓话讲百姓事。

  结合产城融合发展实际,围绕社会服务、社区治理等重点工作,经开区建立专业志愿服务队伍10支。志愿服务始终坚持党员带头、干部示范,并根据志愿服务总队的特色和志愿者特长,组建社区个性化、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往来互相攀比等问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坚持疏堵结合,将移风易俗纳入网格化管理,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坏人坏事有人抓”的良好乡风民风。(长江日报 撰文:余雨 熊平 吴迪 况昕昀 吴昊 武昌区供图)

责任编辑:王炯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