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擦亮非公党建品牌 打造“红色汇聚”工程

A-   A+
发表时间:2021-07-07 17:56    来源:湖北文明网

  近年来,咸宁高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力部署下,注重基础夯实,注重示范引领,注重作用发挥,注重创先争优,注重指导服务,不断筑牢“红色堡垒”,配优“红色头雁”,培养“红色工匠”,激活“红色细胞”,构建“红色志愿”,大力打造“红色汇聚”工程,形成大批非公企业党建品牌,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注重基础夯实,筑牢“红色堡垒”

  一是组建机构。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等方式,在园区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61个,其中单独建立党组织49个,联合建立党组织12个,覆盖非公企业145家,党的组织覆盖率达98%。建立非公企业定期摸排动态管理工作机制,及时掌握企业党组织和党员情况,对“僵尸企业”、党员不足3人的企业采取撤销、合并等方式合理调整组织设置,确保党的组织覆盖到边到角。按时完成咸宁高新区企业党委换届,整合咸宁高新区相关职能部门和园区重点企业力量,选举产生9名企业党委委员,其中4名来自园区企业,形成了党工委统一领导、企业党委牵头实施、企业党组织具体落实、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非公党建新格局。二是建设阵地。近年来,咸宁高新区致力于党员职工活动阵地的建设,已形成“一主多副”的党建阵地布局。“一主”即咸宁高新区企业党员职工服务中心,借鉴武汉经开区、东湖高新区经验,整合资金450万元在高新区公租房打造一个1080平方米综合服务平台,融合了园区党建、人才、统战、工青妇等职能,实施“四服务一提升”,即服务企业、服务人才、服务党员、服务职工功能,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多副”,即以光谷南、启迪之星、津晶城等孵化器为载体的综合园区的党员职工服务中心,以三环、红牛、和乐门业等为代表的96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的党员职工服务中心,逐步实现“一点红”带动“一片红”。三是提供保障。采取财政投入、党费返还、以奖代补等方式,拓宽非公企业党建经费来源。每年党建工作专项经费财政预算不低于50万元。同时,非公企业党费全额返还到企业。

  二、注重示范引领,配优“红色头雁”

  一是选拔好党组织书记。注重把企业法人、出资人选拔为党组织书记,61个非公企业中法人和出资人兼任党组织书

  记的有26人,且比例逐年增加。二是教育好党组织书记。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线上和线下、集中学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学习。邀请市委党校理论专家“进企业”“进车间”,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依托“南鄂党支部书记学院”对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进行培训,组织30余名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赴河南濮阳开展党建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党组织书记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用活用好支部主题党日、“学习强国”、“高新讲堂”等学习载体,持续推进“红色强基”工程。做好专题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教育、党史教育、廉政教育,树牢党组织书记“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二是培养好党组织书记。在各类争先创优评选活动中,重点推荐非公企业优秀党支部书记。2020年,2人荣获高新区优秀党支部书记;2021年,推荐全省“两优一先”1人、全市“两优一先”4人。注重推荐优秀党组织书记担任“两代表一委员”,推荐了4名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为党代表。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在技术创新方面示范带动作用,海威复合党支部书记鲁程申请专利20余项,荣获湖北省“荆楚工匠”等荣誉称号。华源包装党支部书记李昭霞先后荣获咸宁市劳动模范、咸宁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三、注重作用发挥,培养“红色工匠”

  一是突出政治引领。注重从非公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中发展党员。近三年,发展非公企业党员200余人。组织园区“工匠”参加党史专题学习,组织园区青年人才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主题团日活动,培养他们坚定不移的信念、勇于担当的决心、人民为本的初心。二是强化技能提升。组织红牛、奥瑞金制罐等企业开展技能大赛,凸显“干、比、抢、拼、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红牛维他命饮料(湖北)有限公司生产主管刘磊,组织7人技术攻关小组,进行生产工艺多次拆解,新产品战马创下了单线生产1.2亿罐的目标,由此本人还被评为全国劳模。三是促进成果转化。“红色工匠”作用的发挥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2020年,全区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企共建研发中心12家,市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60个。获批南玻光电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总数12家。2020年,全区完成科技成果登记35项,科技成果转化19项,技术合同成交额26亿元。申请湖北省科技奖9项,福人金身、武汉地震科学仪器研究院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分获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四、注重创先争优,激活“红色细胞”

  一是壮大“红色细胞”。把牢党员“入口关”,考虑不同行业、群体、领域发展党员需求,对党员发展对象开展政治“体检”,注重优化党员年龄、学历等结构。近三年,共发展党员219名,35周岁及以下133名,占比61%,大专以上学历143人,占比65%,高层次人才9名。二是管好“红色细胞”。印发《关于做好园区企业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工作的通知》,组建工作专班,对企业党员工作或外出6个月以上的,要求转入、转出组织关系,摸清党员组织关系所在地,建立详细台账,督促做好转接。近几年来,先后转接党员组织关系300余人次,解决了“口袋党员”、“空挂党员”的问题,非公企业党组织不再是“流动党员之家”。三是激活“红色细胞”。“红色堡垒”激活“红色细胞”,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发挥。三环汽车方向机创建了以老党员、企业创新领头人徐前华为首的湖北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了一支由11名党员组成的技术攻关项目组,平均年龄31岁,成功研发了乘用车的电动方向机EPS系列产品,增强了企业在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疫情期间,动员组织园区非公企业700余名党员职工捐款10余万元;方片互动党组织组成了党员配送小组,为小区提供无接触配送生活服务,获得市民纷纷点赞。

  五、注重指导服务,构建“红色志愿”

  一是组建“四支队伍”。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组建“企业服务志愿队、人才服务志愿队、党员服务志愿队、职工服务志愿队”四支队伍,分别由高新区科经局、党群工作部、工会牵头。通过广泛宣传发动,组织高新区机关、园区企业党员干部职工主动申请,自愿加入,严格审批,建强建优建大“四支队伍”。制定“红色志愿”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管理办法,明确任务和要求,实行规范化管理。二是实行“三单服务”。制订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通过走访、座谈会、线上征集等方式,全面收集企业、人才、党员、职工的需求,建立需求清单。梳理整合高新区各相关部门职能职责,列出资源清单。将需求清单和资源清单进行充分配对,明确责任单位和服务时限,形成项目清单。三是提供“两个平台”。推行“十联”包保服务机制,高新区机关47名正科级及以上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重点企业45家、专家人才28人,坚持一月一联系,一月一指导,真正做到面对面、点对点为他们提供“店小二”式服务。建设人才服务综合体平台,优化人才服务流程,做到“一窗受理、一窗办结、一站服务、一次成功”,为人才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咸宁日报、咸宁高新区党工委)

责任编辑:何霄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