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县草盘地镇垃圾分类扮靓美乡村

A-   A+
发表时间:2021-06-29 10:54    来源:湖北文明网

  村居道路平坦宽阔,屋舍干净整洁,庭院花草摇曳、蔬果飘香,左邻右舍倚门拉家常,孩童三五成群踏轮滑嬉戏,处处令人赏心悦目。近年来,草盘地镇在做好垃圾分类整体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引导村民转变观念,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助力美丽乡村发展。

  垃圾分类从娃抓起 

  “妈妈,矿泉水瓶还有用吧?放这个桶吧?”“对!兰兰真棒,妈妈给你点赞!”6月4日,在草盘地镇,记者一行遇到带着女儿投放垃圾的居民刘凤之。在距离她家不足50米的街角,原木搭建的遮雨棚下,四个垃圾桶一字排开,分别写有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等字样。

  “闺女还不识字,但已经记清了垃圾桶上的标志。”刘凤之说,自从村里开始实施垃圾分类试点,她和孩子的爸爸不断教孩子垃圾分类知识,让孩子树立垃圾分类意识。

  垃圾分类,在大城市推广尚需过程,在乡村实施更需要现实基础。伍桂墩村作为草盘地镇首个垃圾分类试点村,如何让村民接受这个新鲜事物,让垃圾分类处理在偏远山头村落地生根?

  “年轻人接受得快,老年人接受得慢!”伍桂墩村党支部书记刘水生说,“我们先发动年轻人,逐步烘托气氛,逐渐推广。”

  村“两委”从抓示范入手,在家家户户门口均统一摆放了绿色和灰色的垃圾桶,分别用于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投放,以先进带后进,以成效来说话,短短几个月,伍桂墩村村民的观念就有了显著变化。

  村民吴定平现在每天习惯性地将家中所有生活垃圾,用铁钳对塑料瓶、塑料袋、纸盒等进行分拣,将厨余垃圾投入绿色垃圾桶,剩下的其他垃圾则倒入灰色垃圾桶。他的小孙子发现地面上散落垃圾,也会主动拾起,精准分类投入垃圾桶。

  吴定平说:“平时都是出门忙农活、回家忙家务,没精力理会别的事,因此,垃圾分类推行之初,我们还不是很乐意,觉得费事,后来习惯了这垃圾分类,才发现真正受益的是我们自己。”

  在垃圾分离实施过程中,村民们发现,针对混合投放的垃圾,保洁员上门收运时,需耗时分拣再清运,垃圾桶周围难免污水滴落,散发臭味,招来蚊蝇。而精准分类投放的垃圾让保洁员收运省时省力,地面不会出现污水,也不见蚊蝇乱飞场景。此外,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经好氧堆肥后,产生的有机肥可无偿供村民还田。村民逐渐意识到,垃圾分类处理的最大受益者其实是老百姓自己,他们不再抵触,开始积极配合。

  五组村民吴勇边打理庭院边感慨:“以前,村里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到处脏乱不堪,村民怨声载道。如今家家户户按要求将垃圾分类投放,由乡里保洁员上门集中收运,再进行回收利用,人居环境变得优美、洁净,我们山区人的生活更加舒适、健康,幸福感满满的。”

  乡贤助力垃圾分类 

  在垃圾分类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上,有一群人也功不可没。郑勇夫是草盘地镇黄沙河村人,2016年之前一直在上海从事汽车租赁工作,2016年的新年回家,看到塆落旁的河道堆满垃圾,便萌生了对这些生产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想法。郑勇夫说:“其实回到家乡之前,我也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将这件事做好,但看着家乡青山绿水被污染,我总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初期投入四百万元资金,致力在垃圾分类、中转、清运工作上,主要负责温泉、草盘地和陶家河三个乡镇的街道清扫和垃圾治理工作,目前在草盘地和陶家河两个乡镇,中转的垃圾量每天就有七吨左右,让三个乡镇的环境卫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伍桂墩村的再生资源回收站就是由郑勇夫投资建设的,并向全村389户村民发放垃圾分类桶。为做好垃圾分类工作,除了加大宣传力度,还为该村新建了一座小型垃圾分类暂存点,用于精细化处理收集的各类垃圾。

  郑勇夫介绍:“垃圾分类暂存点占地约1亩,配备了1个堆肥中心、1个分拣处。堆肥中心负责将收集的果皮等进行堆肥处理,分拣处对村民丢弃的废品进行甄别,如可循环利用则提供给有需求的群众。”

  红黑榜促垃圾分类 

  在伍桂墩村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一季度的垃圾分类处理情况张贴在宣传栏显要位置,而各种宣传垃圾分类管理的图片、标语在村道两边随处可以。正在筹备召开垃圾治理动员会的村党支部书记刘水生说:“像这样开展宣传会、动员会,在我们村已经是常态化,另外我们还会不定期的组织有奖问答、奖先评优等活动,在村民中营造较好的治理氛围,让垃圾分类管理常态化坚持下去。”

  为了抓好垃圾分类管理长效机制,伍桂墩村村“两委”着力在深化村民环保意识上下功夫,通过横幅、海报、广播的宣传,不断的提高村民垃圾分类意识,将环境保护同垃圾治理相结合,让美丽乡村工作落细落实。此外,还建立垃圾分类“红黑榜”机制,就实施垃圾分类工作表现较为积极的和敷衍的家庭,分别予以“红榜”“黑榜”公示,以此进一步引导村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分类投放垃圾。

  村民吴勇告诉记者:“有了‘红黑榜’,我们做好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更高了。因为都是乡里乡亲的,别人上了‘红榜’,自己上‘黑榜’,脸面上都挂不住。”

  靠着政府和村民齐发力,在伍桂墩村,乡村垃圾分类管理带来了显著变化,乡村“颜值”越来越高,村民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了…… (黄冈日报 融媒体记者 陈俊伟 王毫)

责任编辑:王炯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