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好人之城”宜昌——宜昌为何好人多

A-   A+
发表时间:2021-06-18 12:05    来源:宜昌文明网

  “从三峡机场出来,吹到脸上的风都感觉温柔一些。”李守林是江苏昆山的一名布匹商人,也是宜昌的“铁粉”,每次踏上宜昌的土地都让他有如沐春风的感觉。和李守林一样,把五峰罗长姐故事搬上大银幕的纪录片导演金行征,也对宜昌“山美水美人更美”表示强烈认同,正是“人”的吸引,才让他决定把罗长姐的故事搬上银幕。

  这两位外地人对宜昌的好感,是对宜昌“秀美之城”“好人之城”两张名片的具体解读。“秀美”与“好人”互为表里,让宜昌这座城市充满活力和温情。

  自然孕育提供土壤

  王军是三峡大学副教授,也是该校图书馆副研究馆员,这几年宜昌不断涌现的“好人现象”进入他的研究范畴。

  从2008年首位“中国好人”方玉明开始,连续14年都有宜昌市民荣登“中国好人榜”,涌现出罗长姐、刘发英、易从梅、李广佳等一大批感动中国的道德典型。据统计,目前宜昌已有103人(组)入选“中国好人榜”。“中国好人”宜昌占比较高,显然不是机缘巧合的偶然现象。

  “他们用平凡善举传递了真善美。”王军说,宜昌是一座有好人基因的城市,这种基因与其历史渊源、地域禀赋、人文蕴含一脉相承。

  宜昌处在我国东西部接合地带,由高原向山地丘陵甚至是平原逐步过渡。宜昌市社科联副主席龙会忠认为,这种“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的战略地位,注定了宜昌这种承西启东、连通南北的“咽喉”要冲,一直处于“人来人往、货畅其流”的集散中心。大开大合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宜昌气候上的温暖湿润,风景上的秀美宜人,文化上的兼收并蓄,性格上的豁达善良,民风上的淳朴包容。

  “这种非常典型的‘自然空间’是‘宜昌好人’成长的直接土壤,提供了善良仁义成长壮大的历史肌理。”龙会忠说。

  文化历史传承营造软环境

  宜昌城区镇江阁对岸的卷桥河口,一方悬崖壁立江中,宜昌人叫它孝子岩。它与二十四孝故事中的“涌泉跃鲤”密切相关。

  “宜昌德孝文化传承源远流长。”王军介绍,地方文献中很多这方面的记载,这就是“宜昌好人”源源不断产生的文化熏陶。

  “宜昌地处楚蜀文化过渡叠加区,大江大河的冲刷淘洗,各种文化、习俗融合、碰撞,塑造出了宜昌包容、宽厚的品格。”王军说,宜昌人的良善品性与这种软性文化的滋养息息相关。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品性会历久弥新,养成了一代又一代宜昌人甘于奉献、默默付出的品质。

  在龙会忠看来,宜昌好人群体的涌现离不开历史涵育,离不开崇德向善的现代社会氛围的持续营造。

  宜昌坚持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全国全省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和“荆楚楷模”,人数位居全省前列。

  典型不是一评了之,而是让这些典型“活”起来。宜昌通过立体宣传,让典型走进百姓中间,在社会上树立道德标杆,使“身边好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追求在人们的心中形成共振,从而激发更多“真善美”。

  红色基因焕发强大凝聚力

  端午小长假,到宜昌史志馆参观学习的市民络绎不绝。宜昌第一位共产党员胡敌在北京法政大学求学期间,不顾父亲以断供阻挠,自己半工半读,毅然投身革命最前沿。

  龙会忠认为,“宜昌好人”的集中涌现与积淀已久的红色基因紧密相连。无论是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英勇智慧的宜昌儿女,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前仆后继、奋发图强,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英雄的血脉代代相传,信仰的力量赓续不断。红色传承正是“宜昌好人”群体形成的独特文化基因。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层出不穷的“宜昌好人”,已经成为矗立在宜昌人心中的精神群像。(三峡日报全媒记者方龄皖)

责任编辑:乔奇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