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黄陂区:“木兰红枫”志愿宣讲队发挥余热讲党史 传播红色好声音

A-   A+
发表时间:2021-06-18 09:35    来源:湖北文明网

    

学生们正在认真聆听“红枫爷爷”讲述革命先烈故事。

  “抗战初期,咱们黄陂的爱国青年高呼‘头可断,血可流,宁死不做亡国奴’的口号,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在罗汉寺街的刘家畈成立了中共黄陂特别支部委员会。”6月15日,黄陂区老干部胡炳基在罗汉寺街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中共百年党史中的罗汉寺街的人和事,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英雄事迹深深打动了现场的党员群众。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黄陂区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专家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成立“木兰红枫”志愿宣讲队,讲好党史故事、弘扬革命精神、传播红色好声音。

  宣讲队的10位成员,年龄最大83岁,最小58岁,既有周大望、黎世炎等党史专家,也有裴高才等文人作家,还有胡炳基、杨焱高等熟悉黄陂红色历史的老干部,以及郭艾英等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的红色文化传承人。他们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景区、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相继讲了42场党史课,引导广大干部群众铭记党的光辉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这支队伍也成为黄陂党史学习教育的一块“金字招牌”。

  包括“木兰红枫”在内,黄陂区共成立了25支区级特色志愿宣讲队,这些队伍根据自身特长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让黄陂党史学习教育走“新”更走“心”。

  宣讲队和党员群众在蔡以忱陈列室门前宣誓。

  进村下乡深入基层 宣讲覆盖全区

  6月初,“木兰红枫”志愿宣讲队走进六指街道甘棠铺社区“潘忠汝革命烈士陈列馆”。宣讲队成员熊和平作为该陈列馆的筹建人之一,对这段革命历史如数家珍。

  结合现场的一件件文物和一张张照片,熊和平向大家介绍了潘忠汝与吴光浩等革命先烈领导黄麻起义、率领农民武装攻占黄安县城的艰难历程。“尧天舜日事经过,世态崎岖要整磨。不肯昏庸同草木,愿输血汗改山河”。讲到动情处,熊和平不禁吟诵起潘忠汝烈士的一首自勉诗,带领大家感受先辈们对革命忠诚、信仰坚定的大爱之情。

  听完宣讲后,社区书记李咏红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一个又一个像潘忠汝这样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拼来的,我们要好好学习烈士的英雄事迹,弘扬忠诚奉献精神,继承革命遗志,在新时代继续奋进,建设美好家园。”

  “木兰红枫”志愿宣讲队自成立以来,走进机关,引导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进学校,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爱党情怀;走进社区乡村,将生动鲜活的党史故事送入寻常百姓家;走进企业,为职工送上宝贵的精神财富;走进景区,吸引游客在旅游中学习党史;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以特色宣讲教育、服务群众,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基层。

  宣讲队坚持“有政治站位、有学习热情、有敬畏之心、有创作激情、有奉献意识”的“五有”理念,深入挖掘黄陂浴血奋战史、艰苦奋斗史和改革发展史,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党史学习教育有了更强的“代入感”。《姚家山军民鱼水情》《静山暴动响春雷》《我爱红色木兰山》等一系列黄陂本土红色故事在各街乡频频讲述、口口相传,让黄陂的红色景点火起来,红色故事热起来,英雄人物立起来。

宣讲队为黄陂区交通系统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党史课。

  讲故事、唱红歌、在线直播 “花式”宣讲有声有色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近日,“木兰红枫”志愿宣讲队走进黄陂区职业技术学校,为师生们讲述红色故事,演唱《工友农友》《唱支山歌给党听》等红色歌曲。师生们一边鼓掌,一边跟唱。宣讲员们娓娓道来的讲述声、深情悠扬的歌曲声与大家热烈的掌声汇聚成革命英雄赞歌,将红色精神深植师生心中。

  “本以为宣讲会很枯燥,没想到宣讲队的爷爷们那么平易近人,不仅把红色故事讲得生动接地气,而且还现场教唱红歌,气氛很活跃。”该校一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说。这次宣讲对她的触动很大,“它让我对党和祖国的感情更加深厚,我要好好学习,将来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建设祖国作贡献。”

  “考虑到学生大多都是‘00后’,我们事先做了很多准备,既有宣讲,又有演示,还有演唱,尽量让宣讲的形式丰富,更加活泼。”胡炳基介绍,宣讲队还在网络平台上开启了同步直播,吸引了不少网友观看。

  线下有热烈的掌声,线上有热情的点赞。“木兰红枫”志愿宣讲队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解读、气氛热烈的互动,使每一堂党课都深入人心。

  出版过《无陂不成镇》《“铸剑”先驱·蔡以忱》等书籍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宣讲队成员裴高才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能够通过红色故事宣讲发挥我的写作特长,把这些历史用最鲜活的语言表达出来,将党史学习教育落到实处,我也倍感高兴。”(长江日报 通讯员 余金兰 彭惠妮 王家彬  策划:黄陂区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

责任编辑:何霄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