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课间 文化共传承——鹤峰县传统文化进校园掠影

A-   A+
发表时间:2021-05-14 15:34    来源:湖北文明网

  近年来,鹤峰县各学校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为契机,把传统文化传承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各个层面,不断丰富学生课间文化,让民族文化以戏曲、舞蹈、锣鼓、书画等不同形式走进校园,不断打造独具特色的多彩大课间,形成了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肉连响碰上大课间 “响”出活力校园

  霸王鞭舞是白族最受欢迎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主要流行于云南省,铁炉白族乡流行的霸王鞭舞同源于云南大理。“金花花哟遍地开……”每天11:15,铁炉民族中心学校的音乐声都会准时响起,300多名学生每人手拿一根长约70厘米的霸王鞭,跟着节奏,右手拿鞭,左手拍击,不时转身,踢腿,敲击地面,走出多姿舞步,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霸王鞭舞的普及,丰富了学生课间活动,保证了学生的运动量,传承发扬了民族文化。”铁炉民族中心学校校长邹俊宏说。

  和铁炉民族中心学校一样,肉连响活跃在走马镇民族中心学校的大课间。从2019年开始,该校邀请专业舞蹈老师,利用大课间教师生共跳肉连响。

  “现在教肉连响的老师符蓉是义务教学,每周指导学生。”走马镇民族中心学校副校长李超介绍。

肉连响

肉连响

  肉连响同霸王鞭舞略有不同,它是因以手掌击额、肩、脸、臂、肘、腰、腿等身体部位,发出有节奏的响声而得名。

  每天16:25至17:10,是走马镇民族中心学校学生最喜欢的幸福时光,600多名孩子换上服装,跟着老师,踩着节奏,学习肉连响。如今,全校学生都能跳一支完整的肉连响。

  近年来,鹤峰县各学校结合实际,将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舞蹈纳入学校大课间活动,部分学校还编印相关教材,开设特色课程,让大课间精彩纷呈。

  非遗围鼓撞上大课间 “鼓”出民族风情

  “打鼓的时候,要面带微笑,和同伴要有交流,才能为这鼓点声赋予灵魂,不能纯粹踩节奏,忘记团队之间的合作。”走马镇白果小学,非遗传承人苏国明给学生传授围鼓精髓,孩子们一手拿着器具,一边津津有味地听着老师教导。

非遗围鼓

  围鼓又称打溜子,是由一只鼓、两副钹、一大锣、一勾锣等5件响器组成,需要5人同时操作,音乐及演奏形式多样,手法灵活,充分运用速度、音色、力度、节拍的变化,将各种不同的乐牌有机地连缀成套。演奏中,敲鼓发出的“鼓眼”指挥演奏,鸳鸯钹(即头、二钹)此起彼落,大锣应节转换,勾锣巧妙点缀,被称为“土家族的交响乐”。

  白果村是围鼓之村。为让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2016年起,白果围鼓“鼓”进白果小学,每周三都有围鼓课,该校三年级到六年级学生跟着当地的非遗文化传承人苏国明学打围鼓。从认识器材到熟悉音律,再到建成一支队伍,白果小学作为围鼓传承基地,该校120余名学生学会了围鼓基础知识。

  “白果围鼓是一项独具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我们希望通过学校的努力,让这项文化得到传承,让本地围鼓打出特色,让更多人了解围鼓,了解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该校负责人朱维州说。

  摆手舞遇上大课间 “舞”动文化传承

  上午10:10至10:30,正值鹤峰县实验中学大课间,灿烂的阳光,欢快的节奏,轻盈的脚步,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踩着铿锵有力的乐曲节拍,整齐地变换着舞蹈动作,插秧、种地、挑担、扫地……一系列生活化的舞蹈动作,生动地再现了土家人生产、劳动的场景。

  土家摆手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集教育、锻炼、娱乐于一体,深受师生的喜爱。每当上午大课间,鼓点音乐在校园响起,师生齐舞的摆手舞课间操成为鹤峰县实验中学靓丽的风景线。

土家摆手舞

  据介绍,鹤峰县实验中学从2015年起将传统文化引进校园,将独具特色的土家摆手舞“摆”进大课间,每天利用大课间的20分钟和体育课时间积极组织学生训练,让每一位同学掌握动作要领。土家摆手舞已在该校传承6年,成为该校大课间的一项特色。

  大课间活动是学生释放天性的时刻,鹤峰县各学校将大课间与民族传统文化紧密结合,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民族文化元素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兴趣。

  鹤峰县教育局负责人介绍,现在全县各学校按照“一校一品”的特色打造大课间,加深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对民族传统的自豪感,散发民族文化校园魅力。

  “现在各学校分别有柳子戏、霸王鞭、围鼓、摆手舞、肉连响、足球舞、主题朗诵……一项项涵盖运动兴趣、传统艺术和民族文化的项目在校园里传承,在民族文化的影响下,学生既能受到文化的熏陶,又能实现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将继续深挖当地民族文化,让一些有形式、有内涵的传统文化在校园内进一步传播。”鹤峰县教育局负责人表示。(恩施日报 通讯员 马妍 )

责任编辑:李欢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