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樊城区筑牢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

A-   A+
发表时间:2021-04-21 10:42    来源:湖北文明网

  今年,襄阳市樊城区创新工作方式,构建联动协作机制,化解矛盾纠纷。此外,该区通过大力整合专群调解资源、畅通多元化解渠道,提供务实有效的保障,把调解资源向平安建设实战一线倾斜,筑牢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在服务樊城经济社会发展中体现司法行政担当。

  构建联动协作机制

  3月8日,樊城区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举行,专题听取了政法工作(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汇报,区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深入开展社会矛盾集中化解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这是樊城区构建联动协作机制,化解矛盾纠纷的一大创新举措。

  家里建房子,工程承包给包工头,包工头请来的工人在施工中发生意外。近日,在柿铺司法所、派出所等多部门联动协作下,联合调查组用了不到13个小时就将这起因建筑施工导致意外产生的纠纷成功化解。

  这,得益于樊城区构建联动协作机制,化解矛盾纠纷的创新与尝试。

  “矛盾纠纷化解需要多方力量,为此,我们创新和探索多部门资源整合、整体联动的多元化纠纷协同解决机制,让多元联动、多方参与形成合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第一道防线。”樊城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仇子琦介绍,今年,该区探索创新工作方式,明确开展为期一年的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实现矛盾纠纷不上交。将社会矛盾化解纳入创新社会治理中谋划,放入综治中心、网格管理微系统中管理,实行基层综治中心社会矛盾化解一体化运行管理,强化系统集成和力量合成,破解基层人民调解单一化、碎片化、边缘化难题。

  整合专群调解资源

  近年来,樊城区不断健全人民调解组织体系,充实基层调解队伍,提升人民调解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实现在社会矛盾化解中基层资源有效整合、处置手段有效融合、社会效应有效聚合,形成社会人士参与热点工作、社会力量化解社会矛盾的基层调解新格局。

  樊城区司法行政部门积极履行人民调解工作职能,截至目前,全区已建立各级各类调解组织213个,共有调解员663名,全区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基本实现“警调对接”“访调对接”“诉调对接”全覆盖,已初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元共治、社会参与”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

  为防患于未然,樊城区各镇(办)对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和矛盾纠纷进行全面排查、梳理,有针对性地进行研判、预防。根据业务特点进行分类,组建11个行业性调委会,对行业发生的矛盾纠纷进行专业调解,确保调解案件质量。选配5名法律素养高的退休法官、律师,组成民商事纠纷诉前调解委员会,与城市房屋和物业管理争议调委会联合办公。

  此外,通过整合专业法律服务资源,把区直部门法律顾问、社区律师统一吸纳入社会矛盾大调解体系,明确责、权、利关系,形成考核张力、服务合力、化解动力。“律师进社区”活动开展5年来,社区居民矛盾纠纷发生比率呈逐年递减态势。

  打造多元化解平台

  聘任诉前人民调解员,依托区、镇(办)、村(社区)三级调解组织,通过“诉调对接”畅通解决渠道。如今在樊城,诉前调解平台已成为纾解民忧民怨的重要渠道、诉调无缝对接的主导平台。

  “这个平台就像一个综合型医院,‘病人’进入后,会享受到预诊、分诊以及‘小病快治、大病精治、急病先治、重病狠治’的法治服务,既可满足群众的司法需求,又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这应当是社会治理的趋势,也是法治化建设的目标。”仇子琦说。

  樊城区司法局从原任法官、检察官、仲裁员、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相关领域专家中聘用“诉前人民调解员”,目前有5名专职调解员、10名专家库成员。5名调解员都是在民商事法律实务领域工作多年的业内专家,由他们专职调解,在事实认定、过程把控、法律适用上能够拿捏到位,保证专业水准,让人信服,具有公信力。

  在诉前调解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依托区、镇(办)、村(社区)三级调解组织,向居民群众发放诉前调解宣传手册,并在区法院立案大厅设置宣传展板、宣传手册,引导当事人通过诉前调解程序解决纠纷。

  “依托诉前调解平台,我们将触角延伸,主动服务,在减轻区法院诉讼压力的同时,提升全区基层社会矛盾调解的专业性、规范性、权威性。”仇子琦说,通过这一平台,坚持预防在先,建立诉前调解巡诊联调机制,在全区每个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发布诉前调解主要功能和便利优势,公布咨询电话,实行主动调、上门调、预约调、免费调。调解不成的,依法引导进入诉讼程序。以区司法行政机关、区法院为主体,各镇(办)为依托,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化解信息推送会商制度,对影响全区稳定的重大敏感纠纷,全面掌握进度,科学评估动态,能调则调,当立则立,做到因情施策,有效应对,把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襄阳日报 全媒体记者丁涛 王晶晶 通讯员贾榜友 周国兴)

责任编辑:王炯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