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美丽乡村魅力绽放 “美丽经济”活力激扬

A-   A+
发表时间:2021-01-21 09:11    来源:湖北文明网

  1月14日,走进武汉花博汇,可见园区内游人如织,市民们在花海中赏花、游玩、拍照,伴随阵阵欢声笑语,好不惬意。

  花博汇是武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一个典型范例。

  从田园美到村居美,从环境美到生活美。近年来,武汉深挖农业多种功能,打造田园综合体,传统农业不断增值;发展休闲旅游产业,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美丽风景变成“美丽经济”,“美丽经济”活力激扬四射。

   

  美丽的小朱湾。 图片来源:湖北日报 王静 摄 

  从“一处美”到“整体美” 

  600个美丽乡村引来游客如潮 

  “原来花博汇不仅仅只有花啊,我想错了。”日前,来自浙江的游客刘义浓看着手中的导览图惊讶地说,花博汇游乐体验项目之多超出了他的想象。

  武汉花博汇地处知音故里蔡甸,是一个以花卉景观为主体的复合型业态的文旅小镇。其所在地天星村原本只是武汉近郊普通的农村,房屋破旧、道路狭窄、田园荒芜、村容村貌破败。

  2017年,在武汉市实施的“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简称“三乡工程”)推动下,天星村保留了原有土地上的村湾、农田、房屋、水系、树木,将传统村落改造成为一个集花卉旅游观光、创意农业体验、美丽乡村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如今,掩映在花海中的天星村,不仅成为武汉市民的热门选择,同时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的到来。项目一期自2017年10月投入运营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逾300余万人。

  每逢周末、节假日,花博汇景区内人头攒动,游客在繁花绽放的馨香中赏自然景色、看民俗表演、品农家饭菜、住乡村民宿,路边草坪上帐篷内外不时传来欢声笑语。

  不仅如此,花博汇为知识分子下乡、能人回乡创业搭建平台。截至目前,该项目吸引市民、回乡能人和企业家100余人投资创业,租赁房屋一百余栋。让撂荒的农田“变现”,让闲置的农房“变现”,盘活了农村闲置资产的花博汇成为武汉“三乡工程样板”。

   

  美丽乡村紫薇花香游人醉。图片来源:湖北日报 陈凤林 摄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20年,江夏区大路村入选了全国首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典型范例,武汉打造了新洲区项山村等4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黄陂区官田村等3个“国家森林乡村”,蔡甸区天星村等4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江夏区童周岭村等5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蔡甸区成为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区。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武汉市新增实施“三乡工程”的行政村达到540个,实现“三乡工程”实施全覆盖,吸引市场化社会运作资金可达到617.4亿元,在401个村湾推进建设美丽乡村项目,1824个行政村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基本建成村庄常态化保洁体系。武汉近郊6大美丽乡村发展带、4大乡村振兴示范带格局正全面形成,推动着大武汉美丽乡村从“一处美”向“一片美”再到“整体美”发展。

  2020年10月,武汉市还出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在当前建设整治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突出长效治理、拓面提质增效,全面提升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十四五”期间,武汉将重点实施“23456工程”。3年内,力争打造2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区、30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片带,建设40个以上乡村休闲游示范村、50个以上精致农业示范点和600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构建“点上出彩、面上出新,带上成景、全面铺开”的美丽乡村蓝图。

  美丽乡村的可持续“绽放”,需要经济和产业的支撑。武汉将创新发展乡村美丽经济。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打造美丽产业新业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精致农业和特色农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品牌化营销,提升乡村美丽产业的价值创造和市场竞争力。强化政策支持。推进乡村美丽资源的综合利用,促进休闲、民宿、康养、电商、网红、创意等乡村体验型业态和综合体业态的美丽经济持续发展。

   从“大路货” 到“小精品” 

   “三业联动”为发展提供强大引擎 

  “这温室搞得像工厂生产线呢,这里出来的农产品品质一定很好吧?”2020年底,位于武汉经开区的恒大武汉(汉南)智慧农业产业园迎来一批参观团,他们是武汉市2020年的第四季度重点项目互观互学互评互促活动的成员,在观看该园的智能温室时,都不禁点赞。

  恒大武汉(汉南)智慧农业产业园地跨武汉开发区东荆街、邓南街,2018年4月开工建设,投资总额约400亿人民币。2020年底,首期10万平方米智能温室试运营。2021年,30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将全部完工投产,随后还将启动冷链仓储物流设施配套建设。

  “我们园区已实现了大规模全机械化种植甜玉米、马铃薯、大豆、油菜等作物,其中甜玉米平均亩产可达700千克,马铃薯平均亩产可达2000千克,都比一般农田高出很多。”恒大武汉(汉南)智慧农业产业园负责人说。

  武汉开发区农业部门测算,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农业种植年收入1.5亿元,旅游观光年收入3.5亿元。

  打造精致农业,做强龙头企业,提升品牌农业。武汉着力推进“三业联动”,推动农业农村社会经济新一轮发展。

   

  蔡甸区景秀大地生态园内市民采摘葡萄。图片来源:湖北日报 

  “汉南智慧农业产业园是武汉精致农业的代表。”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谭本忠介绍,精致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实现形式。目前,武汉市正着力构建具有武汉特色的产业精深、产出精品、经营精细、科技精湛、服务精准、装备精良、文化精粹的精致农业产业体系。2020年6月,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创建获批,为武汉农业疫后重振注入了强大动力。世界500强美国杜邦先锋和瑞士先正达其核心区域——高农生物园区设立研发中心,中国种子生命科学技术中心设立,2019年湖北武汉种业全产业链产值已达到45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中牧股份、大北农、科前生物、中博生物等动物疫苗行业领军企业聚集于此,中国动物疾病防治领袖陈焕春院士创办的科前生物,是全国首批科创板受理企业之一,2020年9月正式登陆科创版。目前,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项目政府专项债已正式发行,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总发行金额40亿元。

  下一步,武汉将继续强力打造精致农业。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仓储保鲜冷链、机耕道路、高标准农田等短板,大力提升经济作物、畜牧水产养殖、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等机械化水平。兼顾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及农村环境的整体发展,有效植入“旅游+”“生态+”“文化+”等模式,打造集农业生产、观光、乡村休闲于一体的精致乡村休闲游品牌。

  同时,武汉将做强龙头企业。鼓励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示范社。鼓励现有农业龙头企业采取重组、兼并、合作、联合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当好农业龙头企业的“店小二”,真心实意为企业排忧解难。加快推进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力争到2021年底,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2500亿元。

  提升品牌农业。坚持质量兴农,强化绿色导向,落实抓产业必须抓质量,抓质量必须树品牌。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改革创新,加快发展“二品一标”事业,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深度挖掘品牌价值,发展壮大特色农产品产业。选择具有一定规模、知名度和产业基础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质量管理、市场营销,通过品牌注册、培育、拓展等手段,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品牌。力争2021年新增“二品一标”品牌农产品50个,其中新增地理标志农产品1至2个。

  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 

  擦亮乡村振兴美丽名片 

  提起“凤凰”,人们往往会想到湘西沱江边,那个美丽的古城。而在大江奔涌的武汉,城市版图的东北部,同样栖息着一只美丽的“凤凰”。——她是武汉市新洲区凤凰镇。

  与大别山革命老区接壤,西接红安,北邻麻城。这里,曾是新洲8个贫困街镇之一。因为贫困,镇上村民一度自嘲“凤凰不如落汤鸡”。

  从凤凰大道到镇西环线,致富路穿境而过;从凤娃古寨到凤凰谷,小村庄焕变景区。

  过去几十年,凤凰镇一直流传着一句话——“什么都种过,就是没种过摇钱树。什么都养过,就差养过豺狼虎。”

  如今,全镇一村一特色。郑园村搞蔬果,刘湾村搞苗木,陈家田村搞茶叶。还有的村风光好,就搞景区,吃旅游饭。凤娃古寨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镇上24家现代农业企业,累计流转土地3万余亩,提供了5000多个就业岗位。其中,150多户是贫困户,户年均增收5000余元。

  2018年,凤凰镇5个贫困村脱贫。5年间,凤凰镇农民人均年收入由2016年的13944元增至如今的22090元,5年增长58%。

  小镇凤凰鸣叫出的乡村振兴“凤凰传奇”,只是武汉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中国种子生命科学技术中心实验室,工作人员正在做种子实验。图片来源:湖北日报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17年起,沿着党的十九大指出的路径,乡村振兴的探索在武汉大地蓬勃开展。武汉市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验区、整市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民创业师资培训基地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等,“菜篮子”市场供应货丰价稳,是全国鲜菜价格指数较低的城市之一;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期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周黑鸭、良品铺子、武汉科前、武汉回盛相继上市;“三乡工程”获评“2017年全国三农十大创新榜样”,成为探索实施乡村振兴的“武汉样板”。

   

  疫情期间,新华嘉天下的小区居民团购东西湖渔水情的鲜鱼正在配送。图片来源:湖北日报 

  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采取差异化策略,适时启动分区分级、分类分时、有条件的复工复产。统筹抓好春耕生产,首创了“无接触直供”蔬菜进社区模式,创新性开展“活鱼进社区”工作,打造水产品基地直供社区应急供应链,积极协调畜禽养殖、屠宰等企业增加产能,坚决保障全市各类农产品供应不断档、市场平稳和价格稳定,满足市民“菜篮子”产品需求,“三农”压仓石作用进一步凸显。

  2020年,顶着巨大的压力,武汉农业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前三季度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491.81亿元,比去年同期上涨2.6%。按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监测系统自评,武汉市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全年蔬菜种植面积预计可达250万亩,粮食种植面积达216万亩,全市“菜篮子”工程基础稳固;“三乡工程”拓面提质,6条集中连片的美丽乡村发展带格局初步形成;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园区储备高水平创新企业400余家,上市公司达15家;试点探索金融助农惠农方式改革,全省首笔农村集体资产股份质押贷款在蔡甸区奓山街星光村落地,“武汉农股贷”模式全国推广;长江“十年禁捕”稳步推进,全市锁定并上报退捕渔船620艘、退捕渔民1151人,符合参保条件的1144人全部参加养老保险,做到应保尽保。2020年12月31日,农业农村部在武汉举办的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仪式划上圆满句点。武汉又成功完成了一项“国家级”任务。

  革故鼎新,换羽新生。面对已有的成果,武汉以“归零”心态吹响再出发号角,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求,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根本目标,擦亮乡村振兴的美丽名片。未来5年,武汉将围绕打造乡村振兴的“武汉样板”,着力构建特大城市乡村美丽经济圈,持续推进发展精致农业、建设美丽乡村、培育新型农民,重点建设十大都市型优势产业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王炯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