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伍家岗区:建好“三个圈” 幸福看得见

A-   A+
发表时间:2021-01-13 08:17    来源:宜昌文明网

治安维护、矛盾调处、志愿服务,5分钟内见成效

  自去年以来,宜昌市伍家岗区伍家乡锁定黄金“5分钟”,探索打造“防控圈”“调解圈”“服务圈”,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稳步提升。

  5分钟“防控圈”:白天见人晚上见灯

  “这里是消防通道不能久停,请把车开到附近停车场去。”1月8日上午8时许,伍家乡旭光村馨苑巷的路边停有几辆小轿车和一辆小货车,村联防队员行至该处立即从巡逻车上下来,联系车主清理占道车辆。几分钟后,通道很快被疏通,巡逻队员继续开车上路。

  旭光村位于城东大道北侧,辖区人流量大,治安状况复杂。为此,该村设立密防快反警务室,配备巡逻车,完善联防装备,打造5分钟防控圈。村治保民调委员吕伟介绍,今冬明春,巡逻车又“变身”防火防盗主题宣传车,联防队员坚持开展“白天见人、晚上见灯”的不间断巡逻。

  不止旭光村,伍家乡19个村(社区)现已实现密防快反工作站,村级警务室全覆盖,辖区内“天上”有监控,“地上”有巡逻,小区附近“白天见警车、晚上见警灯”,学校周边有“护学岗”,老百姓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同时,全乡19名治保主任、100名安保人员,通过日常“军事化”管理,年度“拉练式”培训的方式,大大提升突发事件应对和处置能力。

  5分钟“调解圈”:矛盾化解在村里

  日前,伍家乡共前村村民覃师傅高兴地说:“感谢村里的红星调解室,帮我们家解决了房租纠纷。”

  共前村结合村情和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的新局面,以“红星调解室”为阵地,打造5分钟矛盾调解圈,致力于“矛盾不上交,化解在村里”。在日常调解工作中,该村立足网格,以楼道、邻里、商家为切入点,以化解身边小事为着力点,让邻里之间“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地化解,同时发动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做到“一楼一贤”“一组一贤”。

  今年66岁的乡贤汪宏星是该村人民调解员之一。去年,村里开展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他发现许多村民对此有情绪,便带领村里有威望、有耐心的老同志担负起股改专项调解工作,调处成功因股改来访群众200余人。

  “以往村民从有问题就找村干部‘扯’,现在有矛盾就找人民调解员‘调’。”共前村调解委员会组长、村党委书记华文俊说。

  为解决乡村矛盾化解的专业度问题,伍家乡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培养了一支“三专型”(专职、专业、专家)人民调解队伍,现有人民调解员219人。如今,在伍家乡,越来越多的村民愿意有事坐在桌上来“讲道理”,就地化解矛盾。

  5分钟“服务圈”:群众点单志愿者接单

  “我出门去办点事耽搁了,老伴一个人在家我不放心,能不能安排个人去家里看看?”1月10日下午,伍家乡福久源社区志愿服务站值班人员接到居民王合彩的求助电话。

  今年74岁的王合彩和老伴杨秀珍是空巢老人,两个女儿都不在身边,而杨秀珍中风18年,行动不便,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平时社区对二老多有关照。接到电话,值班员将需求发到群里,志愿者李传鹏随即“接单”,并上门照看。

  福久源社区是伍家岗区首个乡管城市社区,面对居民日益多元化的需求,该社区着力改变公共服务空间少资源散的现状,与辖区企业、社会组织、学校、驻点单位等结对共建,绘制“5分钟志愿服务圈”,为辖区居民提供艺术技能培训、科技创新培养、文化体育健身等志愿服务。

  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社区汇总形成一个微信群服务菜单,居民在群里“点单”,社区志愿服务站随时“派单”,志愿者按能力优势对应“接单”。

  目前,伍家乡以党员干部、宣讲队伍、群团组织、文体队伍、志愿小队等为主体,结合党员“双报到”活动,集结了一支4000人的“五彩小燕子”志愿服务队伍,打造党群融合5分钟“服务圈”,让志愿服务浸润群众生活方方面面,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三峡日报 通讯员代明涛)

  

责任编辑:乔 奇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