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长江经济带生态文化示范区 武汉启动建设百里长江生态廊道

A-   A+
发表时间:2020-12-09 09:50    来源:湖北文明网

 

武汉汉口江滩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12月7日,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工程启动建设。项目以“打造世界级滨水城市、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示范区、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在长江大保护的前提下,不断探索追求城市与山水的高度和谐,着力突出滨江城市特色。

  该项目是武汉“两江四岸”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长江、汉江岸线总长170公里,长江上游至军山,下游至长河入江口;汉江上游至长丰桥,下游至两江交汇处。岸滩面积3843公顷,工程建成后将从根本上解决武汉市现有滨水空间的断点、空点和盲点问题。

  近年来,武汉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百里长江生态廊道的开建,开启了武汉践行长江大保护战略的全新篇章。

  绿色发展,打造长江经济带文明示范区 

  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指出,要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要将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突出地方特色,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复。

  每到入夜时分,在曾是防洪险段的龙王庙亲水平台上,三三两两的市民漫步江边,享受生活。

  市民胡思文说,他每天都和家人来这里散步,“看对面江景,听浪花拍岸,能让工作一整天的人放松下来。”

 

让全民共享绿色福利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从2001年汉口江滩始建,经过近20年的发展,武昌江滩、汉阳江滩、汉江江滩和青山江滩相继建成。

  “江滩的发展,是亲水与亲民理念的双重体现。”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武汉市将继续建设这一“城市生态客厅”,让全民共享绿色福利。

  根据武汉长江百里生态廊道规划,廊道建设更加注重“自然”“郊野”的概念,减少人为造景,保持原汁原貌的生态特色。

  按照“一年出样板、三年成规模”的目标,目前该工程主城段已形成18个子项目的项目库。随着主城区一个个亮点工程不断完工,建设将不断向两端延伸,打造更生态,体现郊野、自然特性的江滩生态空间。

  青山江滩成为打造“生态岸线”的一个“样板”。“江、园、城”三位一体,将生态环境、海绵理念、休闲娱乐、防汛功能有机融合。

  目前,长江右岸洪山江滩、武昌区八铺街堤防洪及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正在建设。汉阳碧道、杨泗港都市T台连通及景观工程等8项工程即将启动建设。

  “江滩不仅仅只是一个公园,还是城市文化的符号,要把文化作为纽带,让江滩的建设与城市的发展相呼应。”武汉生态环境投资发展集团下属武汉市城市防洪勘测设计院院长孟建军介绍,用连通的碧道把历史文化、景观节点串联起来,对工业遗产活化利用,对景观节点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景观水平,增加市民和游客的观江亲水体验。

  “两江四岸”是武汉重要生态廊道,是长江经济带上的靓丽名片,建设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是关系长远发展的百年大计。武汉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武汉江滩一寸寸生长,规划建设中的百里生态廊道愿景成真,对于实现沿江发展、跨江发展,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追求城市与山水的和谐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生态优先,打造世界一流滨水城市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指出,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11月24日,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编制完成《武汉市两江四岸规划》。

  《规划》提出,在两江四岸核心区总体形成“一芯两轴显山水、一廊十片融古今”的空间结构,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引领区,打造世界一流的滨水城市。

  空间结构中的一廊,便是武汉长江百里生态廊道。

  人们在《规划》中惊奇地发现,天兴洲、白沙洲、南岸嘴将成为“生态岛”而进行“生态留白”,全面加强保护与修复。

  至此,南岸嘴这个被称作“中国角”的地方,已经“生态留白”20年。

  武汉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城市开发建设理念中。

  一些不完全具备开发条件的岸线资源,不能透支,宁可做减法,保护好,留给子孙、留给未来。可以预见,将有更多的“南岸嘴”被保留下来。

  《规划》还为武汉市民描绘了一张未来蓝图:打造“两江四岸”生活岸线、生态岸线、景观岸线,将更多的沿岸空间留给市民,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让城市更宜居宜业宜游。

 

打造世界级滨水城市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75岁的吴又平,见证了江汉岸线由生产岸线、生活岸线,到生态岸线,再到景观岸线的华丽转身。

  每天一早,吴又平都会去离家不远的汉江边散步,他熟悉汉江边的一切,更喜欢汉江边现在的景色。

  吴又平曾有一个绰号——“最后的水上人家”。2011年,他购买2艘船舶停靠在崇仁路水域,成为众多“水上人家”一员。2019年3月,他的两艘船被拖到汉川切割。“水上人家”被拆除,是武汉市近几年来港口岸线整治的一个缩影。

  2016年4月,武汉市启动沿江港口岸线资源环境整治行动,当年共取缔长江、汉江184个非法码头、273艘趸船,实现了“江上无非法采砂、江边无非法码头”的景象。

  “一望无际接云天”的长江岸线,成为武汉的一道美丽景致。

  2017年,武汉在全国首创跨区断面水质考核。之前长江武汉段只设置了出口和入口处的水质检测,市内哪个地方水质发生变化,无从得知。

  “水考”单月考核,双月通报,年度算总账。根据水质检测结果,如发现有不达标的水质监测断面,生态环境部门要求他们排查污染源,制定整改方案。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量化考核,形成倒逼机制,层层传导压力和责任,加速各个区的水污染治理”。

  如今,最严“水考”效果初显。2019年,长江武汉段11个跨区考核断面综合污染指数较2018年全部同比下降,水质均实现好转,长江武汉段两个“国考”断面杨泗港、白浒山水质达到II类,优于国家考核目标。2020年以来,长江水质稳定达到II类。

  武汉正脚踏实地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城市建设中,以最大决心守住绿水青山。(长江日报 记者雷衎 通讯员沈培荣 高玥 侯娅)

责任编辑:王炯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