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中学里的“愚公接力”——新洲四中三代师生同事扎根武汉最偏远高中

A-   A+
发表时间:2020-11-27 09:33    来源:湖北文明网

  

吴仲宏、尹奇兵、张利华(从左至右)课前在物理实验室共同研讨实验。长江日报记者刘斌 摄

师徒三人(从左至右:尹奇兵、张利华、吴仲宏)闲时稻田边散步,交流、讨论教学经验。长江日报记者刘斌 摄

尹奇兵课堂上认真辅导学生。长江日报记者刘斌 摄

  从新洲邾城沿新道公路向东,驱车约20分钟,按交通指示牌左拐,驶入一片金色稻田掩映下的柏油路,继续行驶约2公里,眼前一道围墙围住的大片建筑,便是被称之为“稻田里的中学”——新洲四中,武汉市唯一不靠集镇的高级中学。

  初冬一个清晨,长江日报记者探访这所学校。如果不是里面传出阵阵读书声,很难相信,被大片稻田包围着的是一所学校。而她,在这里静静地“躺”了60多年,哺育着新洲东部革命老区旧街、徐古等6个街镇的孩子。

  “快点,跑几步!”高中一年级主管、40多岁的张利华老师站在一栋教学楼下,对几名正走向教室的学生喊道。短促有力的催喊声透露出学习的紧张。在这所“稻田里的中学”,张利华坚守了24年。他的学生吴仲宏、吴仲宏的学生尹奇兵也先后回到这里,接续奋斗,上演乡村教育版的“愚公接力”。

  一起进校的老师纷纷调离,他们一茬接着一茬干

  在张利华老师家里,他的爱人、同是新洲四中老师的吴鲜桃,展示一根精致的女式钓竿,笑着说:“这是利华为让我留在新洲四中而送给我的。”

  1996年,张利华被分配到新洲四中,担任高一年级班主任兼物理老师。农村长大的张利华对这所农村高中的艰苦条件有着足够心理准备,但现实还是超乎意料:没有自来水,从水井里汲取的生活用水不能直接使用,需加入明矾,沉淀;遇上下雨,校园全是泥巴路,到教室上课需穿上深筒胶靴;去附近集镇买菜得走上2公里……

  张利华有些动摇,尽管他喜欢教师这份职业。不到几年,一同进校的12名老师,有9人离开。

  然而,每次课余时间,学生们见缝插针地找到他的办公室,排队请教问题,他仿佛看到学生时代的自己,“就算为了这些和我一样来自农村的孩子,我要留下!”张利华说服自己。

  1998年,儿子的出生对他的选择提出挑战。儿子体弱多病,而附近唯一的医院就是2公里外的村级诊所,就医不便。吴鲜桃常常一个人夜里抱着儿子去诊所,又苦又累。她甚至巴望儿子生病的时间能够恰好在后半夜,“因为后半夜老公也在家,能多一个人照应”。

  为了儿子的健康,为了儿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吴鲜桃劝张利华离开。但张利华在城关买下一套房子,请来父母照顾儿子,“一举多得”,吴鲜桃作罢。

  及至儿子上大学,生活显得更加单调,“想玩一把浪漫都找不到地方”,吴鲜桃又鼓动张利华去城关中学。张利华给她买回一根女式钓竿,周末有空夫妻俩就去附近村湾池塘钓鱼,“玩一把浪漫”,吴鲜桃哭笑不得,但也从此断了离开的念头。

  张利华说:“我这不算什么,学校有多名老师在这里坚守了30多年,主动放弃调离机会。附近村民有的一家三代都是他们的学生。”

  张利华没走。2004年,他所教的第一届学生吴仲宏,大学毕业后主动选择新洲四中,接过他的衣钵。

  “这是我唯一一次没听张老师的话。”吴仲宏说,当年应聘新洲四中,因为学校条件艰苦,张利华劝他别来,但他依然来了。“新洲四中培养了我,我也要为她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来学校报到的那一天,10名老师中当天就有人申请调离。张利华找到吴仲宏,再三叮嘱:“来了,就意味着奉献,要在这里扎下根。”吴仲宏紧握老师的手,坚定地点了点头。

  这一年,尹奇兵成为吴仲宏的学生。薪传火继,2012年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尹奇兵也回到了新洲四中担任物理老师。

  “新洲四中口碑不错,到这里任教,全家人都为我高兴。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教育,学校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井水变成了自来水,校门前的道路铺上了柏油,前不久还通了公汽,我们也买了小汽车,进城方便多了。”尹奇兵说,“外界觉得我们傻,觉得我们苦,但现在党和政府对教育加大投入,让我们不差钱,更加乐在其中。”

  把农村孩子带到更广阔天地,他们听从使命

  “11月17日,葛新霖的家长来校,进一步了解学生情况。”吴仲宏随身携带的备忘本中记录着这件事。葛新霖近段时间成绩有些退步,吴仲宏约了葛新霖家长,一起查找原因。

  用心对待每一名学生的每一次异常,让他们少走弯路。这是吴仲宏从张利华老师那里取来的“教育经”。

  张利华介绍,新洲四中绝大部分学生来自革命老区,不少学生自小就是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关爱,一次情绪波动就可能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但他们比城里的孩子更渴望了解外面世界。“作为农村高中教师,我们的使命就是把农村的孩子带到更广阔天地。”

  张利华至今后悔,一名成绩原本不错的女生,高三时因为家庭变故,导致成绩下滑,高考名落孙山。“如果那时我及时了解到她家情况,帮她渡过难关,她今天的舞台或许大得多。”

  2011年届毕业生陈勇幸运得多。因为中考发挥失常,加上手部残疾,陈勇心里投下自卑的阴影,高一时成绩摆尾。高二进入吴仲宏老师所在班级,陈勇学习依旧刻苦,但成绩上升缓慢。吴仲宏找他分析原因,让他理性看待每次考试分数,也让各科老师上课时多提问陈勇,增强他的自信心。陈勇的成绩飞速上涨,跃到了全班第二。最终,陈勇考上第一批本科院校,后来还考取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

  “尹老师,感谢您!如果没有您,我今天就不可能走进大学课堂。”2018届毕业生石彪的教师节感恩短信,让尹奇兵泪眼模糊。

  高三那年,石彪迷上手机游戏,常常躲在被子里玩到深夜。尹奇兵收缴了他的手机,他半夜又逃到校外网吧。无奈,尹奇兵请来石彪家长陪读。石彪的心重新回到课堂,后来考取湖北大学。

  担子压得早压得重,他们实现了人生价值的升华

  “没想到学校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入选教育部2020年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的尹奇兵,十分激动。

  尹奇兵的拼劲,在学校出了名。

  2018年,尹奇兵担任高三年级班主任。高考前半个月,5月22日,尹奇兵父亲被检查出患有脑部肿瘤。此时,尹奇兵爱人怀孕6个多月。

  学生进入高考前最后冲刺阶段,绝不能放下;父亲重病,照料的责任不可推卸;爱妻怀孕,也必须扮演好陪护角色。尹奇兵只能将全部重担默默扛在肩上。白天上课,检查课堂纪律;课间抽空给妻子打个电话,询问妻子身体状况,叮嘱她照顾好自己;中午为妻子买一份可口的饭菜;晚上11点多下班后再赶到医院照顾父亲。直到高考结束,尹奇兵的按部就班,没让一名学生感觉到他家的突发状况。

  这一年,尹奇兵所带班级35名学生,29人考取第一批本科院校,刷新新洲四中多项高考纪录。而他也获得市级优秀教师等荣誉。

  “农村中学一来就压担子,锻炼机会更多。如果不是新洲四中给我平台,我不可能取得这些成绩。”尹奇兵说。

  上周,尹奇兵让妻子将他们的婚房挂到房产中介,准备出售,计划在城关的小学旁买套二手房,方便母亲将来接送孩子上下学,可让他将全部身心倾注到教学中。

  “他们师徒三人在教学中勇挑重担,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升华。”新洲四中校长黄建平说。

  2017年,吴仲宏和妻子商量,准备再生一个宝宝。他想将更多的精力用来照顾妻子和将要出生的宝宝,便向学校请辞班主任职务。2018年,听到尹奇兵克服家庭困难的事迹后,他主动请缨再当班主任。学校安排他担任高二年级组长,但这一年,恰逢从高一开始,按新课改内容开展教学,吴仲宏婉拒高二年级组长,到高一年级当班主任,挑战新课改教学。张利华为学生的勇气点赞。

  今年秋季开学,校领导给张利华压担子,让担任了10多年高三物理备课组组长的张利华担任高一年级主管,并带2个班的物理课。13个班学生的教学、安全,主管都得负责,责任重大。接还是不接?校领导给张利华3天时间考虑,张利华却当即答应。

  “责任越大,越能锤炼一个人。”张利华笑着说。(长江日报记者李亦中 刘斌 摄 通讯员程书雄 刘慧)

责任编辑:何霄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