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当好群众身边的“解铃人”

A-   A+
发表时间:2020-08-06 08:18    来源:宜昌文明网

葛洲坝街道社区工作者在心理疏导小组的组织下开展活动。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关系着宜昌市平安城市、健康城市和精神文明建设,2019年7月,市卫生健康委、市委政法委、市委宣传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宜昌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到2021年底,建立健全党政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机制,全市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在此基础上,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等6部门出台了《宜昌市社区“德育加油站”建设实施方案》,开展一支德育工作队伍、一个心理健康咨询室等“七个一”的社区“德育加油站”创建活动,心理咨询室逐渐成为社区建设的“标配”。及时的心理疏导不仅体现了对于个体心灵的关怀,还有利于形成和谐安定的社区氛围,减少降低各种因矛盾突出、心态失衡导致的极端事件发生。这些心理咨询室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它在居民的生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记者近日到街道社区进行了探访。

  “5+N”模式,打造线上“心灵驿站”

  7月26日,心理疏导小组成员与葛洲坝街道社区网格员、工作人员围坐在一起,做游戏、谈感想,一片欢声笑语。这是葛洲坝街道心理疏导小组针对社区工作者开展的一场集体心理辅导活动。

  今年3月,结合市委文明办探索推广的“5+N”心理疏导模式,葛洲坝街办成立了由5名专业心理咨询师和若干名社区心理疏导志愿者组成的心理疏导小组。

  每周一至周六的晚上7点到10点,小组咨询师通过公共微信号和QQ号与求助的居民单独交流。至今,该小组已为40多名社区居民提供了心理援助。

  “家人最近不让我做饭了,是不是有意疏远我?”一位50多岁的大叔在微信里急切地求助。值班老师向长会经仔细询问,了解事情原委后,建议他和家人好好沟通,问清缘由。经询问得知,家人因为他最近失眠,精神状态不好才没让他做饭,是想让他好好休息,反倒引来误会,大叔的心结解开了,心情舒畅了。

  远程会诊,服务居民“零距离”

  2018年, 宜都市肖家岗村以村委会为中心建立了远程会诊心理治疗室,需要心理咨询的村民可以向组长进行反映,或前往村委会寻求心理援助。

  由于村里具备心理咨询专业知识的人员有限,通过政府的帮助,肖家岗村调来一台远程会诊设备,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远程会诊中心。针对需要心理辅导的村民,由村委会提前联系对口医院的医生,在约好时间后,村民可借助远程会诊设备与专业心理医生展开面对面的视频对话。

  据该村计生专员黄萍介绍,远程会诊中心的成立解决了不少家庭、邻里矛盾。2019年,村民李丽(化名)和继子因为财产问题产生矛盾,继子性格孤僻不善言辞,双方关系一度陷入僵化。村委会在发现该问题后,主动入户调解, 经两次远程心理会诊后,双方关系得到改善。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对于村民的精神生活也要充分关注,农村里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现象普遍,而心理干预相对欠缺。”黄萍说道,在村里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是一项重要且长远的工作。

  心理干预,从“心”关爱女性健康

  2016年,云集街办赵家湾社区成立的“溪田书屋”,是一个主打关爱女性心灵成长,关注女性产前产后“抑郁症”的纯女性书屋。

  “溪田书屋”的成员中,既有儿童保健科护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又有全职妈妈、公益志愿者。书屋每月会定期组织读书、手工、心灵探讨、亲子互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自2018年以来,书屋工作人员在每周一、周三、周五晚上7点至9点,与前来咨询的女性朋友聊天、沟通。

  本月,由市妇联组织的心理咨询培训班将在云集街办开班,该班针对各社区工作者进行相关心理知识的培训。目前11个社区居委会共22人报名。通过培训,社区心理咨询队伍将更加专业。

  据悉,为打造基层一线社会心理服务兼职工作者队伍,2018年、2019年全市已累计培训1000人。依托专业心理学(协)会和心理服务机构,目前已建立了枝江市红十字心理援助志愿服务队、夷陵区天使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等专业服务团队,由心理志愿服务者定期开展助老、助幼、助残、助教等心理疏导志愿活动。

  “充分发挥社区心理咨询室对居民心理疏导的作用,及时了解倾听居民心声,引导和帮助居民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对创建平安城市、健康城市、文明城市,具有重要意义。”宜昌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专家组成员刘陈说。(三峡日报全媒记者翟雪莲 见习记者谷一鸣)

责任编辑:乔 奇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