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见缝插绿今年将新建100个口袋公园

A-   A+
发表时间:2020-08-03 15:02    来源:湖北文明网

  “拆掉铁丝围栏,铺条青石小路,装几个小石凳。”7月30日傍晚,硚口区弘鑫花园小区门口,业主彭女士扫视着小区外的绿化带,想象着此处将要发生的变化,心情畅快不少。

  上个月,彭女士在市网上群众工作部·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上建议,弘鑫花园门外的绿化带破败,希望改建成口袋公园。硚口区园林局现场勘查后,采纳了建议,将其纳入今年全市新建100个口袋公园的计划,承诺今年即可完工。

  街头的间隙地,小区的步道边,绿化带的缺口……在武汉,这些都是待发掘的“绿宝石”。

  要见缝插绿,不要见缝插楼,城市建设理念的革新,将在2020年的武汉打下一抹抹绿色烙印——今年,上半年已补种1万多株大乔木行道树,还将新建100个口袋公园,提升100个老旧小区绿化。

  见缝插绿,在武汉已成文明创建共识。

   

  绿柳路杨汊湖地铁站旁口袋公园绿意盎然。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记者任勇 摄 

  ■ 她出门一转角就到了口袋公园 

  两个“100”让城市空间绿意更浓 

  29日早上7时,家住江汉区绿柳路的胡女士出了小区,一转角,就到了附近的口袋公园,几位老街坊早已坐在里面拉家常。小树林里,鸟鸣此起彼伏。

  “以前找公园,走得腿酸。”去年以前,绿柳路周边没有公园可逛,最近的大公园在3公里外,最近的口袋公园也距离半公里。“当时我们这里是盲区,现在已经‘扫盲’了。”胡女士笑言。

  近两年,市园林和林业局开始为全市“扫盲”,工作人员钻进辖区的大街小巷,“抠”出土地建公园。绿柳路北面刚好有块空位,3000多平方米的口袋公园就此落地。

  今年,“扫盲”依旧有条不紊,哪里有空地、隙地,园林工作者都记在纸上,一点点填充着今年全市100个口袋公园的建设进度表。

  30日下午3时,江岸区花桥街花桥社区,老赵牵着孙子刚进院门,突然晴转雨。老赵不慌,牵着孙子躲进了院内正对面的大花坛里,拿出刚买的零食,和孙子慢悠悠吃了起来。

  2018年,园林部门为花桥社区进行绿化提升,大花坛里多了棵5层楼高的大樟树。今年,全市还要再为100个老旧社区提升绿化。

  在武汉,“见缝插绿”早已成为共识,即便是绿树成排的马路上,那抹绿也越“画”越浓。

  今年年初,青年路汉口站到范湖转盘路段进行了景观提升,1.5公里中央绿化带里补上了165株银杏。

  ■ 他们不轻易放过一处空地 

  新建的口袋公园都是“挤”出来的 

  今年1月中旬,江汉区园林局的办公室里,规划处工作人员冯雪盯着电脑上的控规图,鼠标沿着绿柳路的道路红线比划着。

  冯雪老觉得:绿柳路这条新路,不能就这么轻易“放过”了。

  园林工作者都有一个“职业病”,只要是看见了间隙空地,下一秒,脑中便会摆积木一般地立起一个小公园。

  “沿着绿柳路建带状口袋公园,往路边推20米,都是公园步道……”她指着地图,思考良久,用手指画出了一条1公里的蓝图。

  构想虽易,但让间隙空地变绿地,依旧是件很伤脑筋的事。

  5月底,洪山区张家湾公园启动前期工作,洪山区园林局规划科的黄莹激动得掉了泪。

  在洪山区白沙三路光霞路路口西南侧,一块4.2公顷的空地一直未开发。从2018年起,周边居民不断在市网上群众工作部·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上建议,将此地建成一个口袋公园。

  虽然此空地属绿化用地,但为顺利建起口袋公园,黄莹多次到市土地储备中心与中心工作人员磋商手续问题。“办法总比困难多。”双方合力克服困难,让收储的用地先期绿化,其他手续再接着办,尽早发挥绿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终,公园前期工作顺利启动。明年,此地块将建成张家湾公园。

  “每一处街头公园绿地都值得珍惜。”市园林和林业局规建处工作人员王祥深有感触。

  他说,新建的每一处口袋公园,都是“挤”出来的。对那些刚腾出来的小地块,园林和林业人很“敏感”。特别是没有太多控规绿地的老城区,一旦有因房屋拆除等原因出现的小块闲置地块,就赶紧争取,将其美化起来。

  “例如解放公园路和惠济路沿线的带状、块状绿地,就是利用建筑退界空间建成的。市民有了休憩空间,拥挤的街道也敞亮了。”他说。

   ■ 他见证家门口逐渐绿意盎然 

   武汉从“见缝插楼”到“见缝插绿” 

  “我是看着自己的居住环境变得越来越美的。”家住后湖的王卫东是典型的新武汉人。大学毕业后,他留在武汉,买房定居下来。

  他说,近几年小区周边绿色越来越多了。出门5分钟就能到达一个小公园,每天下班都能去逛逛。

  江岸区园林局规划科相关负责人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江岸区今明两年将改造或新建14处口袋公园。“建设完成后,江岸区的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可达90%——90%的市民有望步行5分钟就进入公园绿地。”

  绿地不断增多,王卫东目睹的变化背后,其实是这座千万人口城市面临“见缝插楼”与“见缝插绿”时的坚定抉择。

  本世纪初以来,市民住房需求旺盛,住宅楼盘如雨后春笋一般崛起。然而,配套设施来不及跟上,不少地方,“插楼”还取代了“插绿”——居民住上新房子,缺一抹绿,缺了一份幸福感和获得感。

  如今,武汉的“见缝插绿”已在许多地方落地生根——规划绿地、附属绿地、城市拆迁腾退地和边角地、闲置地、废弃地等空间的利用,建设规划绿地、口袋公园等,以及屋顶绿化、阳台花园、高架立柱绿化等立体绿化的实施……

  曾担任武汉军运会绿化提升总顾问的杭州园林专家余昌明评价:“武汉持续开展‘见缝插绿’,千方百计新增绿量,不仅能够打造武汉城市的最美风景线,还能提升城市居住品质,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长江日报记者杨荣峰 杨晓雨 汪洋 通讯员赵旋)

责任编辑:王炯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