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红马甲扮靓侗乡山寨

A-   A+
发表时间:2020-06-04 09:35    来源:湖北文明网
    

  晓关侗族乡马泥光村距集镇25公里,是一个坐落于山坡上的小村庄。全村人口仅526人,山大人稀,基础设施薄弱。2018年以前,该村村委会设于旧木屋内,办公条件简陋,处理村里事务的工作人员仅村支书杨胜宪一人。

  从2018年开始,一支由该乡中心卫生院六十余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队伍来到马泥光,决心改变村子的落后面貌。

  由于志愿队伍中女性占九成以上,所以大家又管队伍叫“娘子军”。初来马泥光村,队员们首先见到的便是脏乱差的环境卫生。“鸡屎、牛粪、塑料袋遍地都是,有时候去村民家连个站的地方都难找到。”队长尹绪梅是晓关中心卫生院的副院长,同时担任马泥光村驻村尖刀班班长、第一书记。

  对于如何让马泥光村摆脱贫困、提升村民的生活水平这个问题,志愿队从长期和短期两方面系统谋划,制定可行方案,并在接下来的2年多帮扶时间里逐步付诸实践。

  “我们现在的生活比过去方便多了!” 

  队员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首先要做的是健全村子的基础设施。“我们第一次去马泥光的时候,村里没有一条硬化的路,下雨天全都泥泞不堪。”队员徐庆亚回忆道。

  通过与各相关单位的积极对接与资源争取,村里先后实现了12公里的到组公路硬化,新修4条产业路,增设二台变压器,让村民用电更加稳定安全,联通4G网络、光纤,同时全村八个组全部实现“一管清水进农家”。

  基础设施建好后,接着便是大力发展产业。经过考察调研,志愿队提出发展柑橘、茶叶的建议,并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得到通过。“我们向村民们推广种植粑粑柑,因为这个品种果实味道好,市价也高,村里的自然条件也合适。”尹绪梅介绍。

  目前,马泥光村已发展柑橘100亩,茶叶500亩。“我们相信她们,村民都说现在的生活比过去方便多了,在她们的指导下我们有信心把产业发展好。”距离柑橘挂果、茶叶采摘还有一年多的时间,马泥光村党支部书记杨胜宪对未来满怀期待。

  “接下来,我们还想帮助村民发展贡米。”马泥光村的稻田里出产的大米既香且糯,颇受食客欢迎,有一定的市场美誉度。志愿队计划在此基础上鼓励村民扩大水稻种植规模,进一步打响‘马泥光贡米’这个品牌。

  “村里的环境真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面对脏乱差的村容村貌,身为医务工作者,队员们认为干净整洁的环境卫生能够大大提升村民的身体健康素质,降低疾病发病率。

  从2016年到现在,志愿队在马泥光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已有10余次。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带动,让村民们树立起自觉讲卫生的意识。”尹绪梅表示。

  说起这几年在村里打扫卫生、植树造绿的经历,徐庆亚颇有感触,“我们一直都在坚持,大家不怕累、不怕脏,只为改善村容村貌。”

  手捡牛粪、下沟下坎清理塑料垃圾、主动为村民打扫庭院……志愿队伍的身影出现在马泥光村的各个角落,用实际行动在村民心中播下爱护环境卫生的种子。

  村民杨胜主家的院坝里杂草丛生,志愿队经过时看到了,没有多想纷纷上前拔荒草、清理垃圾,看到如此热心的志愿者,村民都被打动了,不停邀请队员们上家里吃饭。

  “打那以后,杨胜主便经常打理庭院卫生,生活态度也积极不少!”杨胜宪开心地说。

  在倡导大家搞好住宅附近卫生的同时,志愿队伍还在村里的公路沿线设置了12个垃圾桶,促成“爱护环境卫生”写进村规民约,切实做到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常态化。“村里的环境真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都是志愿队伍的功劳!”杨胜宪不住的夸赞。

  “村里第一次举办出彩晚会,大家特别开心!” 

  2018年,马泥光村的村委会由小木屋搬进了政府出资修建的洋房里。志愿队又通过乡卫生院筹资4万元修建了厨房、公共厕所等配套设施。

  “这都是我从未想到过的事情,以前村委会是一栋年久失修的木房子。”杨胜宪还说,在工作人员驻村帮扶前,村委会的所有事务由他一人操持,再无他人分担,现在,包括他在内村两委成员达到了6人(尖刀班3人、纪检委员1人、扶贫专干1人、村书记1人),对于村子的管理更加科学精细了。

  为了做好马泥光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升村民精神文明素质,增强民众对本村的认同感、集体荣誉感,2019年8月29日,志愿队筹资六千元购买礼品、奖杯,组织全体村民在新修好的村委会大楼里举办首次出彩晚会,评选出了8户清洁文明户。

  “整个大会议室都挤不下了,活动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有点露怯,可到后来就完全融入进来,这是村里第一次举办出彩晚会,大家特别开心!”徐庆亚回忆,看着舞台上的毛巾、盆子、被褥等奖品,想到搞好环境卫生、孝顺父母还能得奖励,村民们纷纷表示要和志愿队队员们一样为把马泥光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出力。

  如今的马泥光村焕发出无限活力,村民们物质不断富裕的同时精神也在逐步富裕,文明乡风吹拂进每户村民家中。

  “作为医务工作者,健康扶贫是我们的专长!” 

  由于本村人口达不到独立设置村卫生室的标准,马泥光村至今没有独立的卫生室,而是与邻近大村合办了一个卫生室。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队员们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与村里每一户签订家庭医生协议,定期上门为村民量血压做体检。

  疫情期间,这一支队伍更是化身巡回医疗服务队,经常跋山涉水为生活不便的独居老人与有医疗需求的家庭送去关怀与健康。

  朱翠凡是医疗队的队长,在给村民送医送药的同时,还主动为村民进行基础护理。“我们这支队伍在为马泥光村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还承担着全乡的医疗服务,基本上一天一个村,无论路多远、山多高我们都要把服务送到。”朱翠凡动情地说。

  村民杨昌石患有心脏病,全身浮肿,长期卧床在家,生活无法自理。了解到他无钱医治的情况后,志愿队伍迅速在卫生院内筹资1500多元并协调县人民医院让其顺利就医。“他就医的那两个月全程都是志愿队的在帮忙,他没有花一分钱,后来回家时,浮肿都消了。”杨胜宪说。

  “作为医务工作者,健康扶贫是我们的专长!”尹绪梅说,让村民体会到医疗实惠的同时,健康扶贫还能拓展卫生院的医疗业务,促进卫生院长远发展,推动分级诊疗、缓解上级医疗压力,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马泥光村526名村民中,中青年占50%、老年人占了近20%,有一半劳动力外出务工,4年多以时间里,该村的贫困发生率由志愿队刚进村时的近70%成功降至2%以下,最初见到的鸡屎、牛粪当道局面已然消失,村子发展得越来越好的同时,外流人员也有了回流的趋势。于时代一角,求无我之境,这一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队伍为精准扶贫献出了自己的一声和鸣。(宣恩新闻网 记者 王文雅 通讯员 乐舟)

责任编辑:王炯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