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巴东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明花开满眼春

A-   A+
发表时间:2020-04-24 10:44    来源:湖北文明网

  自湖北省恩施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巴东县坚决贯彻党中央、省、州决策部署,坚持县委书记亲自抓、宣传部门重点抓、全县上下合力抓,致力于打造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明传习实践平台,通过大力实施“十送十进”,让文明实践在巴东落地生根。

  “四有”确保建设规范性

  一是有组织。出台《巴东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试点建设指导意见》,县镇村三级联动,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成立由县委书记任主任,46个部门和12个乡镇一把手为成员的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各乡镇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社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2个乡镇文明实践所、322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实现全覆盖。

  二是有阵地。镇、村(社区)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选择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固定阵地。充分利用县融媒体中心信息平台建设的契机,搭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供需平台。

  三是有保障。县委两次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安排专项资金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建设,据实保障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活动经费,解决3名人员编制,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采取县聘乡用的办法充实工作人员,村安排一个公益性文化岗位。

  四是有流程。实行“菜单式”志愿服务,将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列成“菜单”,通过各志愿服务组织“备单”,群众“点单”,县镇村调剂“派单”,志愿者“接单”上门服务5个流程,让群众像上餐馆一样轻松选择文明实践活动“菜肴”,从而实现群众文明实践活动需求和志愿组织提供志愿服务项目的无缝对接。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过程中,巴东始终坚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要延伸到哪里”,围绕“十送十进”开展系列活动,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县委政府中心工作、与群众需求有机融合。

巴东县“博爱之光”社工服务中心关爱留守儿童

  文明实践助力脱贫攻坚

  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工作,优化配置志愿服务队,多层面对接群众需求,开展群众需要的服务。巴东县脱贫攻坚工作多次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省级媒体推介。

  一是紧紧围绕党的大政方针政策开展志愿服务,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县领导带头到基层农户家中开展“大走访、大排査、大宣传、大落实”等志愿服务活动,面对面与群众交流,把党的温暖第一时间送到群众身边。利用乡镇党校活动阵地,整合县、乡两级理论宣讲员和百姓宣讲员及党校教师,组成宣讲志愿服务队,根据基层需要开展“点单”宣讲,变“上学”为“送学”,累计开展宣讲1314场次,受众14万余人次。发动驻村尖刀班、帮扶责任人加入宣讲志愿队,用老百姓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将党中央的大政方针政策说给群众听,在全县形成了“一名扶贫干部就是一名宣讲志愿服务员”的格局。

  二是紧紧围绕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法律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增强困难群众摆脱贫困的持续能力。

  教育志愿服务队建立学校结对帮扶制度,确定了25组“一对一”和19组“一对多”城镇校(园)结对帮扶乡镇(乡村)校(园)活动;通过学校结对帮扶、干部挂职、顶岗锻炼等方式,让教师“活起来”“动起来”,以强带弱“送教下乡”,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巴东志愿者袁辉荣获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称号。

  科技志愿服务队结合各乡镇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缺乏技术的实际“做特色餐”,听取老百姓对农村技术培训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设置课程,安排科技志愿服务工作者将培训课堂搬到田间坎上,在官渡口镇进行白柚种植管理技术培训,在东瀼口镇进行柑桔种植管理技术培训,在溪丘湾乡进行茶叶栽培管理技术培训,在野三关镇进行银杏栽培管理技术培训,可谓镇镇有特色,村村有重点。

巴东特校“送教下乡”活动组帮助残障儿童开展康复训练

  医疗志愿服务队长期开展“送医下乡·健康扶贫”、“送医送药进农家”等义诊活动,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普及卫生知识,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为打通健康扶贫“最后一公里”,医疗志愿服务工作者全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成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97个,贫困对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95.06%。

巴东县人民医院医疗志愿服务队在清太坪镇茂草坪村免费送药并指导村民用药

  法律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普法志愿服务,针对农村群众关注度较高的山林权属、土地占用、婚姻家庭、赡养抚养(继承)、房屋买卖、劳动合同、侵权责任等方面的法律知识,通过法律讲解和案例分析形式,提供咨询服务,培养群众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促进基层依法治理。累计开展普法志愿服务活动397场次,发放宣传单2万余份。

溪丘湾乡法律志愿服务队在谭家湾村开展“送法下乡”法律知识问答活动

  三是紧紧围绕“扶志”开展志愿服务,激发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统筹县文联、县非遗保护中心、县文化馆、文艺社团等力量,汇聚全县1000多名文化骨干人才组建专业文化志愿服务队,根据群众不同文化需求开展“对口订餐”服务,组织开展戏曲进校园进乡村、文化文艺培训、非遗技艺展演、电影展播等文明实践活动200多场次,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激励了群众战胜贫困、走向富裕的信心和斗志。

  开展“脱贫示范户”“最美扶贫人”评选,组织脱贫示范户开展宣讲,通过脱贫示范户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脱贫经历,宣传党的好政策,激励贫困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提振贫困户脱贫的决心和信心。

  组建关爱“三留守”志愿服务队,累计建成“留守儿童之家”72个,22个社区居家养老互助照料中心、110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58个农村幸福院,完成农村妇女“两癌”筛查3.3万余人次,为543名符合条件的困境儿童购买中华防癌保险。组织志愿者对接贫困户发布需求3034条,受捐金额50.18万元。

  文明实践助力疫情防控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巴东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迅速响应,主动作为,组织326支志愿服务队伍、8223名志愿者踊跃奔赴疫情防控一线,流动“红马甲”筑起防疫“铜墙铁壁”。

  一是宣传引导凝聚共识。巴东县依托文明实践平台,开展疫情防控宣传,通过巴东发布、巴东传媒等新媒体广泛发布,为确保防疫知识宣传全覆盖,实践所(站)发动广大志愿者深入一线,走访入户、悬挂标语、张贴海报,并利用宣传车、村村响、大喇叭、微信工作群等方式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有效地提升了人们的认知水平和防范意识。为提振群众精神状态,广大文艺志愿者积极投入抗击疫情主题文艺创作,为打赢防疫阻击战贡献文化力量,创作出一大批优秀文化文艺作品,微型广播剧《等你回家》、堂戏《抗疫情》、民歌弹唱《庚子正月正》、快板《遵规守纪共防疫》、三句半《干群一心战疫情》,用地域特色鲜明的文艺形式传递人间真情,弘扬社会正能量,凝聚起共同抗击疫情的精神力量。

  二是倾心对接群众需求。群众需要什么,实践站所就提供什么。为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和群众诉求,县文明实践中心牵头搭建了线上咨询求助平台和心理咨询服务热线,后台人员经收集研判,将求助信息转办至相关责任单位,及时解决广大群众在疫情防控、交通出行、物资供应、投诉举报等方面的困难事、烦心事,不仅畅通了群众反映渠道,还实现了疫情防控分流减压。截至目前,巴东县疫情防控网上求助平台共收到网友留言2609条,所有留言均一一回复解答,开展心理咨询服务18527次。疫情期间,县文明实践中心有效整合志愿服务力量,主动链接社会各界人士,在汉巴东企业家邓明峰积极响应号召,发起成立了抗疫公益志愿者联盟,为家乡筹集N95口罩、酒精等物资,捐款31.3万元,并提供工作岗位带动家乡人外出就业。交通管制期间,在收到县人民医院接送医务人员上下班的请求后,县文明实践中心动员东顺伟业出租车公司,抽调11台出租车和5台皮卡车组成“抗击疫情应急保障志愿车队”,为一线医护人员免费提供交通保障服务。针对偏远地区的老人、留守儿童及重度残疾人缺少生活物资、防控知识缺乏这一困境,社工志愿服务队启动“战胜疫情 你我同行”公益行动,筹集到大米、菜油、八宝粥等生活物资送到困难群众手中,并耐心宣传防疫知识,让弱势群体感受到了温暖。

野三关社区志愿者为居民分发蔬菜

  三是同心筑牢基层防线。为弥补一线防控力量的不足,新时代文明实践各站所充分发力,调动党员先锋力量,筑起坚不可摧的“党群防线”,在防疫卡点,党员志愿者实行24小时值守制度,认真排查来往车辆,对过往人员车辆进行测温检测、消毒杀菌等志愿服务活动。在街道社区,党员志愿者在统一指挥和调度下,落实小区封闭管理措施,把门口、量体温、出门入户,解决群众难题。为保障居民生活,减少人员流动,社区志愿者们变身“代购员”“配送员”,主动替辖区内居民“跑腿”,采购生鲜蔬菜及生活物资送货上门,赢得了群众点赞。巴东县信陵镇白土坡社区志愿者的抗疫事迹被人民网、新华社、湖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巴东抗疫志愿先锋志愿车队为医护人员出行保驾护航

  四是助力企业复产复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泛凝聚各成员单位力量,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抽调专门、专业人员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针对就业难、招工难的问题,县人社部门和融媒体中心联合开发线上微信招聘小程序,举办“促就业 助发展”网络招聘活动,11家企业线上提供千余个岗位;对需要外出务工的人员,通过“点对点,一站式”方式,实行专班专车专人服务,帮助他们返岗。

  文明实践助力六城同创

  组织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内涵,传播社会正能量,从而提升居民文明素质、提高城镇文明水平。

  一是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投资130万元建成县城至野三关的百里宣传走廊,在县城滨江走廊建成法制公园,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村(社区)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栏。着力打造村(社区)“文化墙”,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村民。制定通俗易懂的市民公约和村规民约,传播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推动移风易俗。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普及节日知识,展示传统民俗,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清太坪镇汪家槽村谢青林创办的“云声书屋”

绿葱坡镇龙池槽村民在乡村大舞台排练广场舞

  二是志愿活动百花齐放。文明实践中心将文明劝导志愿服务活动列入各单位工作日程,每周五持续开展文明劝导活动,对乱扔垃圾、占道经营、乱闯红灯等不文明现象给予劝导和制止,通过志愿者的身体力行和诚恳劝导,倡导文明,树立新风,引导和带动更多群众摒弃陋习,营造和谐风气。交通志愿服务队在春运期间开展“情满旅途 租爱回家”志愿服务,高考期间开展“爱心送考”志愿服务;在纤夫文化旅游节、冬泳邀请赛等重大活动中,青年志愿者周到的接站引导和赛事服务,擦亮了巴东名片。各村志愿服务队上门宣传不整无事酒、垃圾分类、保护环境等知识,为打造“美丽乡村”贡献力量,文明志愿活动在城乡正逐步成为广大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人人可参与的一项常态活动。

金果坪乡石柱山村表扬乡风文明建设“八美”村民

信陵镇三朝观村开展“村民话变化 榜样大家评”宣讲活动

  三是选树典型成风化人。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最美乡村”“最美家庭”“最美巴东人”、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村级结合实际,同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依托道德讲堂、百姓大舞台等多种形式宣扬身边的典型人物和好人好事,引导村民向上向善。

  在巴东,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真正成为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百姓之家”。(恩施州委文明办)

责任编辑:李欢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