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起来”的非遗秀出咸安多彩文化

A-   A+
发表时间:2022-11-07 10:12    来源:湖北文明网

“乡亲们的表演,笑容都有治愈人的魔力” 

高桥村民表演非遗节目《蚌壳精》 通讯员供图

  沐着深秋的暖阳,穿越层林尽染的山川,11月3日,咸宁市咸安区政协委员深入马桥镇、高桥镇、桂花镇,调研全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一路上被乡亲们丰富多彩的表演吸引和感动,“活起来”的非遗文化正唤醒大家的乡愁记忆。

  在修旧如旧的马桥记忆馆,青砖黛瓦中,委员们参观学习了鱼门拳、花灯、舞狮子、火龙、打糍粑、合菜面、风车、水车等23个国家、省市区级非遗文化项目。

  一进入高桥古廊桥,震天的《斤求两》锣鼓打出了丰收的喜悦,一群村民面带微笑,激情高昂,棒落鼓响,节奏明快。随后,山歌连唱,采莲船,蚌壳精等非遗表演你方唱罢我登场,引得几百名村民围观,掌声雷动。

  夕阳红老人乐队70岁阮菊英唱起山歌《劝不赌》,教育村民不要赌博,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80岁的刘明歧老人有一肚子的山歌曲目,他特地选了有教育意义的《五个媳妇孝婆婆》等山歌剧本给村文艺队表演。

  在桂花镇,委员们边喝稻米茶,边听山歌看表演,渔鼓《防疫新唱》、《骑竹马》、《四送歌》,大家纷纷表示大开眼界,被村民热情感染。

  “感觉乡亲们山歌、锣鼓等非遗表演,笑容都有治愈人的魔力。但他们平均年龄都在50岁以上,要培养年轻人,解决传承问题。”在座谈会上,来自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王剑委员建议。

  “要推进剪纸、戏曲等非遗文化进校园,从娃娃抓起,学习非遗文化,热爱非遗文化,保护并传承非遗文化。”咸安区教育局的李朝阳委员说。

  “大家要做挖掘非遗的有心人,做传承非遗的热心人,做保护非遗的开心人,让非遗文化在传承保护中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咸安区政协副主席周娟一路观摩,一路嘱咐。

  多年来,咸安区重普查、深挖掘、广申报、创品牌,已有1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省级5项,市级10项,县级54项。《咸安山歌》、《咸安中秋民俗——大屋雷祭月》拟申报为第七批省级非遗项目。目前,建立了国家非遗项目《镇氏风湿病马钱子疗法》传承基地,省级非遗项目《钱六姐故事》走进中小学进行宣讲,与湖北科技学院深度合作,开设咸宁山歌专业课程,累计培训山歌爱好者2000余名。

  咸安区文旅局分管负责人表示,当前正全力打造山歌传承基地建设,使咸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活态传承,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乡村振兴的抓手,更好地融入人民生活。(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记者成昱勋 通讯员胡剑芳)

  

责任编辑:李欢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