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宜昌这样建

A-   A+
发表时间:2022-09-19 09:58    来源:湖北文明网

做优主城、做美滨江、做绿产业,山水辉映、蓝绿交织、人城相融

一半山水一半城。记者景卫东 摄

  9月16日,中共宜昌市委七届三次全体会议在城区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宜昌市委、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意见》《中共宜昌市委七届三次全体会议决议》。

  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宜昌怎么建?建成什么样?什么时候建成?《意见》给出了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目标 四个方面成典范,2035年基本建成

  坚定不移做优主城、做美滨江、做绿产业,努力建设“山水辉映、蓝绿交织、人城相融”的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出应有贡献。

  到2025年,生态环境治理、产业绿色转型、城市空间拓展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到2030年,三峡生态屏障更加安全稳固,城市空间格局更加科学合理,城市功能品质全面优化提升,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转型,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建设取得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标志性成果。

  到2035年,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基本建成,在长江生态保护修复、城与山水和谐相融、产业绿色发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四个方面成为全国典范。

  典范一 打造长江生态保护修复样板

  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全面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编制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细化流域治理底图单元,扎实推进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四水共治”,坚决守好全国淡水资源“储备库”、国家濒危物种“避难所”、珍稀动植物“基因库”,锚固“两脉青山,两江四水”生态格局。

  完善生态治理体系。在待闸船舶管理、消落带生态修复、水污染应急处置、流域综合执法等方面探索新模式,争取更多经验在长江流域复制推广。

  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建立具有长江三峡特色的生态产品目录清单。推广黄柏河、玛瑙河生态补偿做法。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户外体验、高山避暑、田园养生等产业。探索林业碳汇计量、核算、交易机制,争取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城市。

  典范二 绘就城与山水和谐相融新画卷

  拓展优化中心城市空间布局。坚持“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以“繁荣在主城、实力在新城”的思路科学划定城市功能布局。坚持“西部生态、中部生活、东部生产”功能侧重。在主城下游20-30公里布局东部未来城,形成1个主城、1个新城(东部未来城)、3个副城(宜都、枝江、当阳)空间格局。着力建好“三城两岛一湾区”(东部未来城、高铁新城、宜昌科教城、西坝岛、平湖半岛、平湖港湾)等重点功能区。

  提升完善中心城市功能品质。坚持“依山就势、高低起伏、疏密有致、照纹劈柴”,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之中,将城市轻轻安放在山水之间。以“串园连山”搭建城市生态脉络,以“增花添彩”提升城市颜值气质,以“水系连通”活化城市碧水蓝网,构建“显山、见水、透绿”的蓝绿空间。坚持以水润城,实施清江引水工程,完善“引江补汉”工程配套。依托自然山体水系建设一批城市公园、郊野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园、四季见彩”。

  打造“万里长江最美滨江”。以长江为主轴,按照“品位高、品质好、品相美”的原则,保护“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城市风貌,建设世界一流、独具魅力的滨江公共空间,塑造“山水一幅画”的国际滨江山水城市意象。推进长江岸线和重要河段景观化改造,串联沿线自然人文景点,形成连通“秭归-市区-宜都-枝江”的最美风景道,高品质建成“五百里滨江画廊”。

  加快县域城镇化。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位的城乡统筹发展,形成繁华都市、秀美县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相得益彰的城乡融合新格局。

  典范三 激发产业绿色发展新动能

  加快建设全国精细磷化中心。加快精细化工产业裂变升级,着力打造智能、清洁、绿色的全国精细磷化中心。抢占产业裂变全新赛道,打造世界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和核心基地。

  加快建设数字经济高地。用足用好绿电资源,大力实施数字新基建、培育数字新产业、推动数字新融合,加强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经济等领域应用场景建设。全力争取第九个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落户宜昌。加快推进元宇宙小镇,争创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建设制造业数字化研发平台,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加快建设大健康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全国一流仿制药生产基地、国家原料药集中生产基地、湖北省创新药前沿基地、鄂西南医疗应急物资生产基地,力争打造成为长江中上流域乃至全国生物医药创新与制造产业地标。加快培育定制健康管理、康复健身、健康养老、健康教育、医疗旅游等业态,提升健康服务供给水平,推动康养产业与特色农业、乡村旅游、食品饮料产业等互促发展。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依托“两坝一峡”山水旅游资源和屈原、王昭君等人文资源,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和世界级旅游度假区,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城市。重塑“两坝一峡”等核心旅游产品。高水平办好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昭君文化旅游节、长江钢琴音乐节等节庆活动。完善机场、火车站直达市区、景区的路线,优化“水上旅游走廊”、“公路观光廊道”等精品旅游线路,构建“快旅慢游”立体交通体系。

  大力发展其他优势特色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建立全链条科技创新体系,赋能产业链再造、价值链提升,建成长江流域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大力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推动八大产业链全链条发展。

  典范四 建设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新家园

  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坚持“为民惠民靠民”理念,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综治“长安杯”等创建成果,打造信仰之城、文化之城、好人之城、志愿之城,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积极推动县市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全力打造全省首个“全国文明城市群”。

  大力弘扬长江文化,讲好三峡故事,全面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宜昌段)建设。高标准建好屈原文化研究院,持续推进屈原文化研究国际论坛永久会址建设。深入挖掘和传承嫘祖文化、昭君文化、巴楚文化、三国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实施城市品牌塑造与传播工程,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构建海外宣传融媒体矩阵,提升城市国际化影响力。

  加快建设城市大脑。建设城市信息模型平台(CIM)和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完善城市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加快建设“城市大脑全、行业小脑强、神经末梢灵”的智慧城市。以数字化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和城市安全发展,推动“靠经验”决策向“靠数据”治理转变,努力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

  建设宜昌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数字化综合平台,上线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旅游、智慧就业、智慧社区、智慧场馆等一批惠民利民场景,建设“无证明城市”,让城市管理更智慧、百姓生活更便捷。

  打造全省共同缔造标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

  大力实施“筑堡工程”,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主线,加快实现组织聚合化、队伍专业化、响应高效化、服务场景化、应用数字化,推深做实“吹哨报到、事项准入、以下评上”机制,最大限度把资源、服务和平台下放到基层,筑牢基层战斗堡垒。(三峡晚报 记者方正 郑岚)   

责任编辑:李欢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