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刘小红带领姐妹绣出“致富花”

A-   A+
发表时间:2022-03-07 10:29    来源:湖北文明网

  织巢鸟

  

  刘小红在创作中  

  3月3日,全国妇联发布全国三八红旗手名单,来自湖北黄石的刘小红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刘小红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大冶刺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湖北省民间工艺技能传承大师。近年来,她创办手工技能培训学校,成立工作室,实施“汉绣巧娘”“巾帼创业英才”等免费刺绣培训公益项目,在湖北黄石、咸宁、鄂州、十堰和甘肃等地,与当地妇联、残联合作办学,培训学员8000余人,帮助大批妇女创业就业、增收致富。

  4日,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刘小红。她说:“开始做刺绣,是为了生活;现在做刺绣,是为了推广。”

  跟着奶奶学会刺绣

  大冶刺绣是鄂东南传统技艺。说起和刺绣结缘,刘小红陷入了回忆之中。

  1968年,刘小红出生于阳新县白沙镇。在阳新、大冶一带,哪家有姑娘出嫁、小孩做满月等喜事,都要准备刺绣用品。刘小红的奶奶是当时远近闻名的绣花能手,经常被人请到家里做绣活。在这样的氛围里,刘小红从小对刺绣产生了浓厚兴趣。12岁那年,奶奶给刘小红刚出生的弟弟绣了一个枕头,刘小红太过喜欢,带去了学校,结果不小心弄丢了。“奶奶让我重绣一个。也许是心里不服输,我就和奶奶赌气,真的绣了一个枕头。”刘小红笑着说,“直到今天,我都记得我绣的图案是一朵莲花、一根莲藕,还绣了‘勤俭节约’四个字。”

  从那时起,刘小红把刺绣当成了最大的兴趣,奶奶教的刺绣技巧她都牢记于心。“刺绣时虽然有底稿,但颜色搭配、明暗对比很需要技巧。一幅简单的图案至少要搭配三种颜色,而再复杂的图案也不能超过五种颜色……”刘小红介绍。

  除了奶奶,刘小红还很感激自己的父亲。“他十分支持我的所有兴趣爱好。他看我对画画有兴趣,就把一个房间的墙都糊上白纸,让我可以随手涂鸦。”刘小红说。

  1990年,刘小红嫁到大冶。为了生计,她摆过水果摊、卖过布头、做过缝纫,日子过得比较艰难。但她没有丢下刺绣的爱好,经常将绣品当作礼物送给朋友。“刚开始我还觉得拿不出手,因为感觉不值钱,没想到大家都很喜欢,还会找我要。”她说。

  1999年,刘小红在长城脚下的工艺品店看到,一幅绣品标价3万多元,于是决定重拾刺绣手艺。她在家绣了一个多月,之后让丈夫彭国强拿着绣品到黄石市工人文化宫摆地摊销售,很快就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当天,4条屏风卖了800元,一幅《清明上河图》卖了5000元,一幅《五牛图》卖了2500元。绣品的受欢迎程度和价格,大大超出刘小红和家人的预料,订单也找上了门。

  接下来的几年,刘小红没日没夜地刺绣。她回忆:“为了绣作品,我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这期间,我老公承担了所有家务,还要出门挣钱,孩子们每天做完作业,就帮我分线、穿线。我经常几个月不下楼,在家里没日没夜地绣,之后全家到黄石文化宫摆地摊。过程虽然艰辛,但是结果非常好,我的绣品得到了市民们的关注和认可,供不应求,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和信心。”

  2008年,刘小红和丈夫卖掉房子,在大冶黄金地段租了一间小门面,取名“刘小红刺绣馆”,当年营业额即达到60多万元。

  潜心创造四种针法

  大冶刺绣是传统民间手工艺,图案工整娟秀,色彩清新高雅,针法丰富且变化多样,不同针法可产生不同的表现效果。它和名气极大的苏绣、湘绣有何不同?做成什么产品更受欢迎?开店后,刘小红开始考虑如何把大冶刺绣发扬光大,并进行创新、传承和发展。

  她在汉绣基础上,兼收苏绣、湘绣的精华,融入西式、古典和现代元素,潜心创造出“双面打籽绣”“巢针绣”“双面盘金绣”“双面异色异形打籽绣”四种绣法。

  此后,刘小红先后被评为湖北省民间工艺技能传承大师、湖北民间工艺美术家、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大冶刺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2016年,刘小红主绣的《星云之梦》跟随神舟十一号飞船遨游太空,轰动了刺绣界。刘小红回忆:“那段时间,我每天早上6点多钟就起来绣,一直忙到次日凌晨2点多钟。《星云之梦》选用的是太空特制布,质地坚硬,穿针特别费力。刺绣过程中,我的手指经常被刺破,但是为了赶工期,我贴上创可贴继续绣,5天用了2盒创可贴。”

  开启共同富裕之路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慕名来找刘小红学刺绣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善意提醒她:“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刘小红总是笑着回应:“非遗就应该发扬光大,让更多人懂刺绣、会刺绣,这样才能让这门手艺传得更久、更远。”

  2019年1月,大冶市刘小红手工技能培训学校暨刘小红刺绣基地挂牌,成为黄石市首家进行传统手工刺绣系统培训的定点机构。2019年3月,刘小红荣获湖北省三八红旗手称号,随后她又成立三八红旗手工作室。

  刘小红刺绣团队大力开展妇女手工技能培训,为更多妇女创业就业提供服务。近几年,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刘小红通过实施“汉绣巧娘”“巾帼创业英才”“爱·她力量”等免费刺绣培训公益项目,在湖北黄石、咸宁、鄂州、十堰和甘肃等地,与当地妇联、残联合作办学,带出了1000多名徒弟,培训了8000多人,带动大批贫困妇女、留守妇女、残疾妇女就业创业、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计划”贡献力量。

  例如,通山县石门村村民焦丽娟等人,通过参加刘小红的培训班,开办了石门绣坊。云南昆明的赵曼琳,2019年慕名到大冶学习刺绣,如今她已经成立刺绣工作室。“找我学刺绣的,上至80多岁的老人,下至12岁的孩童。”刘小红欣慰地告诉记者。

  目前,刘小红全家都投身于刺绣事业之中:丈夫负责绣品装裱,女婿负责销售和市场开发,儿子、儿媳负责设计,女儿彭肖肖更是成为大冶刺绣的新一代传承人。

  “传承大冶刺绣是我们全家的责任,希望未来有更多人加入我们。”刘小红告诉记者,“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我非常激动、非常兴奋,同时也感觉到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非遗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我希望将大冶刺绣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让大冶刺绣走出湖北、走向世界。”(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林楚晗)

责任编辑:王炯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