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湖北 实现绿色崛起

A-   A+
发表时间:2022-03-07 09:17    来源:
 

航拍鄂州樊口江滩综合整治工程,这是目前湖北省长江大保护投资最大的单体项目。(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早春三月,荆楚大地,江湖潋滟,山川灵秀。

  湖北是生态大省,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国家重要生态屏障,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三峡库区和坝区所在地,肩负“一库清水北送、一江清水东流”的重要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4次考察湖北,高度关切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

  湖北肩负重要使命,“要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

  湖北拥有“经济大省、科教大省、生态大省、农业大省”的发展优势,要“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着力建设绿色发展的美丽中部”,实现中部绿色崛起……

  荆楚儿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砥砺奋进,坚决扛起生态大省的政治责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美丽湖北、绿色崛起成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底色。

  昔日“化工围江”,今朝“江豚逐浪”

  大江奔流,生机勃发。

  宜昌兴发集团新材料产业园,沿江绿化带郁郁葱葱,宛如城市公园。

  几年前,这里还是黄磷厂和沿江码头,粗放的生产方式威胁着长江生态安全。

  破解“化工围江”,宜昌率先打响雷霆之战:3年里,沿江1公里内134家化工企业,全部关停或搬离。

  作为全国最大的精细磷化工企业,兴发集团壮士断腕、自我革命——

  累计拆除沿江装置32套,全力修复拆除腾退的900米岸线,高标准建设沿江绿化景观带,实现生产岸线向生态岸线蜕变;

  封堵全部直排口,污水处理装置扩能改造到实际需求的1.5倍,通过工艺改进和环保提升,排放削减30%,守护一江清水;

  重点培育和开发微电子、有机硅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高端产业,产业结构迈向绿色化、精细化、高端化。

  产业转型升级催生绿色发展新动能。2021年,兴发集团强化创新驱动,加快绿色转型,经营业绩创历史新高。

  兴发集团的转型发展,是近年来宜昌狠抓长江大保护、破解“化工围江”、实现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铁腕护大江,湖北勇担当——

  作为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省份,湖北始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在沿江省市中,湖北率先编制实施《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以负面清单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总量和强度“双控”,实现“留白”发展,留足“绿色”空间。

  强力推进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417家,全省长江干线取缔非法码头1211个,腾退岸线149.8公里,生态复绿856万平方米,湖北长江干流水质全线提升至Ⅱ类。

  大力实施“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新建、改扩建农户无害化厕所375.9万户,精准灭荒造林209.1万亩,建设乡镇污水治理项目996个,建成垃圾中转站1987座,实现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水质改善、水清岸绿、江豚腾跃,长江重新焕发生机。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

  不满足于沿江1公里“清零”,湖北确立新目标:今年12月31日前,将化工关改搬转范围扩展至沿江15公里,根除长江化工污染隐患。

  告别“水上漂”,端起“新饭碗”

  万里长江,美在荆江。

  春节刚过,荆州市李埠镇龙洲村村民陈中国,结束了30多年的渔民生活。

  如今,47岁的陈中国依然守护在荆江边。不同的是,他从一名捕鱼者,变成了护渔队员。

  千千万万个“陈中国”身份转变,只为守护一个“十年之约”。

  长江禁渔,为全局计、为子孙谋。2021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10年禁渔全面启动。

  十年禁捕绝不是简单的一禁了之。

  如何安置保障好3万余名长江流域重点水域退捕渔民,是一道兼顾生态保护和改善民生的“必答题”。

  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持续开展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推进行动,保持安置保障政策不变、力度不减,建立健全工作长效机制,坚持动态帮扶,巩固拓展安置保障成果,努力实现渔民上岸就业有出路、生活有保障。

  据统计,截至今年2月底,全省重点水域退捕渔民中需转产安置的23278人已全部转产就业。符合参保条件的31678名退捕渔民全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其中,23364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8314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告别“水上漂”,端起“新饭碗”。

  在公安县,退捕渔民夫妇罗业舫和刘芳,经过“一对一”帮扶,入职湖北中粒环保有限公司,包吃包住月工资6000元;

  在石首市,退捕渔民杨和国、刘燕夫妻获得15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后,承包100亩农田进行虾稻连作,并创办了合作社;

  “感谢党的好政策,我们的饭碗端稳了,还能造福子孙。”他们对新生活充满期待。

  让渔民们稳得住、能致富,湖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

  践行“两山”理念,铺好绿色发展底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通山县,40万亩竹林靠着“呼吸”就能挣钱。

  2014年,全国首个竹子造林碳汇项目落户通山。该项目为当地村民创造了数十万个短期工作机会。

  让人振奋的是,去年7月16日,全球最大规模的碳市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该市场两大系统之一的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设在湖北(交易系统设在上海)。

  全国碳市场开市,意味着二氧化碳的排放权被当做商品进行交易变成现实。也就是说,碳排放超标的企业需要拿出真金白银购买通山的减排量。

  通山竹子碳汇项目一头连着减碳减排,一头连着乡村振兴。

  如今,该项目吸碳吐氧,创造碳汇价值,让3万多农户又多了一条致富新路。

  推进绿色崛起,美丽湖北建设取得新成效——

  天更蓝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6.7%;17个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过去三年均值下降12.8%。

  水更清了。长江、汉江干流湖北段水质保持Ⅱ类,丹江口水库水质持续为优,有力保证了“一江清水东流”“一库清水北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3.7%;近千万亩禁捕水域全面实现“四清四无”。

  坚定不移改善生态环境,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严控“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十三五”期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8%。

  把加强技改作为产业转型的重要突破口,湖北以创新驱动引领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创建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搭建科技强省“四梁八柱”,打造“51020”现代产业体系,“光芯屏端网”、大健康、汽车制造等万亿产业集群加速崛起。高新技术企业接近1.5万家,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2%。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放眼荆楚大地,崇尚绿色,正成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良好生态,正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璐 邓伟 实习生 孟越舟)

  

责任编辑:王炯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