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下沉做实

A-   A+
发表时间:2021-08-19 09:03    来源:湖北文明网

  阅读提要

  近年来,十堰市聚焦群众需求、统筹各类资源、完善工作机制,着力破解“在哪做、谁来做、做什么”的问题,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沉下去、实起来。

  “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8月2日,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观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两位老人正演唱《江山》。伴奏二胡的李盛奎说:“老伙计们每天聚在这儿,拉琴、唱歌,生活充实、心理健康,身体也好了。”

  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有红色放映厅,每周3场为社区居民放映爱国主义影片,市新华书店开办的书屋向群众免费开放;群众广场上,几支舞蹈队正翩翩起舞,社区医疗志愿服务团队则摆起服务台,为群众义诊……

十堰市东城经济开发区陈罗村内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孝廉文化广场

  打造“文明实践+媒体融合”综合基地

  郧阳区最热闹的解放南路,有座不太起眼的红色5层小楼,容纳了两个区级中心。一楼,是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三楼四楼,则是区融媒体中心。

  “两个中心放在一起,‘1+1’的效果大于2。”郧阳区城市文明创建中心副主任朱必涛介绍,区融媒体中心的平台资源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放,新媒体开辟专栏,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报道作为“常规动作”,宣传推广“郧阳好故事”;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则统筹各类资源,建设朗读亭、直播吧,定期邀请道德模范、网红大咖、宣讲团等进行文明宣讲、党史教育,为媒体传播党的声音提供高质量素材。

  “有啥事情,坐在一条板凳上就商量好了。”朱必涛说,在去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区融媒体中心实施暗访,查找问题,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则协调力量,快速处理,“效率高,效果好。”

  同时,通过融媒体“云上郧阳”和文明实践“云平台”,两个中心充分对接群众“需求侧”,实现文明实践派单、点单、评单等一体化,极大提升服务群众的精准度。

  除了和融媒体中心融合发展,十堰市县市区充分整合各类基层公共服务阵地,突出文明实践功能,实现“一个场所,多个主题,多种使用”。截至目前,全市建成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22个实践所、1565个实践站。

  “阵地建设有两个原则,一是就近,二是节约。”十堰市城市文明创建中心主任吴善宏介绍,该市尽量避免另起炉灶,或依托现有的文体场所,或将各类闲置场地拓展为科普基地、文化礼堂,让沉睡的资源焕发新生。

75岁志愿者周学莲(左)为独居腿脚不便老人熊润桃做居家清洁

  “时间银行”让志愿服务有磁力

  68岁的明秀菊,时时关注着“‘时间银行’龚家湾支行志愿者群”里的信息,随时准备“抢单”。

  她住在茅箭区龚家湾社区通达小区。这是个老旧小区,1300余居民中,60岁以上的超六成。2020年7月,社区打造“时间银行”,号召低龄老年志愿者、青年志愿者为80岁以上和行动不便的老人开展定期探访、家居清洁、代购药品、独居陪伴、心理抚慰、法律援助等服务,服务时长“存”起来,可用于转赠、捐献,也可兑换生活用品。

  “举手之劳,还能锻炼身体。”明秀菊去年8月加入志愿者队伍,经常代买物品、取快递,干劲十足,“现在为别人服务,等我老了也能享受服务。”

  “时间银行”实现了奉献、积分、回报、志愿服务的良性循环,吸引更多人成为志愿者。十堰市已有注册志愿者64.9万人,超过该市常住人口的13%。5月,该市成立志愿服务联合会,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

  十堰市组建“8+N”志愿服务队伍3000余支。“8”即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卫生、科学普及、法律服务、资源环保、扶贫帮困等8支志愿服务队伍,这是硬性要求,每个县市区必须配齐、配强;“N”则是各地根据自身实际,将乡土文化人才、科技人员、新乡贤等群体调动起来,组成各类特色服务队伍。

  “志愿者这个群体,需要激励、保障。”十堰市城市文明创建中心副主任齐斌成表示,该市严格落实《十堰市志愿服务激励嘉许办法》,探索建立文明实践积分、星级认定、家属回馈等激励模式,为志愿者提供安全、医疗、交通、通信等保障,开展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让志愿者获得更多认同感。

  “点单派单”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山沟里的水田,阳光差、水温冷,要适当密植,以提高单产。”8月3日,竹溪县兵营镇农技服务志愿者徐升东来到四条沟村,为村民普及农技知识。

  同一天,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组织下,一支乡土文艺骨干分子组成的志愿服务队,走村串户,开展“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文艺宣传活动。

  “我们实行点单派单志愿服务模式,即群众点单、文明实践站所派单、志愿者接单,最后群众还要评单。”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全镇20支志愿服务队,根据群众需求,下沉到村、组,开展普及健康知识、讲解种植养殖技术、代办便民服务等志愿活动,把政策、文化送到田间地头。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如果没有好的形式、载体,很容易跑空、虚化。十堰市坚持“群众在哪里,志愿者就服务到哪里;群众需要什么,志愿者就提供什么”,精心组织活动,志愿者“卷起裤脚”“撸起袖子”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房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为抓手,引导各乡镇及相关县直单位打造服务项目67个。该县野人谷镇“送理上门”项目引导群众知理知法,中坝乡“拿起扫帚”项目有力推动乡村综合环境治理。

  张湾区红卫街办联合辖区34家企业、事业单位和学校,组建11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打造“红卫红”文明实践品牌,构建起“一刻钟”便民志愿服务圈:“党旗红”组织社区志愿服务工作;“花儿红”联合辖区学校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青春红”上门为辖区居民排忧解难……

  截至目前,十堰市共孵化志愿服务组织近4000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万余场次,群众点单满意率100%。(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饶扬灿 戴文辉 通讯员 张晓 蒋光亮)

责任编辑:何霄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