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樊城区:爱心筑起“阳光家园

A-   A+
发表时间:2021-07-12 10:46    来源:湖北文明网

  听——童声合唱,“红星闪闪,放光彩”;看——电子琴与葫芦丝合奏,“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6月25日夜,襄阳市樊城区中原街道“庆祝建党百年红歌大赛”如期进行,由铁路社区选送的节目《闪闪的红星》《映山红》博得满堂彩,很多观众流下激动的泪水。

  “这是由一群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的孩子们演出的节目,他们能站上台、能完整地完成演出,已是最大的成功了!”铁路社区“阳光家园”创始人、第二届汉江创客英雄汇一等奖获得者王华革热泪盈眶地说。

  缘起抱团取暖

  “再说一遍,最后一个动作是跪右膝,扬左手。一定要记清楚,左膝、右手!”6月24日,当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铁路社区“阳光家园”时,王华革正带着孩子们排练。

  看到记者,她扭头微微一笑:“对于这群特殊的孩子来说,分清左和右,真的很不容易。”

  1979年12月,王华革的儿子袁冶呱呱坠地,可惜患有中度脑瘫、重度智残。

  铁路社区是一个拥有居民超2万人的大型社区,像王华革这样的残疾孩子母亲还有秦笃芬、彭才英。她们感同身受,时常聚在一起,相互慰藉,相互鼓励。“在带孩子做康复的路上有几个伴儿,也就没那么孤独、那么痛苦了。”王华革说。

  2011年,铁路社区腾出2间办公用房,挂牌“阳光家园”,作为社区内参加孩子做康复训练的专用场地。开园时,王华革、秦笃芬、彭才英和严有才义务担任康复老师,7位残疾孩子成为首批学员。

  对于普通孩子来说,走路、穿衣、吃饭等基本技能学几遍就会了,但对于这些孩子,却要成百上千遍教。

  秦笃芬说,有的孩子来时连路都不会走,她就用一根绳子拴在孩子腋下,另一头挂在自己肩上,扶着孩子一步步挪。“通常走上几米,我们就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但我们不能放弃,孩子们需要学会这些基本技能。”

  教孩子们跳舞时,彭才英熬夜一遍遍看视频,一个舞蹈队形、一个动作反复在纸上画了排、排了画,然后再手把手地教。

  训练乒乓球、篮球时,不厌其烦,年近七旬的严有才被孩子们的篮球打落了牙齿,他擦擦嘴唇上的血,继续传球。

  社会纷纷援助

  “阳光家园”名气越来越大,慕名送来的残疾孩子不断增加,至今已达77人,资金压力越来越大。

  有人提议,向孩子们的家长收取一定数额的学费。社区党委书记龚新涛否决:“一分钱都不能收!为了给这些孩子治病,这些家庭已经十分困难了。”

  为了解决资金压力,襄阳市残联和樊城区残联每年拨付10余万元,持续更新硬件设施,改善教学环境。铁路社区将水电费全部兜底,逢年过节还代表“阳光家园”慰问生活困难的残疾儿童家庭。

  2018年4月,为了解决就业年龄段残疾孩子的就业问题,社区争取到郊区一块荒地,用作孩子们户外康复和劳作的场地。开荒、植绿、浇水、施肥,待到收获时,义卖所得的钱全部用于孩子们的学习费用。

  余冬梅于2016年接替王华革担任“阳光家园”园长。她介绍,社区还联系一家服装厂,让孩子们剪裤子线头,获得一些收入;今年,一家柳编企业与“阳光家园”合作,让孩子们通过制作柳编工艺品,通过义卖获取一定收入。

  4次获得国家级表彰

  最让爱心妈妈们欣慰的,是孩子们的成长——

  脑瘫孩子袁冶,练就乒乓球特长,多次代表中国队、湖北队参加各级特奥比赛,获得个人和团体奖牌40余枚;智障孩子彭亮,走上篮球场,代表湖北残疾人篮球队征战全国比赛;由11名孩子组成的“阳光家园”排舞队,先后获得全国残疾人排舞大赛一等奖和特等奖……

  余冬梅说:“每当看到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一切愁苦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2017年11月,排舞队前往苏州参加全国比赛。一天夜里,睡在她怀里的智障孩子张小曼(化名)扬起脑袋,怯生生地说了一句:“妈……妈,我……想……一直……这样……睡着。”

  短短一句话,停顿了5次。“眼泪唰的一下就流出来了。我觉得自己好幸福,是70多个孩子的妈妈。”余冬梅说。

  2011年以来,“阳光家园”先后获得国家级表彰4次,获得省级表彰10余次。

  “我爱这些孩子,我也坚信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力量,能实现梦想。”王华革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峰 通讯员 王茜)

责任编辑:何霄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