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工业遗产集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A-   A+
发表时间:2021-06-11 09:11    来源:湖北文明网

华新水泥厂旧址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华新水泥厂旧址,黄石,是全国拥有国家级工业遗产最多的地级市。

  “4000多年的冶炼史,浓缩在相距不到20公里的热土,实属世界罕见。”不久前,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感叹!

  “保护这些废铜烂铁有什么用?工业遗产跟我们生活有关系吗?”线上线下,也有不同声音。

  “是该给年轻人好好上一课了!”6月初,长江中游矿冶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湖北理工学院副教授王定兴带领5名本科生,组成研学小组,深度探访黄石工业遗址。

  铜绿山开采改写中国采矿冶炼史

  “过去,我们总说中国有3000年冶炼史。最新考古成果显示,铜绿山开采时间可追溯到夏朝早期,中国采矿冶炼史从原来的3200年,往前推至4000多年。”

  6月10日,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采矿现场,考古专家陈树祥拿着放大镜,向学生们说起最新考古成果,一脸自豪。“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我国迄今发掘的古矿遗址中年代最久远、生产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处。”

  陈树祥是湖北省文物考古所二级研究员,11年前,他将办公室搬到大冶,常住铜绿山考古研究,至今初心不改。

  “对春秋战国遗存的废弃炉渣进行检测分析,平均铜含量为0.7%,这种提炼水平,欧洲19世纪末才达到。”陈树祥说,遗址博物馆内展出的采矿现场仅是一小部分,在遗址保护区内,还有西周、西汉等古矿遗存,尚待发掘研究。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现场看到,建设中的遗址新博物馆二期工程已封顶,正进行展陈设计,预计明年年底开放。

  从铜绿山出发,半小时车程,就来到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这是大冶铁矿东露天采矿场遗址,最早开采于三国时期。

  “这就是世界第一高陡边坡、亚洲最大的采矿‘天坑’。”矿山公园管理处主任阎红勇介绍,采矿场东西长2400米,南北宽900米,上下落差444米,坑口面积达108万平方米,相当于150个标准足球场。

  “燃!原来工业如此壮美!”学生们兴奋地拍照发朋友圈,“铜绿山、铁山矿坑,它们生产铜、铁的使命结束了,但记录工业历史的使命,刚刚开始。”

  “百年老店”走进现代生活

  高大的张之洞铜像,在夏日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冶铁高炉、栈桥、铁轨,历经百年风雨侵蚀,仍屹立不倒。

  “这里是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它填补了我国近代早期钢铁工业文物保护中的空白,具有典型性、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王定兴说,新冶钢、华新水泥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工业“百年老店”。

  汉冶萍煤铁厂是亚洲最早的钢铁煤联合企业,如今,围绕它建立起的新冶钢厂区绵延十里,成为新时代的“巨无霸”企业。其生产的高温合金、不锈钢、轴承钢、弹簧钢等产品,在“天宫”“嫦娥”“北斗”等国之重器中充当“钢铁脊梁”。

  跟着王定兴的脚步,学生们来到华新水泥厂旧址(湖北水泥遗址博物馆)。

  水泥遗址博物馆东大门广场,酒吧、音乐广场等休闲场所正在修缮,“这里已成为黄石‘夜经济’的地标。”水泥博物馆运营负责人介绍。

  半城山色半城湖,一岭松风一华新。走进水泥博物馆,玻璃幕墙、彩色钢构植入,让华新水泥的“钢铁丛林”重焕新生。

  “这两条生产线都是1946年从美国进口的,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力,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回转窑设备。”置身百年老厂房,讲解员黄菁自豪地说,“华新水泥厂旧址是我国现存生产时间最长、生产线系统保存最完整的水泥工业遗产,不少年轻人选择在这里拍婚纱照,许下‘百年好合’的诺言。”

  如今,华新水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家地方性水泥工厂,发展成为在全国10余个省市及海外拥有200余家分子公司的全球化建材集团。

  入选世遗预备名单

  日常生活所孕育的情感,是普通人连结城市的纽带。

  在黄石,这条纽带就是围绕工矿诞生的文明,它的物质形式之一,便是工业遗产。

  黄石工业遗产保护中心是2019年黄石市机构改革后新成立的单位,申遗是其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黄石工业遗产已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黄石市工业遗产保护中心党组书记贾方军向同学们介绍,该中心已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制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方案》,力争在2024年前后具备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

  据悉,黄石已编制工业遗产片区保护规划,并出台地方法规,对工业遗产进行全方位保护;眼下,正在对废弃厂矿进行清理修复,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打造更具文化价值的“工业史诗”。

  为扩大工业遗产影响力,黄石市已成功举办第一、二届“中国(黄石)工业遗产保护利用高峰论坛”,邀请了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8个国家的专家,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及申遗工作把脉。

  “黄石矿冶工业遗产是印证古代矿冶文化和近代工业文明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不久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遗产中心官方微信这样推介黄石工业遗产。

  “穿越黄石4000年工业史,读懂中国的一角。”探访结束时,5人研学小组决定,以黄石工业遗址的现实价值为题,设计毕业论文。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娜 龚雪 吴坚 通讯员 何戈 阮鹏 供图)

责任编辑:李欢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