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为美丽乡村建设“量体裁衣”乡村美景入画来

A-   A+
发表时间:2021-04-28 10:27    来源:湖北文明网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英山县草盘地镇小河口村如今风景如画。

 

  英山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辖区内张家咀水库全景。  

  近年来,英山县委、县政府从基础设施、产业布局、村容村貌等方面入手,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而今,走进英山,一个个村庄美丽富饶,一个个特色产业效益彰显。

  英山还大力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产业持续升级,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推进。2020年底,英山县获评“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县”荣誉。

  专业规划师为英山美丽乡村建设“量体裁衣”

  2020年12月,英山县草盘地镇小河口村,隆冬天气正冷,安徽人王恒(化名)却在地里忙得热火朝天,身边还有几个来帮忙的乡亲。

  2020年11月,王恒从住在小河口村的亲戚那里了解到,这两年村里变化很大,整治了过去又脏又乱的环境,还修了路,正在积极引进投资项目。

  “安徽小黄姜品质好,我们正想找地方培育推广。”王恒说,他跟着亲戚来到小河口村,发现这里土质不错,且村里承诺全力支持项目落地,土地流转工作完全不用投资者操心。

  就这样,王恒在小河口村流转了30亩土地,预计今年小黄姜产量可达15万斤,每亩能卖1万元。

  “田间管理需要大量人工,我们优先安排本村群众就业,按每人每天120元结算工资。乡亲们想学种黄姜的,可以跟我们一起干,学会了就自己种。”王恒说。

  小河口村党支部财经委员李耀清介绍,2018年起,小河口村开始狠抓美丽乡村建设。两名设计规划公司的专家带着学生到村里住了整整一个月,每天走访村民、实地勘察,为小河口村量身定制发展规划。

  “小河口村地理位置优越,周围景点众多,对游客有吸引力。同时,土壤气候条件适宜,利于药材、茶叶等经济作物生长。”规划方案指出,小河口村应以“建设美丽乡村、清洁家园卫生、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主体目标,发展商贸、农业、康养等多种产业类型,并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古树、古居建筑等,建设景观垸落,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小河口。

  “专业人做专业事。”英山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英山县坚持“点子群众出、本子专家拿、材料就地取、事情自己干”的思路,高标准编制以总体规划为统揽、专项规划为支撑、项目实施方案为依托的系统规划,让推进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工作有规可依。

  2020年,英山县通过公开招标,选择了10余家专业设计规划公司,帮助全县94个行政村完成村庄规划设计。目前,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还编制了10余种农村建房图集,供村民选择,防止出现“千村一面”的情况。

  草盘地镇伍桂墩村就选择了打造名人文化品牌这条规划路线。

  “伍桂墩村是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昇的出生地,我们正致力打造各类毕昇文化品牌。”伍桂墩村党支部书记刘水生说。

  这个主意最早产生于2016年,浙江一家印刷厂组织员工到村里寻访毕昇墓,刘水生接待了他们。参观时,一个年轻女孩询问毕昇生平事迹,当时,刘水生只能凭一张嘴进行介绍,这让他心中很不是滋味。

  “我们有这么好的文化资源,却不懂开发利用,既不能弘扬古人精神,也没法好好保护留下来的历史文物。”刘水生感慨地说,只有充分挖掘历史文化,打造平台,才能让更多人了解毕昇文化。

  后来,县里聘请专家来做规划,伍桂墩村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起小型展览馆,不仅能展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传播、演进过程,还能让游客亲身体验活字印刷术的操作方式,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

  有了客源,伍桂墩村开始与投资商商定合作意向:村里负责土地流转,投资商收购村民种的纯天然农产品。再加上游客带来的农家乐、采摘等生意,刘水生说,村民的盼头越来越大。

  “不只是草盘地镇,英山县全县都在立足资源特点,放大生态优势,以产业振兴乡村。”英山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英山正大力推进“工业+”“旅游+”“康养+”“互联网+”等模式,叫响乡村旅游,同时培育农业新生态,拓宽农业营销渠道,让乡村日子越过越红火。

  (石又存)

  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又一张“国家级”旅游名片

  2020年12月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下发《关于2020年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结果的通知》,公布2020年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情况。通知显示,英山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正式跻身国家湿地公园行列。

  英山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英山县北部,长江一级支流浠水上游。

  2015年12月,英山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开始建设试点。此后,英山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引,按照“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以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管理相关要求,以资源为依托、以保护为核心、以市场为主导、以效益为中心,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高标准建成该县首个国家湿地公园,实现社区共建、产业共融、全民共享。

  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512.54公顷,其中水域面积324.4公顷,范围包括张家咀水库水面和水库滩涂湿地及周边张家咀村、刘家咀村和库区村临库生态公益林地等。湿地公园划分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等五个区域。

  生态修复是湿地公园建设的重要任务。

  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有效进行湿地公园管理,该局在湿地公园周边埋设界碑6块,界桩74根,严格管控在湿地公园范围内进行的各项目,并关停了湿地公园周边的碎石场、养鸡场。

  湿地公园辖区大坝外原有100亩鱼塘和65亩农田,2017年起进行退耕退养,全部种上荷花。一到夏季,“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

  解除水库承包、取缔网箱养殖等,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明确禁止在水库内大规模人工养殖,实行人放天养的自然养殖模式,以恢复水面和湿地自然景观。

  同时,全面禁渔禁钓,防止水源污染。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在湿地公园周边张贴公告550份,规定禁止在湿地公园保护范围内游泳、垂钓或从事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

  在湿地公园周边,主要有库区村、刘家咀、张家咀村等村落,有3000余名村民生活在这里。

  “要加强湿地公园管理,必须提高村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为加强污染治理,减少面源污染,该局规定,湿地周边居民生活污水必须经“无公害化”处理后才能排放,保证湿地水质安全。

  2020年,湿地公园积极与周边社区、村庄开展共建共管工作。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在库区村流转土地50亩,退耕还湿,种植水生植物,既能保护湿地,又能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的湿地公园为社区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通过发展旅游业用工,湿地公园带动了张家咀村和库区村35户村民和周边153户村民就业,为当地村民直接增加收入93.63万元。

  在库区村,随处可见有关湿地公园的科普宣传牌。

  “我们很重视科普宣教,只有让大家认识到保护湿地的重要性,才能积极参与其中,和我们一起爱护湿地。”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为此,该局积极开展“世界湿地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爱鸟周”等宣传活动,通过开展湿地科普宣教活动,以视频、图片、展牌、解说、湿地保护和修复景观现场体验等活动,普及湿地保护知识,号召当地居民和游客共同保护湿地,保护“地球之肾”。(湖北日报 卫义思)

  

  
责任编辑:王炯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