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改搬转治绿”成效彰显 美丽宜昌好一处“诗与远方”

A-   A+
发表时间:2021-04-27 09:26    来源:湖北文明网
  
 

  云雾缭绕的美丽宜昌城    

 

  江豚在宜昌城区江段频频“露面”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视察湖北,首站直飞宜昌。在位于长江岸边的兴发集团新材料产业园考察时,他说:我强调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是说不要大的发展,而是首先立个规矩,把长江生态修复放在首位,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能搞破坏性开发。通过立规矩,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在坚持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发展适合的产业,实现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

  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三年来,宜昌市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始终,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壮士断腕推进134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治绿”,在长江沿岸率先启动化工企业搬迁整治和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化工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循环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 

  编制出台《宜昌市化工产业绿色发展规划》《姚家港化工园总体规划》《宜都化工园总体规划》等20多个规范性文件,引领化工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发展。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将全市化工园区按四个层次分类,分别确定整治方向及目标任务。对枝江、宜都化工园区2个“优化提升区”,按循环化化工产业园标准提档升级,制定高标准项目准入条件,严格项目入园评审;对5个“控制发展区”优化产能配置,控制排放总量,推进产品及工艺转型升级;对5个“整治关停区”依法推进化工企业转产或搬离;其他区域禁止发展化工项目。

  严格产业政策,沿江1公里内禁止新建化工项目和化工园区,沿江15公里范围内一律禁止在园区外新建化工项目;制定《化工企业搬迁入园配套政策》,支持企业搬迁入园;从2018年开始,市级财政每年设立2000万元专项补助资金推进磷石膏综合利用,2020年增加到4500万元;设立1亿元工业技术改造专项补助资金,优先支持化工企业技术改造升级。 

  经过三年集中攻坚,宜昌市已圆满完成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治绿”任务,化工产业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变,彻底摒弃以要素投入为主导的老路,精细化工占化工产业比重由整治前的18.6%提高到36%以上。以三宁化工合成氨原料结构调整联产60万吨乙二醇项目、宜化新材料年产2万吨三羟甲基丙烷等为代表的一批新材料项目建成投产,引领宜昌化工产业加快绿色转型。兴发集团成立磷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与中科院联合共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加大黑磷、石墨烯等先进二维材料研发力度,推动化工产业向新能源、光电信息及生命健康领域突破性发展。

  宜昌统筹生产、生活、生态,推进环境保护和有序开发并举,打造“以人为本、以水为魂、以绿为韵、以文为脉”的生态保护与发展格局。宜昌正成为许多人心中的“诗与远方”,美丽生态正转化为美丽经济。2019年全市游客接待量达8900.51万人次,旅游收入达985.65亿元。去年8月至12月,在“与爱同行 惠游湖北”活动期间,全市A级景区累计入园756.25万人次,其中省外游客217.61万人次,均居全省第二位;旅行社组织入园387.44万人次,其中省外游客137.45万人次,均居全省第一位。

  2018年至今,宜昌市纳入国家和省“水十条”考核的9个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优良比例均为100%。去年,长江干流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水标准,主要支流清江长期保持I类。“微笑天使”江豚在城区江段频频“露面”,生动见证了长江水质的明显改善。长江两岸三年累计生态复绿1.3万亩,由“生产岸线”向“生态岸线”转变。实施最严“禁渔令”,全市应退捕渔船1878艘、渔民3678人提前5个月全部上岸并得到妥善安置。

  三年来,宜昌精心呵护长江,坚持颜值、价值“两值齐美”,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如今的长江宜昌段,放眼四顾,处处皆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曙松 通讯员 樊华)

责任编辑:王炯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