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罗田“擦亮小城镇” 美美共享图徐徐展开

A-   A+
发表时间:2021-04-27 09:57    来源:湖北文明网

    

   罗田县骆驼坳镇燕窝湾 

  2018年以来,罗田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围绕整治美乡、能人回乡、产业兴乡、支部强乡“四乡工程”,结合“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擦亮小城镇”“雷霆行动”等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持续推进“魅力县城、特色集镇、美丽乡村”三级联建,推动全域向“景点”转变,把打造宜居环境、创建美丽乡村与脱贫攻坚、全域旅游、助农增收结合起来,一幅美美共享图正徐徐展开。

  以城促乡 舞活凤城龙头 

  春光明媚,走在罗田县城义水河畔,清清河水环城过,绿树高楼相辉映,仿若一幅城水相依、人水亲和的靓丽画卷。

  罗田县城四面青山环抱,义水河穿城而过。近年来,该县坚持“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特色打造”的原则,持续推进“魅力县城、特色集镇、美丽乡村”三级联建,以县城凤山镇为龙头,华中旅游名镇九资河、红色名镇胜利、库区大镇匡河、孝德名镇河铺为“四柱”,按照“建强一个支部、引进一个老板、流转一片土地、培育一个产业、建成一个景区、致富一方百姓”的模式,统筹打造38个重点精品村、100个美丽乡村示范点。

  有路必有树,树随路走。整体推进境内国、省、县干线通道绿化,全县年均新建绿色通道100公里,打造了旅游“三张名片”:罗九百里生态画廊一步一景,罗胜百里风情画廊满目青山,318百里乡村画廊如诗如画。道路绿化率达到96%以上。

  规划高起点。在县城建设上,围绕打造“公园中的城市”这一中心,突出“改旧城、造新城,兴园区、建小区”的总体思路,依山就势,因地制宜,让城市回归自然,构建“一河两岸”相呼应、“两园三区”相配套、“三环五桥”相连接的城区新格局,形成依山傍水、显山露水、山水交融、精巧雅致的个性特色。

  20多公里的义水河综合整治如火如荼、25个城市公园实施城市“增花添彩”工程相继完工、新增城市公园绿地60万平方米,升级26个赏花基地……市民乘公共交通即能享受环城生态区“山地、森林、湖泊、河流、湿地、绿地、田园、绿道”多景融合的“绿色福利”,感受“晓看红湿处,花重凤山城”的诗意。

  城区大绿化。昔日水污染严重的义水河,如今是白鹭、野鸭的家园;曾经的灰沙砖厂,如今变成休闲的绿地;原来挖山取石的裸露伤疤,如今绿草如茵……建设公园及街头绿地、大型绿化广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53%,绿地率达37.1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2平方米,三项指标均超过了国家园林县城标准。实现城区市民出门500米有公园绿地的目标。

  罗田县借力国家园林城创建行动,实施以城带乡工程,推进城乡同步“创园”,拨云间公园、巴源广场公园、塔山森林公园、党家山公园、朱家河公园等25个城市游园像一颗颗绿宝石撒落在义水河畔,县城有如“氧吧”。

  抓住“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等工作契机,该县对115条河流、174座水库建立三级河(库)长制,12个乡镇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两年投入8000多万元实施城乡垃圾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在县城和乡镇管理上,连年在黄冈市城市管理考评中保持先进。

   

  罗田县胜利镇镇区。

  全员参与 擦亮小镇名片 

  2018年底,罗田县河铺镇成为全省“擦亮小城镇”试点乡镇。罗田县委、县政府要求河铺镇率先行动,做出样板。河铺镇抢抓麻阳高速连接线全线贯通及323、228两条省级旅游公路提档升级的机遇,把“擦亮小城镇”纳入乡村振兴大局,掀起城镇建设的热潮。

  随后,罗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着眼全县各镇区整体,实施“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原则,按照“现代化、科学化、生态化、人文化”的建设标准,制定《乡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做到成熟一个、推进一个,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规划实施。同时,联合各乡镇党委,集中群众智慧召开座谈会,邀请乡贤、居民代表、乡土专家献言建策,从源头上避免规划雷同、质量低下、千篇一律。目前,全县12个乡镇镇区规划、415个村村庄规划实现全覆盖。

  罗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崔伟说,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与县城“高大上”、村庄“美如画”相比,小城镇建设出现“夹层”——管理薄弱、设施落后、缺乏特色。他认为,“小城镇居民也应享受城市生活品质,只有小城镇活起来、强起来,才能更好地统筹城乡发展。”

  各乡镇因地制宜,精心谋划,走出了一条山区小镇“绿美洁亮”的蝶变之路。全县12个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大崎镇,罗田县的一座山区边镇。在县域城镇建设中,该镇多年排名靠后。2020年3月17日,有着小城镇建设经验的河铺镇镇长徐生强,调任大崎镇党委书记。3月28日,大崎镇“擦亮小城镇”建设项目正式启动,总投资1500万元,打造干净整洁、便捷宜居的新家园。

  如今,伫立镇区,满眼楼房林立,满街刷黑布绿,满河碧水长流。在全县推进美丽城镇建设现场会上,罗田县委书记汪柏坤说:“短短7个多月,大崎镇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在于有方向明确、务实可行的发展思路,有精诚团结、担当实干的领导班子,有履职尽责、敢打硬仗的干部队伍,有灵活管用、提能增效的工作机制,有比学赶超、力争上游的干事氛围。”

  放眼罗田县内,九资河、三里畈、骆驼坳、平湖等乡镇已初具规模,拆违治乱、治污清源已成为常态性工作。镇村群众通过社区、合作社、商会、乡风文明理事会等形式共同决策,共建共治共享良好局面形成。

  2020年以来,平湖乡启动“擦亮小城镇”行动,“拆、建、管、美”并举,打造生态靓丽的人居环境。将镇区划分十个方格,落实“门前四包”,镇区环卫“服务外包”,严管出店经营和违规停车;镇区栽种桂花、紫薇、欧月、葱兰、银杏和河柳万余株。此外,平湖乡高标准整治胡家咀、圣人堂、凤形垸、新屋垸、大屋垸等27个垸落;今年将整治古羊山村等村的14个垸落。

  在旅游重镇九资河镇,一栋栋白墙青瓦的楼房依河而建,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该镇以“擦亮小城镇”行动为契机,坚持以“文明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镇”为目标,拟规划、补短板、强功能、治脏乱、重管理,完善镇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建设品位。

  多轮驱动 共享美丽乡村硕果 

  罗田县白庙河镇付家庙村,国家非遗文化东腔戏发源地,被誉为“中国东腔文化第一村”。3年前,这个昔日无资源、无产业、无发展环境的“三无村”,如今已发展成为产业兴、村庄美、村民富的农旅强村。

  2017年初,付家庙村“两委”利用春节之机,引贤回乡,引进企业投资新建外婆桥生态农庄。村“两委”通过资金入股、土地流转、资产租赁等模式与市场主体深度合作,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罗田县外婆桥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建洲介绍,利用地处县城近郊的有利条件,流转土地1500余亩,完成货币投资量6000多万元,已建成集现代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乡村旅游于一体的农旅综合体。

  如今,柏油路直接通村进组,花园式的农庄、桃园、池塘、亭榭相互映衬,生机盎然,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崔伟表示,每个镇、村、垸落都有不同的特点,县乡村规划应该因地制宜,找准特色,打好结合牌,要突出文化、产业、资源特色,注重差异化,形成“一镇一特色”“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规划和建设理念。

  在罗田县河铺镇“院士故里”文家庙村岳家冲,山环水绕的村庄,宽阔干净的道路,实用大气的广场,美丽古典的休闲长廊和观光亭,整齐的猪圈牛栏,整洁卫生的公厕……昔日破旧不堪的塆落被眼前如画村景代替,让人心旷神怡。

  这里的村民们在公园里散步休息。而带来变化的,恰是反哺家乡的能人朱兵胜。

  朱兵胜年届六旬,在外奋斗多年,看到落后的村落,不禁心生感叹。为整治塆落,改变塆容村貌,朱兵胜拿出积蓄,改造塆落。从2007年至今,他投入到村里各项公益项目的资金有600多万元。“只要乡亲们住得舒心,我投入这些资金就是值得的。”朱兵胜表示。

  罗田县把人居环境提档升级作为城镇农村建设的落脚点,打造乡村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乡村治理新模式——党组织引领、村民为主、问题导向的“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简称“共同缔造”,县政府按每年1亿元投入、每年2万户规模、每户奖补5000元标准,支持片区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提档升级,引导全县各村竞相建设“五美村庄”,一大批宜居村庄初现雏形。

    

  罗田县河铺镇区。

  河铺镇的美丽之路 

  走进罗田县河铺镇镇史馆,一张张新旧镇区照片,映射出小镇“绿美洁亮”的蝶变历程。

  2018年底,河铺镇成为全省“擦亮小城镇”试点乡镇,罗田县委、县政府要求河铺镇率先行动,做出样板。

  河铺镇确定了打造“灵韵旅游小镇”的总体目标,制定构建“一心、两线、多点、全域”城镇发展格局。蓝图绘就,如何变成现实?关键是赢得群众的支持。

  该镇组织镇区200多名商户和居民代表,到蕲春、安徽金寨和浙江丽水参观学习小城镇建设。回来后10天时间内,镇区拆除违建312处,拆除破旧危房2300平方米,街道违占乱放乱停全部清空。整个拆除过程创造了一个奇迹:没有一户居民抱怨,没有一人阻拦,群众主动参与其中。

  作为一个山区镇,经济实力不强,如何破解资金瓶颈?3年来,河铺镇不断探索新路径:合理使用土地增减挂钩指标收入,推进项目建设。争取上级支持,捆绑使用项目资金。通过河铺镇商会平台引进市场主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发动能人捐资建设。在短短3年时间里,河铺镇整合各类城镇建设资金3000万元,有效解决了资金难题。

  3年的城镇建设让河铺镇城乡变得分外美丽,百姓也充分享受到“美丽”释放的滚滚福利。出门是宽敞干净的街道,买菜有整洁卫生的农贸市场,停车有整齐有序的停车位,休闲有各具特色的主题公园。

  “厌人垸”变燕儿谷 

  “这里的水、空气和泥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值钱。”看着一拨拨远道而来的游客,罗田县燕儿谷“谷主”徐志新如此感叹。

  燕儿谷,一条长12公里的山谷,谷内有骆驼坳镇燕窝垸村、叶家圈村等7个贫困村,此前是满目荒山,凋蔽不堪。2011年,在北京办律师事务所的徐志新,回乡成立了燕儿谷生态农庄,下决心让这里大变样。“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徐志新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治理环境,修复生态。

  在燕窝垸村,远方郭家河一泓碧水如带缠绕,青山三面相围,状如燕窝,这正是村庄命名的由来。“原本村里的生活污水、养鸡场采石场的污水都直排河里,河水又臭又脏,鱼都死了。我们协调关停养鸡场、采石场,拆除了猪圈和旱厕,改管网,建沼气。”徐志新说,先后投入3000万元治理和修复环境,整个燕儿谷流域形成了生态链,水清了、山绿了、村净了,游客来了。2020年景区接待游客20万人次,7个原贫困村户均增收超过5000元。

  地处骆驼坳镇燕儿谷联合片区的叶家圈村,多年前是个连村委会办公场所都没有的穷山沟。2019年腊月,镇政府干部叶从格召集本村返乡能人和乡贤在家开会,共商美丽乡村的良策。徐志新当场捐赠10万元。

  思想凝聚共识后,带领群众赴英山、三里畈张家村等地学习塆落整治经验。回来后,他们统一规划,依据村里的自然风光,引导村民参与农房设计、方案论证,对69户民房风貌改造,将房屋做成古香古色的黑瓦白砖,砌石围塘,铺鹅卵石路,家家户户门口种上围观绿植,拆除牛栏旱厕,将通村公路从3.5米扩宽到8.5米,开展河道整治,形成山河美、景观美、苗木产业成片“三道景观”,活脱脱一个“江南水乡”。

  村民自建水口塆 

  水口塆,位于罗田县九资河镇河西畈村。进入水口塆,一栋栋小楼错落有致,翠竹、红叶石楠生机勃勃。

  近年来,水口塆发挥党支部引领和党员带动作用,组织群众不等不靠,全员参与塆落整治,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补齐脱贫攻坚短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自筹资金实施净化、绿化、美化工程,实现了由“脏乱差”到“洁净美”的转变。

  水口塆有11户45人。“以前路窄得连自行车都进不来,外面的人根本不知道山湾湾里还有我们这么个小塆。”水口塆53岁的老党员、致富领头人朱七一说。

  曾经的水口塆,旱厕乱建、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为降低建设成本,朱七一动员每户出资,义务参与建设,带领大家拆牛栏、猪圈等建筑,就地新修水塘,引山泉入塘,还建了休闲长廊和亭子,实施了美化工程。

  环境好了,塆落美了,发展绿色经济就有了基础。朱七一与几位党员商量,带头出资出力,动员全塆11户筹资400余万元,注册成立了罗田县水口庄园智慧旅游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实行股份制管理,经营收入按股进行分红。

  罗田县委书记汪柏坤说,水口塆的老百姓不等不靠,发扬“蚂蚁搬家”精神治山理水兴产业,为罗田的乡村治理、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样本。实践证明,坚持“群众为本、产业为要、生态为基、文化为魂”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美丽乡村建设大有可为。

  (湖北日报 刘世民 陈钦 闫德松 供图:罗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责任编辑:王炯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