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主席王华革:“孩子们有一点点进步,我就开心得不得了”

A-   A+
发表时间:2021-03-08 11:39    来源:湖北文明网

2016年,王华革家庭荣获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

  2月26日,元宵节,襄阳市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主席王华革又度过了忙忙碌碌的一天。

  下午,七八个孩子聚在一块儿训练。王华革一直守在旁边,既要了解他们的训练情况,还要时刻注意不让他们磕着碰着。

  “今年要准备市里的运动会,还要去西安参加特奥会,孩子们特别不容易。”她说。

  这群让她挂心了一辈子的孩子,被称为“心智障”,即智力低下。在别人眼中,这些孩子正常生活都十分困难,更别说学艺成才。但王华革不认命。她把他们当成特殊的“未成年人”,不断给予爱和希望,从不言弃。

  3年教会智障孩子吹奏《我和你》

  在成为众多心智障孩子的“爱心妈妈”之前,王华革最大的心愿是,自己的儿子能健康长大。

  “孩子出生时窒息时间过长,成年后智商38,只相当于三四岁儿童。”王华革说,她教儿子打乒乓球,看着他走上特奥赛场,先后拿了30多枚奖牌,成为一名优秀的特奥运动员。

  2006年,王华革在“特奥社区”当特奥教师。2009年,她当选为襄阳市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主席,特奥社区也更名为“阳光家园”。后来,社区工作人员找到她,希望她能分享教育特殊孩子的经验,帮助其他不幸的家庭。王华革爽快地答应了。

  一开始,家长持怀疑态度,只有六七家愿意把孩子交给她培养。王华革没有气馁,认真对每个孩子进行观察,为他们制定单独的培养方案。

  心智障孤儿小洋(化名)就在那时来到她身边,一待就是10年。

  “小洋对葫芦丝有兴趣,我们就教他吹曲子。”王华革说。

  因为小洋不认识乐谱,王华革就用数字“123”来代替,告诉他数字对应曲谱和葫芦丝上的音孔。为了陪小洋练习,王华革的丈夫每天用脚打拍子。已经学会拉小提琴的儿子也每天在家里拉那首曲子,帮小洋记住旋律。

  足足教了3年,小洋终于能熟练地吹奏一曲《我和你》。后来,王华革又用同样的方式教会了他吹奏《鸿雁》。

  用爱心和耐心护航特殊孩子的成长

  “教好这些特殊的孩子,要有更多耐心和爱心。”王华革说,因为智力缺陷,这些孩子和父母接触的时间最长。只有让家长明白孩子需要什么,才能找到适合他们的培养方式。

  王华革经常给家长做工作,告诉他们要学会“置换”。

  “把自己当成一个智力有问题的孩子,从他们的角度去看问题,去想解决方法。”王华革说,要消除心智障孩子们心中“我不行”的想法,给他们鼓励和信心,肯定他们每一个微小的进步,一点点让他们学会各种生活技能。

  在王华革的努力下,“阳光家园”日益壮大。

  截至目前,襄阳市区已成立3个“阳光家园”、1个“唐氏综合征训练基地”及1个“辅助性就业基地”,南漳、枣阳也成立了“唐氏综合征委员会”,近500名心智障孩子长期在“阳光家园”接受康复训练。她还培养出近40名特奥运动员,在各级运动比赛中收获100多枚奖牌。

  “成绩不重要,只要他们有一点点进步,我就开心得不得了。”王华革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曾雅青)

责任编辑: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