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公交:劳模摇篮 文明窗口

A-   A+
发表时间:2021-02-01 09:02    来源:湖北文明网

    公交是市民、乘客的“流动之家”,是城市流动的风景线和城市文明的窗口。截至目前,武汉公交共有525条公交线路、1.6万名驾驶员。他们的每一次服务,代表着武汉这座城市的文明、品质与形象。

  武汉公交集团现有劳模153人,其中在岗劳模63人,有7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分别是公交一公司刘广义劳模创新工作室、公交二公司袁汉珠劳模创新工作室、公交三公司张兵劳模创新工作室、公交四公司郑华根劳模创新工作室、光谷公交公司戴允峰劳模创新工作室、公交六公司施三九劳模创新工作室、电车公司徐兵劳模创新工作室。

  在劳模引领下,武汉公交不断创优为民服务,一大批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青年员工脱颖而出,也打造出了一条条的特色主题服务公交线路。这些线路像一张张靓丽的“城市名片”,让江城变得有爱、有温暖。

  刘广义劳模创新工作室:优秀员工“孵化器”

  武汉市劳动模范刘广义,是武汉市第十三届职业技能驾驶员大赛的状元,也是武汉公交集团第一位夺得技能大赛的状元。他又辅导出了第十四届职业技能驾驶员大赛的状元陈志明、第十九届职业技能驾驶员大赛的状元蔡明刚等优秀公交司机,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状元教练”。

  2015年,武汉公交一公司成立了“刘广义劳模创新工作室”。“刘广义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被武汉市总工会评为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被湖北省交通运输厅授予“劳模创新示范工作室”称号。

  工作室由刘广义作为带头人,武汉市劳动模范魏红明、陈志明、梁海滨,以及全国城市公交客车节油技能大赛金奖获得者童安和武汉市五一奖章获得者蔡明钢等十余人组成。刘广义,也完成了从“状元教练”到“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的华丽转身。

  工作室设于武汉公交一公司新驾驶员实习基地7路公交线路的起点站,占地90余平方米。配备有办公室、会议室、电脑以及相关专业书籍等,一应俱全。围绕“安全”“服务”两个关键,工作室又开辟了两个课堂——“梁海斌礼仪课堂”和“童安节油课堂”。

  2017年3月,公司508路出现了4台高耗车诚邀工作室帮助。工作室全体成员分工协作,利用业余时间驻线长达半个多月进行了跟车调研。在工作室一对一的帮助下,这4台车4月百公里气耗平均下降了8升,现在都成了节能车。工作室还在508线路举行了两次节能降耗经验交流会。

  2018年4月,623路发生了7起违章和4起投诉,针对线路违章和投诉较多的问题,工作室采取了“送课上线”的方式,为623路驾驶员讲授了《规范进出站,提高服务质量》的课程,5月就有了明显成效,该线路降为零违章和1起投诉。工作室又陆续为543、575、592、727、583、608、229、232、717、508等线路送去了该课程,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个人引领一群人,刘广义劳模创新工作室帮助职工不断成长成才。如今,工作室已成为武汉公交一公司“孵化人才”不可或缺的工作阵地。

  袁汉珠劳模创新工作室:“名师带徒”个个出彩

  以袁汉珠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为依托,武汉公交二公司组织袁汉珠、郑春明、方刚等8名工作室成员,与10名青年员工“结对子”。名师们手把手悉心向徒弟们传授有关安全行车、规范操作、文明服务等“十八般武艺”,积极助推了公交安全运营、优质文明服务等各项工作的不断升级。

  袁汉珠是武汉公交二公司教育培训部副部长、袁汉珠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早在1991年,她就被评为武汉市劳动模范。2015年,袁汉珠自学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同年牵头在公司设立了“员工心理咨询室”。袁汉珠与同事杨柳结成师徒关系后,杨柳也主动加入到了“珠珠” 心理咨询热线,主动承担起为同事们进行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工作之中。

  郑春明是武汉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武汉市技能大师。35年来,他为公交车当“医生”,创新机电维修技术、车辆工艺改造等300余项,累计节约车辆维修成本300多万元,被誉为“教授”级汽修工。郑春明的徒弟成庄和童聃,都是工作不久的公交新人,在郑春明带领下,他们如今已经是公交二公司的骨干汽修工。

  公交705路“绿萝哥”司机方刚,是武汉市第二十届职业技能大赛客车驾驶技术比赛的状元、武汉市劳模、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他一直都在公交车驾驶室的仪表台上,放着水培绿萝,为了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平稳驾驶,不能急刹车。此外,他还坚持写行车日记,9年间写下5万多字。他用实际行动带动身边每位“徒弟”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也积极助力将公交705路打造成“政府放心、乘客舒心”的“绿萝车队”。

  袁汉珠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下设了“春明技术微课堂”“金香红色书屋”“晓辉安全服务论坛”等服务平台,已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智囊团、人才培养的储备库、技术革新的攻关队、服务社会的志愿者。

  张兵劳模创新工作室:带领全员将服务做到极致

  从事公交驾驶29年,运送乘客460万人次,零投诉;驾车2.5万次,零违章;行车近百万公里,零事故——全国劳模张兵在公交车2平方米的驾驶室里,将公交一心为民的承诺做到了极致。张兵勤于钻研,总结并推广了“四好”工作法,即开好每一趟车,进好每一个站,用好每一脚油门,服务好每一位乘客。由他提炼的“三零四一”工作法(零违章、零事故、零投诉;一流的服务、一流的团队、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效益),成为武汉公交驾驶员的学习样本。

  如今,作为张兵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带头人,张兵带领工作室成员坚持创优服务、爱车节能、降本增效。

  在张兵的带动下,工作室成员也获得了一系列荣誉,李福斌被评为2018年“中国好人”、湖北省劳动模范、2019年武汉市优秀志愿者、“荆楚楷模”等;2018年,邱慧明荣获武汉市劳动模范称号;2020年,周凯荣获武汉市技能大师称号。

  2018年,“张兵技能大师工作室”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导师传艺授技降单耗”活动,经过一个月的调研,针对94名高耗车驾驶员,组织线路首席导师或有技师职称的驾驶员“帮扶结对”,帮助高耗车驾驶员纠正不良操作习惯,取得了良好效果。

  2019年,工作室开展以“节能降耗”为主题的技术攻关研讨活动。安排其成员跟车检查193台次,调研后发现驾驶员工作中4项共性问题,查找出高耗车辆自身原因4项,同时对各线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全公司推广“安全节能操作法”,为公司节能降耗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数年来,工作室共提出建议11条。包括礼让斑马线“321”操作规程、规范驾驶员礼仪着装、按照“安全节能操作法”流程行车等,有效提高了驾驶员礼让斑马线的文明意识,守法礼让的职业素养,提升了公交驾驶员整体服务水平。

  戴允峰劳模创新工作室:“星苗计划”创新品牌

  戴允峰,武汉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光谷公交公司戴允峰劳模创新工作室,以7名先模人物为带头人,39名优秀小队长为成员。其中,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武汉市劳动模范2人、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冠军1人。

  2018年9月,光谷公交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实施“星苗计划”活动。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了“三传四带”“五个一”等特色教学体系,即传知识、传技艺、传经验,带思想力、带执行力、带凝聚力、带战斗力;每月至少进行一次跟车、一次谈心、一次活动、一次名师课、一次报道。

  自“星苗计划”开展以来,7名劳模结对带徒20人,18名学员保持“三零”纪录,有效传递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2017年,“戴允峰技能大师工作室”被评选为武汉市技能大师工作室。

  2017年6月,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陈功荣获2017年第四届宇通杯全国公交驾驶员节能技术大赛12米长柴油车组别金奖。为了更好发扬陈功在节能降耗方面的专业性,工作室成立“陈功节能降耗微课堂”。微课堂创办伊始,便以715路为教学试点线路,帮助驾驶员们实实在在的解决了亏油问题。“陈功节能降耗微课堂”的名号在职工中越传越广,各线路都纷纷向微课堂发起了授课邀请。

  对驾驶员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工作室陆续推出“消灭高耗车”“安全教育课”“防御性驾驶”等订制服务。两年来,共推出“私人订制”服务150余项,成功解决了生猛驾驶、个别驾驶员长期旷工、车辆疑难故障等难题24个。

  针对近年来的焦点问题,如服务投诉、尾气排放等,工作室研究、摸索出《公交车营运中常见安全服务问题及处置方法》《雨天行车十字诀》《三稳工作法》《节油车工作标准》,得到员工肯定并收到了众多好评。

  工作室还联合多部门建立心灵驿站,以公司优秀党员、劳模为核心建立的心灵驿站,从职工情绪、工作、生活入手,从心理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以聊天、游戏等形式对职工进行疏导,有效团结凝聚了基层员工。

  郑华根劳模创新工作室:工匠精神代代相传

  在汉阳潮海村208路公交场站里,有这样一间工作室,10位成员个个都是“企业明星”。从2016年正式揭牌至今,工作室培养了大批优秀驾驶员和技工。他们的“工匠精神”,照亮了企业创新发展之路。他们,就是公交四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

  公交四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是由第二届“宇通杯”全国公交驾驶员节油技能大赛金奖获得者郑华根带领,成员包括武汉市劳动模范24路驾驶员刘勇、760路驾驶员刘伟,武汉市劳动模范、省首席技师机电组组长胡旺平等人。

  在节能攻关上,郑华根和杨谦华选择“高耗车”练手。在最炎热的季节,他俩去开双层车,使多辆别人不敢开的“油老虎”成功降耗。他们还利用空闲时间把自己的工作经验、心得写成课件,给同事们进行培训,使得公司的驾驶员们节能意识普遍提高。

  在技术革新方面,首席技师胡旺平的身影经常出现在保养场、线路上,他把30年宝贵经验传授给年轻技工,用过硬的本领解决一个个电路故障,经他革新改装的项目不下10个,为公司节约维修资金数十万元。

  在安全服务上,服务明星刘勇率先发起“日行一善当先锋,优质服务我给力”的主题活动。自工作室开展活动以来,“服务乘客,争先创优”的良好风尚已在各条线路蔚然成风。

  10名工作室成员定期走上讲台,走进线路作巡回演讲,把他们交流学习的见闻、心得在员工中广泛传播。此外,工作室创立了《月刊》,让好经验、好方法、新技术指导运营、保修生产,惠及更多的员工。

  施三九劳模创新工作室:“帮帮团”有求必应

  湖北省劳模施三九,已在武汉公交工作了30多年(其中从事公交驾驶16年),目前是施三九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

  2015年,武汉公交六公司成立以施三九命名的“施三九创新工作室”。作为工作室牵头人,施三九带领团队先后开展乘客满意度调查,收集乘客意见和建议,营造司乘和谐氛围;开展志愿者服务维护站点乘车秩序;建立“心灵驿站”,QQ服务沟通群,为新员工和违章较多的员工解疑答惑;开展跟车活动,发现驾驶员在营运操作中和服务中的不足,帮助员工提升服务水平;开展家访活动,了解员工生活中的困难和困惑,给予切实有效的帮助;开展心理课堂,帮助员工保持健康心态。

  除施三九外,工作室现有的其他15名成员,都是从武汉公交六公司一线员工中精心挑选出来的优秀员工代表。被同事亲切称为“九姐”的施三九,带领着15名成员坚持向善向上,在自我不断发展和提升的同时更像“火种”一样,言行垂范带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身边同事爱岗敬业、创新争优,将“三心”服务工作法(向善有爱心、周到有细心和热忱有耐心)散播到每一条公交线路。

  513路30岁的驾驶员桂憧2015年12月入职,当月违章20余次,欲辞职不干。获悉情况后,施三九开始对他结对帮扶。通过十余次的面对面交流指导、微信等互动,桂憧经过不断改进有了可喜的进步。

  “九姐”定期组织一线驾驶员自我挑战“三无”(无违章、无投诉、无事故),结对帮扶新上岗驾驶员和近期出现过违章、投诉或事故的驾驶员,坚持开展包括站点秩序维护、节假日乘客引导等在内的志愿服务活动。员工有诉求都可以找她牵头的“帮帮团”聊一聊、说一说,员工工作、生活中遇大小事、烦心事,施三九都会带队上门“家访”、畅谈疏导。

  徐兵劳模创新工作室:提升专业能力“传、帮、带”

  “徐兵工作室”,是武汉公交第一个以驾驶员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工作室从当初的7人发展为现在的18人,以交流研讨、技术攻关为宗旨,通过建立 “1+N”的工作模式,创新“二微”(微信公众号、微课)等形式解决日常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做好“传、帮、带”,全面提升员工学习力、创新力,形成了以技术攻关、技能传授和培训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劳模创新工作室,造就了一支学习能力强、创新水平高、勇于钻研的创新团队。先后涌现出劳动模范2名、武汉市技术状元1名、技术能手5名、武汉市交通之星1名、业务骨干4名、总经理特别奖7名;徐兵工作室被授予“省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荣誉称号。

  学员丁峻开了几年9座面包车跑山路,开车下脚重,导致开起公交车来也只讲速度不求平稳。徐兵放一杯水在车上,让他开车时水不准洒出来,否则就不过关。经过训练后,丁峻车开稳了,心态也练好了。

  学员汤正梁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不自信,开车时手忙脚乱,徐兵鼓励他,告诉他适合他的操作方式,经过几天练习,汤正梁驾驶的动作协调、流畅了。

  徐兵从线网的构造,到车辆的基本结构,以及要掌握的基本技能还有服务技巧,都给学员一一讲解。同时,将工作室总结出来的操作经验:三稳、三勤、四多安全工作法,三个一分钟安全教育法,爱车节能四步操作法等都融入到平常的教练中。

  除了教驾驶技术,徐兵还教会学员滑履头的安装、保险绳的系法、绳厢的安装等,“不仅会开车,还要会简单的修车”,这既是徐兵对学员的要求,也是她不同于其他教练的地方。

  而今,徐兵带的学员各车队都抢着要,用这些车队队长的话说就是,“徐师傅带的学员无论是在职业素养、驾驶技能上,还是在遵章守纪、服务意识方面,都很过硬”。(湖北日报 策划:倪望明 苏丹丹 刘亭 万建国 李立 鲁娟 陈祺民 涂举学 黄民强)

责任编辑:何霄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