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葛根带来好日子

A-   A+
发表时间:2021-01-29 08:56    来源:湖北文明网
 

  4500亩葛根种植基地。(图片由胡坪村村委会提供)  

  阅读提要

  宜城市刘猴镇胡坪村是一个偏僻小村,由于地方干旱,农民长期收入低下。2013年开始,村里成立葛百岁公司,因地制宜发展葛根产业。如今,胡坪村村民有的种葛根,有的在葛根生产车间上班,有的开设农家乐,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村里将集体用地租给公司,发展旅游业,村集体收入稳步提升。

  刷黑的马路、白墙绿瓦的民居、整齐的葡萄架,还有2个民俗博物馆。

  1月19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宜城市刘猴镇胡坪村,映入眼帘的,除了与众不同的村容村貌,还有村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

  “这里地处鄂北岗地,常年缺水,也因此受穷。几年前,大伙还经常为缺水而发愁。”村支书尹兴友说,改变这一切的,是村里发展葛根产业。

  因地制宜发展葛根 

  发展葛根产业的带头人是尹兴友的儿子尹为。

  尹为1984年出生,2008年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进入深圳发展银行工作。5年时间从普通员工做到信用卡中心法务主管,家庭年收入超过50万元。

  2013年,他毅然辞职,卖掉深圳的房子,回到家乡成立葛百岁葛业有限公司,正式开始创业。

  他介绍,胡坪村村民2325人,耕地面积6535亩,人均耕地近3亩,还有大片山林。“自然条件其实不错,以往贫穷的原因是严重缺水,耕地常年干旱。”

  怎么办?他找来农业专家到村里调研,决定规模化种植葛根。理由是:葛根不怕干旱,村里的林地里一直生长有野生葛根;葛根具备保健和食品功能,市场空间广阔。

  葛百岁公司成立后,流转村里的5000亩土地,建设标准化葛根种植基地、生产车间和特色采摘园。

  “大锅饭”导致公司一度亏损 

  葛百岁公司车间里,工人们把刚刚下线的魔芋葛粉丝打结、封袋、灭菌、装箱,正忙得热火朝天。8组村民李光明说:“我和老婆都在车间干活,每个月加起来六七千元收入,比以前种地翻了几番。”

  “别看现在公司发展良好,但几年前,我们还在生死线上徘徊。”尹为说,根据计划,一些村民将土地流转给公司后,到基地或者工厂里上班。没过两年,出现了问题。

  长期挂点胡坪村的刘猴镇人大副主席郭俊介绍,葛根种植收获的就是根。生长初期,葛根往往会长出8条至10条根须。按照操作规范,一般要切到只剩2条,否则都长不大。在操作过程中,切根后要立即埋进土里。村民在工作时是否尽心尽力,要等到收获时才能看到。“结果连续两年收获季,挖开土地后发现,按照种植规范切根的,仅有1/3。”

  种植不规范,导致葛根基地亩产较低。工厂建起来,需要从外地购买葛根。

  “最难的时候是2018年,那时候欠债1000多万元,每天都睡不着觉。”尹为说。

  对于尹为的困境,郭俊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你的想法是将农民变成产业工人,但因为葛根种植的特殊性,无法及时对工人的工作成绩进行评价,只能按工时计酬,形成了事实上的‘大锅饭’。”

  土地返包实现双赢 

  挖开厚土,切下葛根……1月20日一大早,村民刘廷贵在地里忙得满头大汗。

  刘廷贵说,自己2013年把土地流转给葛百岁公司。2019年,公司将土地平整好,划块返包给村民,同时统一提供种苗、技术等。他又种回了自己家的6亩多地,“公司按每斤1.5元收购葛根,比市场价高2毛钱。”

  “以前农民在公司的基地上工作,按工时计酬。现在将土地返包给农民,公司只收购葛根。酬劳的取得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尹为说。返包之后,亩均产量从1000多斤上升到4000多斤,工厂有了稳定的原料来源。

  两年来,葛百岁公司还清欠债,步入快速发展道路。

  依托葛根产业,村里同步建设葡萄、蟠桃等采摘园,将一些老旧房屋改建成智慧农旅体验馆和民俗博物馆,大力打造乡村旅游。2020年5月至9月,村里平均每天200多人来采摘、游玩。

  “葛百岁公司进驻后,以前没人要的村集体土地整体流转给葛百岁公司,获得一笔流转费用。旅游业发展起来后,集体的老旧房屋也改造成农家乐和民宿出租,收取租金。”尹兴友说,去年,胡坪村村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

  “今年,我们准备将葛根养生和农家采摘进一步结合起来,吸引更多游客,到时候大伙的日子会更好。”尹兴友笑着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鹏 通讯员 何维国) 

责任编辑:王炯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