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湖山村干事的底气足了

A-   A+
发表时间:2021-01-28 09:20    来源:湖北文明网

  编者按 

  今年是“两个一百年”交汇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开局之年。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举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荆楚大地,乡村振兴正进入新阶段。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如何破解观念、产业、技术、管理、班子、帮扶难题,为村级集体经济注入活力?春节将至,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村庄和田间地头,访社情,听民声,探求乡村振兴的活力之源。

  新浇的水泥地坪上,几个爪印格外扎眼。

  “肯定是狗子刨的!”李先春弯腰把坑洼抚平,“水泥干透,才能放垃圾转运箱。”

  李先春是村党委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他忙着组织村湾环境美化,对村里的开支如数家珍:2020年,花近100万元,对5个村湾环境美化;投入60多万元,给28户贫困户修路,水泥路通到他们的大门口;最近,新买12个垃圾转运箱,每个5500元;聘请3名保洁员,每年花7万元,全年卫生费接近20万元。

  1月20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钟祥市胡集镇湖山村,白墙蓝瓦的民居整齐划一,水泥路和柏油路通组进户,篮球场、景观塘、小公园、大广场一应俱全。

  “做这些事,都需要花钱。”李先春说,前些年,湖山村负债87万元。如今,村集体每年收入约80万元,村集体资产2600多万元, “村里有家底,干事才有底气。”

  “能人”带回新办法 

  “湖山村紧邻二广高速,人均土地面积较多。但在前些年,村干部难选、难当、难管,村集体一穷二白。”站在村史馆的老照片前,李先春指着照片中的土砖房、泥巴路,回忆当年的窘迫。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李先春介绍,湖山村干部来自“五湖四海”。党委书记、村主任郑雄和自己,是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离职退休干部。本村人杨虎和余倩倩,一个管综治,一个管财务。外地大学生常旭东和罗艳,分别是村主任助理和网格员。“这有利于提升队伍素养,也有效削弱了乡村派性和宗族势力的影响。”

  说起郑雄,李先春言语中满是钦佩,“他当过干部下过海,开医院、办工厂,生意大得很。”2011年底,在市镇两级党委动员下,郑雄把企业交由职业经理人打理,回到湖山村当起“一把手”。

  郑雄回乡后“约法三章”:自己不在村里拿一分钱工资,自己的企业不跟村里有任何利益关联,村干部不得承包集体资产。

  “湖山村穷,穷在集体资产没人管。切断利益关联,清产核资才有底气,干部办事才硬气。”李先春说。

  清产核资“动真格” 

  在村里的一处鱼塘边,村民陶宗美正在挖泥。他走上松软的塘埂,歪着头、眯着眼,比较着与旁边塘埂的高度。“鱼塘挖深1米,塘埂加高了1.5米,再发大水,就不慌了。”

  他承包30多亩鱼塘,每亩承包费350元。去年受了水灾,但11305元的承包费一分不少交。

  陶宗美说:“鱼塘一年一发包。只有不欠承包费,同等条件下,才可以优先承包。我哪能欠集体的钱。再说,鱼塘产权清晰,我才敢投六七万元,把鱼塘整好。”

  “村集体的资产,过去可是‘唐僧肉’,谁不咬谁吃亏。”李先春说,清产核资发现,湖山村版图面积1.2万亩。全村账上4000亩耕地,4000亩宅基地,2000亩公益性用地。“还有2000亩,不知道去哪儿了。”

  集体资产处置不透明、不公平的情况十分普遍。废弃村小学作价仅1200元,被过去的村干部用于抵债;200亩的鱼塘,承包期46年,却只收回10万元承包费。

  怎么追回集体资产?湖山村联合镇政府、镇财政所,重新丈量开荒地、田边地、机动地、路边地,清理出集体土地近1000亩、山林50亩、水面440亩。对这些资产,村里按市场价签订承包合同,每年村集体增收30万元。

  显失公平的承包合同怎么办?村里打了5场官司,法庭设在村会议室,当场宣判合同无效,村集体挽回经济损失50万元。

  看到村里“动真格”,有的村民主动归还侵占的堰塘,有的补交历年所欠的租金,有的还回电动机、水泵、广播喇叭等。

  村会计余倩倩搬出一摞摞承包合同。“现在集体资产一年一包,年初签约,年底结账,谁都别想赖。”

  招商引资发展产业 

  壮大村集体,关键在产业。

  沿着村口的县道,不到3公里,就到了湖北新布局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新布局公司综合部部长周芬说,2012年,经过郑雄牵线搭桥,新布局落户湖山村,目前一年可加工生产10万吨大米。

  新布局给湖山村带来了什么?周芬算了3笔账。

  厂区土地130亩,每亩12万元,湖山村一次性获得土地补偿费1560万元。

  流转湖山村7000亩耕地,每亩每年流转费500元,全村村民每年收益350万元。

  全厂70%的职工是湖山村村民,人均年收入5万元左右,52名村民每年挣回260万元。

  湖山村干部介绍,除了上述收入,村集体借贷资金给新布局等企业周转,每年收益18万元左右。

  有钱了,准备怎么花?“今年计划投资600多万元,搞一个货运中转站,建设物流园区。再投入一点钱扩充老年公寓床位,收住一批有需求的老人。”李先春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甘勇 通讯员 周勇)

责任编辑:王炯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