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一条船两代人 为5万乡亲摆渡38年

A-   A+
发表时间:2021-01-22 09:37    来源:湖北文明网

巴东一乡级渡班坚守清江渡口 安全送650万人次来往两岸


桃符口风景如画


乘客在船上聊天


车辆下船


船在江中行驶  

  清江流淌到景阳河这一段,在巴东县金果坪乡和清太坪镇的群山万壑中形成交叉的“十字江”水域,风景瑰丽。

  桃符口汽渡在巍巍青山的薄雾中若隐若现,一艘柴油轮机船往来清江南北两岸,承担着金果坪乡泗井片区物资运输、人员进出的重担,是泗井片区和建始县官店镇5万群众出山的便捷通道,也是全省唯一的乡级渡班。巴东清江大桥建成后,这个渡口依然保留,方便大山群众出行。

  组建于1983年的渡班有5名船工,他们是这条特殊的“水上生命线”守护者,已经在这里默默守护了38年,从未发生过安全事故。

  岁末寒冬,记者踏上渡船,与摆渡船工们一起细数沧桑流年,回顾山河变迁。

  江河如桃符 渡船激浪花

  沿着蜿蜒起伏的山路,从巴东县清太坪镇木竹坪村向清江河谷进发。江水碧绿,四周奇峰倒映水中。站在岸边,幽深峡谷里,凉风习习。隔江望去,就是金果坪乡石柱山村。

  当地的老人介绍,桃符口位于清江与龙王河交汇的河岸上,龙王河与对面的桥河汇入清江主流,从高处向下看,其形状像一个“十”字符号,在水布垭大坝蓄水江水上涨后,“十”字愈发清晰饱满。未蓄水前,山高水瘦,其形如刻画在桃木上的神荼素描,连到河口,故称桃符口。

  这里,被誉为清江最美之处。一江两河隔离开四座山。桃符口北边,耸立着清江南岸的石柱山;桃符口南边,悬挂着支流龙王河边的五龙渡瀑布。

  数公里外,隐约可见一艘铁皮轮机船,划开江面,激起浪花,缓缓驶来。

  岸边的几辆汽车里,等候的人出来喊着:“船来了。”于是,大家发动车辆,清点物品,满怀期待等着渡船接他们过江。“我是建始县官店人,走这条水路回去能节省一个多小时路程,已经坐汽渡很多年了。”村民老赵说,这趟汽渡是当地人出行的重要工具。

  往来穿梭忙 山民欢喜渡

  渡船靠岸,5名船工有序下船,招呼大家排队准备开车上船。

  桃符口汽渡班长兼船长陈祥登在甲板上进行安全交底后,轮机长、水手、安全员、船员就按照各自职责进行检查,完毕后在登记簿上签字确认。随着船长一声“开渡”,操作手拉响汽笛,渡船引桥在安全员的指挥下缓缓降落,调整到最佳角度,各类车辆依次驶上渡船,待车辆停稳后,防滑挡板升起,渡船缓缓驶离岸边。安全员陈祥循和向大龙提醒渡船上的乘客不要乱跑,叮嘱司机做好下船准备,按顺序下船。

  大约半个小时,汽渡横渡十字形交叉的江面到达南岸,当吊板停稳,陈祥循就连忙下跳板来到公路上,引导船上的乘客和车辆按顺序下船。当船上的乘客和车辆下完后,他又连忙跑到甲板上,引导待渡的乘客和车辆上船,按顺序停好。

  这天排队的乘客不是很多,大家有序上船后,就来到甲板上闲聊起来。他们中有在外打工的,也有出门打货的,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吹着江风乘船回家。“有这个渡口,我们方便很多,如果绕道水布垭过江,要多花近2个小时呢。”金果坪乡的村民金师傅说,现在这个渡班依然是当地生产生活物资的运输通道,过江后从清太坪可以上国道和高速,出行更便捷高效了。

  父子来传承 木舟换铁船

  陈祥登介绍,渡班于1983年组建,为了方便当地泗井片区和建始县官店镇的约5万群众出行。

  当时经济条件较差,只用木材打造了一条渡船,一次只能渡运一辆东方红牌拖拉机,并且要靠人力用缆绳拉过来。“水布垭还没蓄水时,清江比较窄。那时渡江就是靠撑船,有时还靠人力在岸边拉纤。”陈祥登介绍,随着经济的发展,渡班的条件也逐渐改善。

  “这是第三代渡船,每次能装载大货车4辆,小轿车13辆,总载重可达198吨,是最初运载量的近20倍。”安全员兼轮机员向大龙介绍。1987年,木船换成了铁驳船,直到2007年1月,现在的这条大铁船才正式营运。

  陈祥登说,这个渡班很多是子承父业,为之奋斗的人。老船工退休或者病故以后,他的后人义无反顾顶替他的工作,不嫌工资低也不嫌条件差,执着坚守岗位。船工们经过培训,全部持证上岗,每个人都是业务熟练的好手。

  “父亲是原清江运输队成员,参与了桃符口渡班的组建工作。1984年,我接过了父亲的渡运‘接力棒’,没想到一干就是37年。”与桃符口渡口有着两代人情缘、年过半百的轮机长陈祥循,用坚定的口吻说:“我要坚持到退休,因为这里的人们太需要这个渡口了。”

  轮机员郑玉峰则是为了父亲临终的遗愿,他说:“父亲去世前,希望我在这里把他未完成的事业继续下去,他一生没走完的路让我来替他走下去。”

  寂寞中坚守 尽心护平安

  夜幕降临,万籁俱寂。渡班的办公楼兼宿舍,亮着一盏孤灯。“每天晚上,很早就入睡了,毕竟山里太寂寞冷清了。”陈祥登说,虽然船员们一两个星期才能回去一次,但大家都在坚守。

  只有渡船启动的轰鸣声和着船尾螺旋桨扬起的浪花,才给平静的水面带来一点生机;每天的渡班时间,渡口上排队等候的车辆人群,才给这荒郊野岭带来一时热闹。

  从小舢板到轮机船,桃符口从未发生过安全事故。38年来,这里共渡运各种车辆45万台次,渡运过往旅客650万人次,创下安全零事故的佳绩。

  安全员万宏俊说,安全最重要,无论是车还是人。“渡船的最高记录是一次渡运过大小车辆13辆,随车旅客多达120人。安全渡运是最大的事,我们不能有半点马虎,也不允许有半点闪失。”他说,每渡结束后,所有人还不能回去,轮机手要再次检查机械,水手要系好缆绳,固定船只,驾驶员要检查导航、瞭望和船舵等操作设备,一切检查完毕后,才能回到渡班休息吃饭。

  对于每台车辆,通过水陆换乘就结束平安之旅,而对于桃符口渡班而言,却只是一个新的开始,他们在山谷中,周而复始的工作,在温暖司乘人员的同时,也贡献自己的人生。(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陈俊 通讯员 陈祥楚)

责任编辑:李欢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