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楷模】退役老兵王忠启:四十余载守护一库清水

A-   A+
发表时间:2021-01-21 14:59    来源:湖北文明网

  

水库旁的小山坡上,满眼都是绿色。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际凯 摄)


王忠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际凯 摄)

  【楷模名片】

  王忠启 73岁,中共党员,1968年应征入伍。1977年,他开始守护长新水库。

  40多年里,他自费在水库附近的山坡上栽下13万棵树苗。他守山有责,像爱护子女一样爱护山上的树。他先后多次与毁坏山林事件作斗争,用生命守护这片山林。2014年荣获“最美郧阳人”称号,2020年荣获 “十堰好人”称号。近日,他获评11月至12月“荆楚楷模”月度人物。

  1月8日清晨,破晓的曙光照耀大地,室外温度仍在冰点以下。

  从十堰市郧阳城区驾车往东北方向行驶约2小时,走过几段盘山路,就能看到长新水库。

  挡水坝上风不小,冻得人直打哆嗦。满头白发的王忠启眯着眼睛,打量着坝旁山上的大片绿色。

  “这两年腿脚不行了,风湿严重,但每天还是要来这里转一下。”王忠启用拐杖指了指山上的松树、橡树、栎树。

  40多年时间,1个人,绿化荒山近100亩,栽植各种树木10万多棵,义务守着这片青山绿水。这位有着50多年党龄的退役老兵说,自己没有辜负组织的嘱托。

  守库,退役老兵自费造林

  长新水库位于十堰市郧阳区南化塘镇楼房沟村。

  虽然库容不大,但水库作用不小。下游楼房沟村、长新村、玉皇观村的人畜饮水、农田灌溉,都靠这里的水。

  从前,3个村里的人吃水不是在附近的水沟里找,就是到10公里外的五股泉挑。为了解决吃水难问题,当地决定修建水库。

  王忠启是土生土长的楼房沟村人,1973年从部队退役后,他被安排到长新小公社(现在的长新村)担任民政员,兼任楼房沟村民兵连长。1977年,受公社指派,王忠启和4名同伴一起负责守护水库。他说:“刚开始,守水库还能挣工分。”

  水库依山而建。那时,山上光秃秃的。每到下雨,泥水顺坡而下,流进水库里影响水质。

  1978年,王忠启拿出自己全部的80元退役费,用于购买树种。

  80元,在当时可是笔“巨款”。王忠启说:“当时就想着,种树能让水库少点淤泥。”

  为了方便种树,王忠启干脆搬进水库管理处居住。渐渐地,山上的石头缝里冒出新芽。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分田到户,守水库挣不到工分了,管理处的4名同伴陆续离开,只剩下王忠启义务坚守。

  护林,从大伯母“开刀”

  “你看那里,原本有好几棵柳树。去年发洪水时,都被冲走了,太可惜了。”

  1月8日,王忠启指着水库下游河道里的几棵树,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

  楼房沟村的村民都知道,这些树就是王忠启的命根子。为了守护这些树,他得罪了不少人。

  1978年夏天,水库的山坡上突然出现了一群牛,几头牛正啃食树苗。放牛的人当中,就有王忠启的大伯母。

  “我要是连你都管不住,还怎么去管别人?”王忠启一边对大伯母说,一边把她的3头牛关进水库管理处。

  看到牛被关起来,大伯母直抹眼泪。王忠启的大伯闻讯赶来,了解到情况后批评了老伴,缴纳2元罚款。

  事后,王忠启又偷偷把钱还了回去。“罚款只是为了起到警示作用。从那次之后,村里很少有人来水库边放牛、放羊了。”王忠启说。

  2013年7月的一个夜晚,以村民丁某为首的8人拿着锯子、斧头,开着车悄悄进入山林。听到有锯子、斧头声,王忠启急忙赶到现场,大喝一声:“住手!”见到王忠启,丁某走上前递上一支烟,说:“山林是大家的,我砍几棵树种香菇。”

  “树是水库的,水库是国家的,谁砍都不行。”王忠启斩钉截铁地说。

  “你不想活了吧。”

  “你们就是打死我,我也不准你们伐树!”

  看到王忠启软硬不吃,那伙人只得无奈离开。

  类似的事,王忠启遇到了太多。他说:“守了40多年,最大的感受就是难。尽管难,但还是要有人干啊。”

  抢险,老两口彻夜坚守

  走进操作间,从油布下面掏出摇柄,固定在闸口启闭机的轴上。

  一圈又一圈,王忠启用手转动摇柄,螺口缓缓移动。与此同时,水库上游的水流进水渠,流向下游的3个村落。

  “摇20圈可以转动1个螺口,完全开启需要6个至7个螺口。现在手臂肩膀不得劲,只能双手转了。”王忠启说。

  每逢汛期,是王忠启最紧张的时候。

  2020年8月的一天,夜里下大雨,王忠启和老伴打着手电筒,冒雨来到操作间。

  雨越下越大,水库溢洪道水位迅速上涨,二人急忙开启闸口,缓解溢洪道的压力。

  那一次,老两口在操作间守了一夜。

  危险,无处不在。

  1985年6月10日22时,受暴雨影响,上游山洪注入水库,水位迅速上涨,淹过路面。王忠启涉水去开闸泄洪,一个浪头把他打倒,他紧紧抓住路边一棵树才没被冲走。

  “义务坚守这么多年,你图啥?”

  “我是一名党员,组织交给我的任务,我就应该不打折扣去完成。如果都怕吃亏,那就干不成事了。”

  面对记者的提问,王忠启说。

  【点 评】

  王忠启40多年如一日,义务守护水库,造林护林,造福家乡。他的事迹就像十堰的大山一样厚重、挺拔、连绵不断。

  为了一库清水,他无数次冒着生命危险开闸泄洪;为了一座青山,他自费栽种上百亩山林。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他义务奉献40多个春秋,不仅毫无怨言,而且爱库如家、护林如命,充分展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理想和顽强意志。他真正践行了守护绿水青山,造福子孙后代,不忘为民初心,不辱为党使命的坚定信念,为我们树立了一座不朽的大山丰碑。

——省社科院研究员 冯桂林

  王忠启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水库,他以军人的意志独自坚守水库40余年,他把自己的退役费用于水库建设,集体利益在他心中永远第一。他甘于奉献,以青山为伴、以水库为家。

  离开守护水库一线,他几乎每天都要拄着拐杖到水库上转一圈,水库已和他的生命融为一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学习王忠启同志坚守初心、默默奉献、集体利益永远高于一切的高尚情操。

——荆楚楷模、襄阳市樊城区董家台社区党委书记 唐玉敏

  【记者手记】

  40多年义务守护,仅靠家中2亩1分地生活。王忠启说,自己并没有觉得苦。

  采访中,记者特意来到王忠启的家中。

  墙壁和瓦片,是危房改造后翻新的。仅有的三间房,甚至住不下过年返乡的几个子女。

  远嫁贵州的女儿,每次回家只能住在自己的车里。王忠启说,自己最对不起的就是几个孩子。

  因为贫困,孩子们早早结束学业,外出打工。尽管贫困,但王忠启从没打过公家的主意。

  山上的树那么多,他没有砍过一棵;水库里的鱼不少,他也没有下过一网。他用自己的坚守,诠释了一名老党员的本色。(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际凯 通讯员 姬廷顺 杨文华)

责任编辑:李欢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