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典型发言摘登

A-   A+
发表时间:2020-12-30 15:09    来源:湖北文明网

  12月29日上午,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武汉举行。会前,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应勇,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晓东会见湖北省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代表和全省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应勇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守正创新,坚持服务大局,坚持为民创建,不断开创我省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更好助力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提供强大精神力量。现全文刊登全国文明城市、湖北省文明村镇、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文明家庭、湖北省文明单位(校园)代表的发言,以飨读者。

坚守初心 矢志不渝 让文明之花永远绽放

中共鄂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立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美的名片,也是一座城市永恒的追求。从1990年召开万人大会提出创文目标开始,鄂州人民矢志不渝、风雨兼程,付出了30年艰苦卓绝的努力。特别是2018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实干苦干,以优异成绩跻身“全国文明城市”之列,并获得 “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荣誉称号,成为全省唯一同时获得两项国家级文明荣誉的地级市。

  一、坚持固本培元、立德铸魂,创建高素质文明之城。作为城市的主体,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灵魂。我们把成风化人、培育风尚作为创建的根和魂,铸造全体鄂州人共同的价值遵循和精神家园。我们不断强化价值引领,全方位、立体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着力做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所、站,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我们积极选树身边典型,构建多层级、递进式典型选树机制,三年来推出560名各级各类好人,4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2人获评“荆楚楷模”,用典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我们始终注重文明养成,深入推进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出行、文明上网、文明餐桌等文明实践活动,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内在气质。我们充分发挥法治作用,通过推出“鄂州文明20条”、实施《鄂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积极引导广大市民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争当文明市民。

  二、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创建高颜值文明之城。始终把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作为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8年以来,鄂州群众满意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在全国领先。我们深入实施民心工程,充分尊重群众的生活方式和需求习惯,连续三年实施惠民百件实事,投入8。3亿元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40工程”,努力让市民生活得更舒心、更顺心、更放心。我们积极办好民生工程,全面开展城乡环境整治,推动垃圾分类处理、及时清运,全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4%,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达到100%;连续三年实施市区油烟污染、“牛皮癣”、“蜘蛛网”、建筑工地等九项整治,市容环境更加优美。我们持续建设民意工程,顺应群众期盼,谋划实施市民中心、市图书馆等一批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的重大项目,城市服务功能更加完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三、坚持全民参与、全域协同,创建高品质文明之城。始终牢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让市民成为城市文明的受益者和维护者。我们坚持全市一盘棋,出台“三年行动计划”,全市所有行政区和开发区,所有乡镇、街道同起点创建、同标准考核。实行定点联系包保制度,负责驻点督导创建解难题。坚持日调度、周拉练、月督查、季测评,每类考核前三名授“骏马奖”并颁发奖金,每类后三名授“蜗牛奖”。我们上下拧成一股绳,构建“1+N”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制度体系,实施“党旗领航”系统工程,完善“双报到、双报告、双认领、双评价”机制,146家市、区单位与33个社区结对,9256名干部下沉社区。我们引导全民同参与,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全市注册志愿者达到164458人,占人口比例达到15。27%。29466名志愿者、280多个志愿服务组织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今年7月,我们策划开展“寻找烈日下的志愿者”等活动,十多万市民积极参与,点点萤火汇成人间星河,成就了一座充满温情和大爱的文明之城。

文明创建永远在路上。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珍惜荣誉、砥砺前行,通过深化党建引领、扩大群众参与、强化科技支撑,持续推进“共建家园”活动,努力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的“鄂州样板”,让文明之花在鄂州这片热土永远绽放!

坚持人民至上 创建文明之城 打造幸福家园

中共枝江市委书记 贾 立

  枝江是长江三峡的东大门,因“蜀江至此如乔木分枝”而得名。近年来,全市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科学谋划,统筹发力,持之以恒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实现高颜值城市与高素质人文珠联璧合,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准文明交相辉映,一举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抓创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比翼齐飞”的要求,我们坚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将文明创建理念贯穿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与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和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共同推进,有力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发力、同频共振,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十三五”以来,文明创建助推高质量发展,枝江成功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和全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百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二、坚持人民至上、为民惠民抓创建,促进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群众的痛点在哪里,创建的重点就在哪里;群众的期盼在哪里,创建的脚步就到哪里。扎实推行“党员联户、网格服务”,常态开展民情大走访,敲开群众家门、打开群众心扉,引领群众共建文明枝江。我们坚持把实事办到百姓家门口,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让人民群众在创建中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近年来,我们投资3亿多元改造老旧小区124个、背街小巷127条,投资15亿元改善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投资2000多万元改造农贸市场,新增停车位3700多个,社区构建起“15分钟生活圈”,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大大增强。

  三、坚持城乡一体、建管并举抓创建,促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大力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以绣花功夫建设品质城市,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投资近10亿元,以长江为轴建设10公里最美滨江生态廊道,新建体育中心,建成8000亩金湖国家湿地公园,白鸭寺、丹阳、四季港等一大批生态公园建成投用。常态化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实施交通秩序、市场秩序等12项专项整治行动,城市的“颜值”更加靓丽。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广泛开展拆棚子、美院子、清池子、堵管子、撒花籽“五子”行动,村庄更美、乡味更浓。通过文明创建与城乡建设同步推进,枝江先后创成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县,入围国家卫生城市公示名单,美丽宜居城市成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最强载体。

  四、坚持价值引领、铸魂育人抓创建,促进文明风尚深入人心。全面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大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树中国好人、荆楚楷模、宜昌楷模、最美枝江人等榜样典型1000余人;建成“枝江好人馆”,放大好人辐射效应,在全市营造铸魂育人的浓厚氛围。广泛开展“四村四美六实践”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全市10万余名志愿者在各领域奉献作为;疫情期间,5400多名无职党员、志愿者、网格员投身抗疫一线,实现了城市温度与文明程度共同提升。广泛开展“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做文明有礼枝江人”主题活动,出台《枝江文明礼仪25条》,全面推广“公勺公筷”“一米线”等文明规范,引导和推动全体市民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实现了文明城市与文明市民共同成长,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枝江落地生根。

  始于初心,成于坚守。枝江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巩固创建成果、着力打造文明城市升级版,推动枝江发展再上新台阶,以优异的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文明如水 滋润无声

襄阳市襄州区龙王镇党委书记 张健

  龙王镇位于襄阳市襄州区,处于鄂西北,是全国一村一品优质稻示范镇,襄阳十大名镇之一,镇域面积287平方公里,下辖47个村,2个社区,总人口7.2万。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全国文明乡镇创建作为龙头工程,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强基层打基础、强治理优服务、强机制增活力,全力打造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的幸福家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用心用力,建设美丽乡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区委提出的“串点连线,聚线成面,‘面’‘面’俱到,面优为体”思路和“一轴两翼多点支撑”美丽乡村发展布局,坚持规划先行、规范治理,健全长效化机制,做到常效化保持,打造立体、生动、鲜活的示范样板。一是对标对表,常态整治。以“拆顺畅、码整齐、扫干净、保常态”为标准,实行周调度、月排名、季拉练、年考核,常态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确保整治成果能保持、能提升。二是以人为本,多方联动。坚持“镇主导、村主责、村民主体”,深入开展“暖心行动”“民心行动”,实现共建共享,增强群众获得感。三是整体推动,凸显特色。大力开展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文化等“六化”工程,潜心挖掘各村文化底蕴,打造特色村头、休闲桥头、干净墙头、精致门头,涌现出“史前文明”闫营村、“美丽樱花”松树坡、“十里长岗”等一大批美丽乡村,实现了“一处美”向“处处美”“一时美”向“时时美”的转变。

  二、倾心打造,构建文明高地。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靶向聚焦、精准发力,做优文明氛围,催生农村文明新气象。一是建强文明阵地。全镇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站49个,成立志愿者服务团队154支,形成品牌活动17个,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4700多场次。尤其在战“疫”中,广大志愿者纷纷主动请缨,人人争当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宣传员、参与者、助力者。二是树立文明标杆。挖掘宣传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草根英雄”和基层涌现出的“凡人善举”。先后涌现出周春兰、吕书生、吕玉坤、魏安君等一大批国家、省、市以上道德楷模和最美家庭。让村民学有榜样、做有标尺、干有方向、赶有目标。三是擦亮文明品牌。充分发挥本地传统文化在农村底蕴深厚、流传久远的优势,以“送文化”为撬点,敲响“种文化”的鼓点,找准农民自己“创文化”的靶点,引导群众通过“我们的节日”、民俗文化传习等,有效推进文明新风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实现了从“观众”到“演员”嬗变。

  三、精心打磨,展现治理成效。根据区委关于大力实施“三基”(走基层、抓基本、强基础)工程的要求,坚持“村支部书记坐村接访、班子成员机关干部到村下访、镇党委书记和镇长周一集中约访”,探索完善“积分奖励”制度,充分发挥“五老”乡贤、专群巡逻队、专业调解队伍作用,做到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向基层下沉,实现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切实构建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以“凤凰咀遗址”等文化旅游品牌为平台,用好用活文化、历史、自然及政策等资源优势,举办“春兰读书会”“龙王大虾节”“烧鹅品鉴会”等特色活动,以文化为旅游铸魂,以旅游为文化添彩,有效提升全镇竞争力、影响力和吸引力。今年先后荣获国家卫生乡镇、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镇、全国文明村镇等国字招牌。

  我们深知,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持续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推动创建文明乡镇向建设乡镇文明迈进,努力让乡镇更美丽、社会更文明、人民更幸福。

社区更文明 居民更幸福

武汉市青和居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桂小妹

  武汉市青和居社区成立于2015年12月,占地面积97858㎡,现有居民5235户,8200余人,是全市规模最大的公租房小区。在册志愿者1772名,占社区常住人口的21.5%。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们社区,对“天天敲门组”、党建引领红色物业创新等工作方法表示肯定。新冠疫情以来,我们深入开展“志愿服务 关爱行动”,将志愿服务工作做细、做实、做到群众心坎上,有效夯实了社区防控阵地,促进了民生稳、人心稳、社会稳,受到了社会各界普遍赞誉。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我们社区党总支被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我个人在会上向全国人民分享了社区及武汉人民的战疫故事。

  一是党建引领,凝聚文明创建合力。社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文明创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统筹下沉单位、物业公司、运营公司、社会组织、学校、商铺等各方力量,建立资源、需求和任务“三张清单”,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打造青青花园、和谐家园、居民乐园。

  二是天天敲门组,敲出社区文明新风。青和居社区从解决居民群众高空抛物、乱堆乱放的不文明陋习出发,因地制宜探索出“天天敲门组”志愿服务载体。由网格员担任组长,楼栋党员群众骨干为成员,运用“真情感化法”“邻里结亲法”等“天天敲门十八法”,在社区常态化开展困难帮扶、爱心送餐、文明劝导等服务,不仅敲开了群众家门,更敲开了群众心门,敲出了社区文明新风。

  三是社区“顺顺吧”,顺出邻里文明和谐。社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组织人民调解员、社区律师、“两代表一委员”、社区志愿者组成“顺顺服务团队”,打造全市首个“律师天天见”社区,提供线上法律咨询及线下矛盾化解、纠纷调解等服务,用心用情为居民顺心顺气解疙瘩,协调解决矛盾纠纷238起,实现矛盾发现早、处置快、影响小、事情了。

  四是“身边红马甲”,提升居民文明素养。文明创建离不开志愿者的广泛参与,为加强志愿者规范化管理,社区委托专业的社会组织,从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做好服务管理、完善激励机制三个方面打造志愿者之家,探索志愿服务积分管理,建立“时间银行”,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取得一定积分后既可兑换实物又可兑换服务,提高了志愿服务的参与度,营造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社区现有“天天敲门”“安老助残”“红色电影”“手工制作”及“京剧票友”五支品牌队伍,常年服务社区居民,深受群众喜爱。疫情防控期间,青和居社区在党总支领导下,运用“封控管宣购送”六字诀工作法,组建“113”群众服务小分队,做好排查、值守、巡逻、生活物资供应和药品代购等服务,真情守护居民平安健康。

  全国文明单位这份荣誉对于我们来说是荣誉更是责任,下一步,我们将以这份荣誉为新的起点,珍惜荣誉,感恩奋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让文明之花璀璨绽放!

并蒂莲花映初心 携手杏林谱新篇

洪湖市滨湖街道滨斗湖村妇联主席 谢爱娥

  前不久,我的家庭被中央文明委评选表彰为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我本人也有幸作为湖北省受表彰家庭代表,参加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我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这既是一份崇高的荣誉,也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动力。

  我和丈夫都是医生,1992年春节结婚,新婚燕尔的我们供职于不同的卫生所,过着牛郎织女一般的生活。在听说湖区没有医生,渔民们生了病要走三个多小时的水路到岸上看病后,我们夫妇二话不说便主动申请来到了船上,开始在大湖上安家行医。

  从岸上搬到湖上,远离父母家人,以湖为家,我们肩负着由200多条船、370平方公里湖面、600多位渔民组成的渔村的诊疗任务。湖上物资匮乏,生活必需品都要摇桨驾船,花大半天的时间,走几十里水路从岸上买来。湖面开阔,“无风三尺浪”,小船随着波涛起伏飘荡,让人一阵阵眩晕。湖上的冬天异常寒冷,夜里不管盖几层被褥,都难以捂出一丝热气,冷得让人无法入睡。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我们夫妻二人相互依靠着熬过了25年,共9000多个漫漫长夜。小小的医务室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接待50多号病人,有些时候还需要划船上门给渔民看病。25年来,我们为病人上门出诊在百里洪湖荡行距离可绕地球两圈半;诊治病人达13万多人次,为贫困病人减免医药费20余万元,免费治疗渔民2万多人次,少收入了近30万元。这些年来,旱鸭子的我和丈夫每天划着小船出诊,无论冰天雪地还是电闪雷鸣,哪里有病人,哪里就有我们的身影。

  尽管工作条件十分简陋艰苦,但我们的家庭却十分幸福美满。结婚二十多年来,我和丈夫在工作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生活上相互照顾、相互信任。除了行医,我还是滨斗湖村妇联主席兼村两委成员,在寻医问诊的间隙也为渔民们奔走协调。有时我忙于村里的工作,丈夫何太瑜就主动承担照顾病人、做家务等,操持得有条不紊。我们有两个孩子,都出生在湖上。因为工作忙,孩子小的时候因没空看管,掉进湖里两次,幸亏发现及时被救上岸。从那之后,我便把两个年幼的孩子送到岸上的外婆家生活。虽然和孩子们聚少离多,但我们夫妇每星期都会同孩子们通电话,只要有空,就会好好陪孩子们玩一玩。孩子们在洪湖城区上学时,无论工作多忙,我们每周都会抽时间去看望他们,同他们交心谈心,跟他们交朋友。我说:“你们小时候不是很理解我的工作,有时候我抽空去看你们,你们会跟我抱怨说别家小孩放学了都有爸爸妈妈来接,而你们没有爸爸妈妈接。”每每谈到这里,我就红了眼眶,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对儿女有些亏欠,没能陪伴儿女一起成长是我心里永久的遗憾!好在孩子们后来都理解了我与丈夫的工作。如今儿子在外创业,女儿也走上了行医的道路。两个孩子每次逢年过节回来都会给家人带些礼物,他们总说自己不在父母身边,没有尽到孝道,一回家就主动帮忙做家务,为父母分忧。看到如此懂事的孩子,我们夫妇感到十分心慰。

  湖水莲花映初心,杏林雨露育新苗。把青春与梦想都奉献在湖上的我们见证了洪湖多年来的变化--渔民上岸了,湖水变清了,环境也变好了。现在,我和爱人已回到岸上,继续在渔民安置点为他们服务。我常说:“我得到的荣誉离不开组织的培养与关心,更离不开老百姓的支持。作为一名党的十九大代表,一名基层妇联主席,我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自己身边的老百姓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传习红色文化 创建文明校园

  武汉中学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等同志于1920年创办,在这里发起酝酿成立了武汉地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走出了董必武、陈潭秋、李汉俊三位中共一大代表,走出了黄麻起义总指挥潘忠汝等一批革命烈士。建校10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董老亲立的“朴、诚、勇、毅”四字校训为核心的人格教育理念,重点打造“红色校园”、“智慧校园”。1978年被定为湖北省重点中学,2001年被评为湖北省办学水平示范学校,2017年被评为第一届省级文明单位(校园),今年荣获“全国文明校园”称号,并作为全国文明校园代表赴京参加了现场表彰会,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近年来,我校通过传习红色文化,凝聚红色力量,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我们的做法是:

  一、营造红色校园环境。学校楼宇统一以红色为主色调,并以“朴、诚、勇、毅”四字校训以及从学校走出的三位党的一大代表名字来命名为。重新修缮布展了私立武汉中学校纪念馆,设计建设了学校红色文化厅、红色党建长廊及党建工作室、校训柱、文化石、项英将军纪念亭等,重新修缮布置了具有浓郁红色文化气息的教室环境。充分发挥电子班牌、黑板报、宣传橱窗、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楼道走廊墙面等阵地作用,让校园时时、处处都能听到红色的声音,看到红色的画面。在自然与人文交融、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校园文化环境中,让全体师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红色熏陶,接受红色洗礼。

  二、开发红色课程体系。学校结合实际,开发形成了三大系列红色课程:一是“班会晨会校训课程”,以“朴、诚、勇、毅”四字校训为核心,根据高中三年不同学段特点,着力打造24节主题班会,构建了人格教育晨会系列课程。二是“博古知今实践课程”,以“博古”和“知今”为两大核心,与武汉市各大高校和各类博物馆合作,挖掘红色历史资源,聚焦现代科技成果,传承红色基因,铸造爱国情怀。三是“党团理论素养课程”,运用党课团课红色阵地,开辟“弘朴讲坛”,办好《弘朴》《修身》杂志,邀请专家及英模人物进校园专题讲座,现身说法,推进党建、团建工作,提升理论素养,净化思想灵魂。

  三、建设红色课堂阵地。学校充分发挥语文、政治、历史学科的先导作用,强化课堂的育人功能,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最美思政课”,登上了学习强国平台。学校发挥学科渗透的主渠道作用,将立德树人落实在课堂教学的目标体系中,落实在课堂教学的资源挖掘中,落实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中,落实在课堂教学的评价要素中。

  四、丰富红色实践活动。一是宣讲红色故事。围绕红色之梦,开办“弘朴讲坛”,选拔校史纪念馆讲解员,谱写《红色之梦》校歌,创作《红色之梦》汉剧等。二是追寻红色足迹。学校先后组织师生探访瑞金、遵义、井冈山等革命圣地,走进红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李先念纪念馆、辛亥革命纪念馆、董必武广场等地,重温红色故事,感悟红色精神。三是打造红色品牌。举办“舞动青春之梦,唱响延安精神”主题艺术节、“展现青春风采,传承历史文化”课本剧大赛,开展“发扬校训精神,践行志愿服务”特奥融合活动、“红色传基因,奔跑壮征程”毕业季活动等,让中华民族精神、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学校目前已与延安中学、井冈山中学等十所学校组建红色教育联盟,共同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

  下一步,武汉中学将通过校园文明创建工作,让董必武同志亲立的“朴、诚、勇、毅”四字校训所蕴含的育人为本、育人为先的教育思想得到发扬光大,让学校以“朴、诚、勇、毅”为核心内涵的人格教育办学理念更为鲜明,让“学校姓学、课程够学、教师研学、社区促学”的面向未来的现代化“学本校园”更早到来。

责任编辑:李欢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