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琳:江夏小贩亲切称他“城管兄弟”

A-   A+
发表时间:2020-11-12 10:07    来源:湖北文明网

介绍工作渡难关 自学手语来交流 搭起便民服务点

江夏小贩亲切称他“城管兄弟”

潘琳与张国华、余冬林夫妇交谈

  

修鞋匠见到潘琳直呼兄弟

  

环卫工免费过早

  “大兄弟来了,快请坐。”9日,江夏区军民巷口,57岁的残疾修鞋匠王庆华看到一个身着城管制服的队员,热情地打着招呼。

  “最近生意还行吧。”城管队员一笑脸,“我帮你做一个柜子吧,好存放补鞋家伙什,用不着天天往家搬,多方便。”

  “不好意思再麻烦你了,我自己想办法。”这名城管叫潘琳,是江夏区城管执法局的队员,善于柔性执法,乐于帮助困难小贩,小贩们亲切地称他为“城管兄弟”。

  疫情造成生活困难 帮助小贩夫妻找工作

  9日,在江夏区纸坊街唐墩街,张国华、余冬林夫妇正在对小巷的道路进行清扫保洁。

  他们曾是占道经营对粑小贩,从事环卫工作,才半年多时间。此前,他们一直在新北街巷内,推着三轮车,生炉架灶做对粑。

  因为占道经营,潘琳多次劝导,请他们不要把摊子支在巷子口,影响行人与交通。

  起初,他们认为潘琳是为难他们,与他打起了游击战。但潘琳不急不恼,既不掀摊子,又不踢炉子,反而建议他们将小摊移到巷子宽敞的地方,在不影响行人的情况下,继续卖对粑。

  “摊子虽小,却是一家4口的生活来源。”余冬林说,遇上这样的城管,蛮幸运,“在我们心里,早把他当成是大兄弟一样。”

  年初疫情来袭,他们不能再上街支摊了,失去了唯一的经济来源,正在谈研二的儿子,每月1000多元的生活费也无着落。

  4月29日,潘琳在小区门口,碰到了一筹莫展的张国华夫妇。

  “大兄弟,能否帮忙找个工作救急啊!”余冬林焦急地说,现在又不能占道卖对粑了,家里没了收入来源。

  “家里还供着一位在读研究生,这个关键的时候,得帮帮他们。”潘琳四处打听得知,一家环卫公司需要环卫工,便向该公司负责人进行了推荐。

  5月1日,张国华夫妇双双上岗,从早上4点至晚上8点,负责清扫保洁纸坊街唐墩街周边小巷。

  “工作虽然辛苦,但我们两人一个月可拿4300元,除了给儿子1000多元生活费,还有一些结余。”9日,余冬林告诉记者,多亏了潘琳大兄弟的帮助,才渡过了难关。

  自学手语“对话”聋哑小贩 引导占道水果摊进便民点

  阮春(化名)是一名越南女子,与江夏区纸坊街一名男子结婚。为了生活,丈夫买了一个板车,帮助她进货,让她走街串巷售卖水果。

  因为占道,潘琳劝导她时,她手舞足蹈,双手比比划划,无法沟通。经过打听,得知阮春是越南籍,聋哑人。

  2012年6月,在一次巡查时,潘琳发现阮春在纸坊街老办公楼前占道摆摊,还没等他上前,阮春推着板车就跑。

  “她可能以为我不让她摆摊。”潘琳说,其实我是想告诉她,她可以到江夏城管设立的便民服务点内摆水果摊,既不占道影响交通,又不会让她丢饭碗。

  怎样才能与她沟通交流呢?潘琳想到,自己学手语,就可以与她对话了。

  于是,他跑到书店,买回了几本书,对照书上的图示,进行比划。为了提高自己的手语能力,他时常观看央视《新闻联播》中的手语,基本掌握了用手语进行日常对话的能力。

  10多天后,潘琳在江夏一初门前,再次碰到阮春。他用手语比划说,“你四处卖水果很辛苦,我想请你到便民服务点去卖水果,不收你的摊子。”

  这一次,阮春没有推着板车跑,而是与潘琳进行了“对话”:“便民点在哪里,远吗?”

  “不远,我带你去看看。”

  阮春将信将疑地点了点头。

  潘琳将阮春带到纸坊街道新兴街与古驿道交会处,这里是一个十字路口,人流量大。“你今后可以在这里摆摊卖水果。”

  阮春十分开心,给潘琳竖起了一个大拇指。从此,她再也没有四处占道卖水果了。

  搭起雨阳棚 为修鞋匠遮风挡雨

  57岁的王庆华,左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为了生计,30年前,他在江夏区纸坊街军民巷的巷口,支起了一个露天修鞋摊,日晒雨淋,十分辛苦。

  此后,在王师傅周边,陆续有修锁匠、修表匠和修鞋匠与他为邻,形成了一个修理点。他们为了遮阳挡雨,扯过棚子,撑过伞,但因为巷子口较窄,影响行人与车辆出行。

  “起初,潘琳总提醒我们不要挡道。”王师傅说,但不撑把伞遮遮太阳,挡挡雨,人受不了不说,生意没法做。

  2017年,王师傅与潘琳拉家常时说,“我们几个臭皮匠,能否沿墙根搭个雨阳棚?”潘琳听者有意,于是将王师傅等几位占道情况向纸坊城管中队及局领导进行了汇报。

  原来,本着城管为民的宗旨,江夏城管多年来,开辟了多个便民服务点,既方便了市民修修补补和购物的需求,又为弱势群体提供了就业渠道。潘琳的建议,很快得到了江夏城管与纸坊街道的认可。一个多月后,一个长约10米,宽约3米的雨阳棚在墙根上安装起来,上面写着“便民服务点”。王师傅高兴不已,“既不会挡道,又淋不到雨,还可以安心修鞋了。”

  10日,记者在王师傅的摊位前坐了不到10分钟,就有几位市民前来换鞋底,生意不错。刘女士告诉记者,王师傅的手艺最棒,收费也公道。而王师傅却说,这还是他的城管兄弟潘琳关心的结果。

  潘琳要帮他置一个可以存放修鞋机的柜子,王师傅却说,“真不好意思再麻烦我兄弟了,我自己想办法。”

  拉面馆为表谢意 免费请环卫工过早

  每天早上7时左右,总有几名环卫工,在江夏区江夏大道梅南小区旁的一家拉面馆过早,而面馆近2年来,不收他们一分钱。这其中,有一段感人故事。

  2007年,来自青海的撒拉族青年韩索力么乃,在这里开了一个叫化隆牛肉拉面馆,沿街餐饮店有30余家。但面馆门前,约有30多个小贩占道经营,影响市民出行和正规店面的生意。为了抢生意,小韩等餐饮店主被逼出店外经营。一时间,道路十分拥堵。

  2018年,时任庙山城管副中队长的潘琳,他带队进行劝导宣传,并将小贩们引导到美食一条街上,允许他们在不影响行人与车辆通行的情况下,在规定时间内,可以经营。很快,小韩拉面馆门前,再也没有占道经营,他们退回店内经营,生意又好了起来。

  “生意好了,我得感谢城管兄弟潘琳。”小韩告诉记者,他来到武汉,得到多方的关心与照顾,便想着回报社会。当时,看到环卫工人顶风冒雪清扫保洁,感觉他们很辛苦,于是,萌生了免费请周边的环卫工过早的想法。

  小韩将这个想法告诉了潘琳,得到了他的积极回应。2018年12月28日,小韩煮了一大锅水饺,端给环卫工人师傅们吃。并承诺,他们来店里过早免费。从此,每天都有几位环卫师傅们前来过早。(楚天都市报记者 卢成汉 通讯员 卢德斌 陈磊 陶蜜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 邹斌)

责任编辑:何霄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