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汉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启动 打造15分钟志愿服务圈

A-   A+
发表时间:2020-10-29 08:28    来源:湖北文明网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

  今年以来,武汉市汉阳区强化党建引领,深入实施“区域化、网格化、信息化”三化党建工程,10月28日,汉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式启动,“平战结合”四级志愿服务队全覆盖,以赛促练助力志愿服务专业化,扩大“汉阳好人”圈引领文明风尚,创新志愿服务模式和机制,打造15分钟志愿服务圈。

  知音汉阳,文明流淌。一座“志愿服务之城”,正在这片知音文化发祥地、中国近代工业文明兴起地上崛起,一张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汉阳造”名片越擦越亮。

汉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启动现场,“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张玉欣分享抗疫故事,发出志愿服务倡议。

  党建引领 平战结合

  志愿服务队平时服务战时应战

  “当时许多志愿者都是‘00后’,武汉是我们工作生活的城市,我们想贡献一些微薄的力量。”活动现场,“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张玉欣分享自己的抗疫故事,发出志愿服务倡议,将大家又带回到那段刻骨铭心的战“疫”岁月。

  “汉阳区能打赢疫情阻击战,和全区上下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密不可分,而汉阳志愿服务最大的特点,就是红色引领。”汉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疫情期间,该区2万余名党员、1万余名志愿者坚守在战“疫”一线,成立230个临时党支部和群众工作队坚守一线阵地,始终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疫情最紧张的时候,社区工作者、物业人员、下沉干部、党员和志愿者近百名人员,共同负责社区封控和居民保供工作。”江欣苑社区书记胡明荣说,今年4月,随着武汉逐步复工复产,下沉党员和志愿者分批撤离,社区第一时间招募党员居民,成立金晖党员志愿服务队,接力进行社区防控工作。

  4月26日以来,结合战“疫”经验做法,汉阳区强化“党建+志愿服务”理念,向116个社区选派社区“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社区主任助理三支队伍,建立覆盖区、街、社区、网格的四级志愿服务体系,为基层治理注入更多红色力量。

  8月28日,在琴断口街紫荆花社区“第一书记”的建议和组织下,社区“红印章志愿服务共同体”试点项目启动,8支志愿者服务队成立。“首批已招募志愿者百余人。”该社区书记程红军介绍,疫情以来,3个下沉单位、7个共建单位,还有多家爱心商户和志愿者们都在共同服务社区,同心战“疫”。此次“红印章志愿服务共同体”试点项目,将下沉单位、共建单位、辖区商铺资源充分整合起来,结合社区实际需求,明确8个方向的志愿服务内容,发动下沉单位党员、在职党员、物业、业委会以及社区党员干部群众,加入到8支志愿服务队伍中,搭建多样化志愿服务矩阵。

  “这三支队伍是加强社区治理、下沉常态化的一个创新之举,成为推动社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汉阳样板。”湖北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郝国庆说。

  “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汉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中心将统筹全区新时代志愿服务工作,重点突出以志愿服务形式,开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文明实践活动,推动志愿服务队伍壮大和应急力量整合储备,不断提升志愿服务水平和应急处突能力。

  活动现场,“英雄之城 志愿之光”——2020武汉有我·知音文化节短视频征集大赛同步启动,通过镜头展播,围绕抗疫精神、志愿服务、城市风光、都市烟火、知音见闻等五大主题,讴歌武汉人民拼搏奋斗、牺牲奉献精神的正能量故事,提振大众对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大赛征集时间从10月28日至11月28日,设有多个综合奖、单项奖,奖金总额5万元。

汉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引进VR红色教育,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

2020年汉阳区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决赛吸引上十万人次参与投票。

  以赛促练 专业支撑

  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助推城市文明提升

  平战结合的背后,需要专业化支撑。近年来,汉阳区“以赛促练”,进一步培育志愿服务队伍,完善志愿服务长效运行机制,扶持专业志愿服务项目,推动志愿服务组织规范发展,保障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促进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10月22日,在25个路演选手的参赛宣言中,2020年汉阳区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决赛线下路演与线上直播同步开启。10月19日至21日,在决赛网络投票期间,网页浏览量数高达27万,总投票数超10万次。决赛路演当天,线上直播观看达4万人次,累计点赞2.5万人次。

  最终,大赛决出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5个及优秀奖15个,在汉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启动现场颁奖。

  “如果架空层都能找社区、公益机构做成邻里空间运营,居民群众都能自发的爱护小区环境,参与社区治理,还愁没有志愿者参与吗?”“千平空间共建计划”社区公共资源兑换探索项目获大赛一等奖,牧笛社工汪阔林介绍,该项目是本土社工机构牧笛社工,结合创建全国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试验区目标,整合省、市、区党员下沉资源,推进社区公共资源开放试点,依托社区需求清单,通过民主议事,制定社区公共资源、服务积分兑换标准,引导下沉党员、志愿者、社区社会组织建立微公约、微项目,解决社区公共服务空间闲置问题及特殊居民需求的常态化支持问题,进行社区公共服务空间的共建、共治。

  永丰街道龙磨社区“闪电天使”应急志愿服务项目获大赛二等奖。该社区书记杨黎介绍,在疫情期间,社区招募了139名志愿者,其中,包括77位疫情防控志愿者,62名医务工作者,他们自愿承担防疫任务,成为社区抗疫战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社区以防疫应急志愿服务队为基础,成立“守护者”应急志愿服务队,继续服务社区居民,协助社区执行社区封控、发热病人送诊、关爱帮扶、突发疾病应急救援等工作,并积极宣传防疫、急救健康知识。

  据介绍,本次大赛于9月正式启动,近百个优秀项目参赛,内容涵盖应急救援、卫生健康、互助关爱、心理疏导、理论传播、青年突击、文化服务等多个领域,在全区掀起浓厚的志愿服务热浪。

  汉阳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起,该区累计投资600余万元建设及运营区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为社会组织提供人才培训、组织孵化、项目研究、政策咨询、组织评估、资源对接、理念宣传、志愿激励、创意交流、注册辅导等服务。

  目前,汉阳已连续举办三届社会创新大赛、公益创投大赛和两届社区志愿服务大赛,36家社会组织及项目孵化出壳、79个优秀项目获扶持金落地实施、孵化培育专业社会组织11支。截至今年7月31日,“十三五”期间共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1800余个,数量较“十二五”期末增加了3.2倍,培育发展社会团体51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85个,社会组织备案1572个。持续孵化培育新兴社工机构,全区成立社工机构30家。现各社区与社工机构中,累计取得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职称461人。

  2020年,在汉阳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的基础上,优化资源配置和功能分区,建成汉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织孵化基地,将围绕扶贫、扶老、助残、助学、疫情防控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者们在汉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共享办公。

  一个善举 一个标杆

  “汉阳好人”圈不断扩大引领文明风尚

  与此同时,“汉阳好人”圈也在不断扩大,以好人精神引领一城文明新风尚。

  汉阳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的“汉阳好人”评选活动分为两部分:一是汉阳区44名被评为全国、省、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的同志,可直接获评“荣誉汉阳好人”,其中包括获全国荣誉4人、省级荣誉15人,市级荣誉25人;二是从今年2月至9月收到的百余份“汉阳好人”推荐信中,选出25名候选人参与网络投票,其中包括爱岗敬业类6名、抗疫先锋类8名、孝老爱亲类1名、诚实守信类1名、助人为乐类5名、志愿奉献类4名,最终将结合专家评审结果,将于11月初评出12名“汉阳好人”。

  一个好人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善举就是一个标杆。

  如今,“汉阳好人”评选活动已连续举办多届,通过群众推举、群众宣讲、群众评选,一个个好人在群众们的交口称赞中涌现出来。

  2018年12月5日,2018年度“汉阳好人”颁奖盛典在琴台大剧院举行,过千人现场为10名获奖者点赞。“我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每个月500元零花钱,我就用在帮别人义务维修电器上。”74岁的老党员毛訇基提着工具箱走上“汉阳好人”颁奖台时,台下观众掌声雷动。他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响应“学雷锋做好事”号召,在工作之余帮街坊四邻维修电器,退休之后更是热心快肠担当社区志愿者,义务帮群众换灯走线、家电维修,不但不要钱,还自掏腰包换零件。组委会对他的颁奖词指出,汉阳建桥街是“拼搏奋斗、开拓创新、精益求精、奉献为民”的“红桥精神”发源地,群众称赞他是“红桥的钢梁”,但毛师傅却谦虚道,自己顶多算是“红桥上的红色铆钉”。

  2019年11月29日,2019年度“汉阳好人”先进个人与集体名单出炉——王小琴等10名市民获2019年度“汉阳好人”称号,汉阳区水务和湖泊局排水队金帮红班等2个集体获先进示范型集体,马宝成等13人获“汉阳好人”提名。“‘汉阳好人’这份荣誉让我们觉得特别自豪。”2013年“中国好人”、汉阳铁女陈春芳创建的陈春芳社会工作服务站,免费给康复儿童提供家庭康复环境模拟和心理疏导,受益家庭上万个,获评该年度的“汉阳好人”先进示范型集体。

  “‘汉阳好人’辈出,队伍越来越壮大,我们将继续用行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让汉阳好人精神成为助推汉阳经济文化发展的生产力。”“汉阳好人”评委陈春芳如是说。

在汉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知音共享空间,志愿服务团队进行分享交流。

  线上线下 全城联动

  汉阳打造15分钟志愿服务圈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接力者、卫生健康、应急救援、互助关爱、新时代文艺轻骑兵、青年突击队、心理咨询……活动现场,汉阳区七大专项志愿服务队伍、11支街道区域类志愿服务分队获授旗。

  “这七支队伍是汉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47’组织体系的‘7’。”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347”组织体系中的“3”是指搭建区设中心、街道设所、社区设站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三级组织架构”,“4”是指建立区级总队、街道分队、社区中队、网格小队的“四级志愿服务队伍”,实现志愿服务全覆盖。

  “‘347’组织体系正是在过去多年的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该中心将发挥统筹作用,引导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新社会阶层等成立志愿服务组织。加强联络服务指导,有序引导志愿服务群、爱心群等志愿服务组织规范发展。依托教育、科技、民政、司法、生态环境、水务、交通运输、园林、市场监管、商务、文化旅游、卫生健康、退役军人、应急管理等部门,统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力量,建立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医疗、救灾、法律援助、江河湖泊保护、水上救援、动植物保护、心理疏导、救护转运、后勤保障等专业志愿服务队伍。

  “不久的将来,一城汉阳人,半城都是志愿者。”汉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区成立志愿服务队438支,实名注册志愿者12.4万人,发布志愿服务项目5800余个,累计服务时长达135万小时,志愿者数量、占比及活跃度,均位列武汉市第一方阵。

  下一步,汉阳区将发挥陈春芳助残志愿服务、金帮红排水队、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接力者、“爱水护湖”志愿团队、长江救援志愿队等汉阳特色志愿品牌示范效应,创新志愿服务模式,培育和巩固一批有广泛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建立志愿者星级认定制度、健全完善志愿服务激励回馈机制、推行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积分制”等志愿服务时间储蓄机制,助力志愿服务开展;完善“群众点单、精准派单、反馈评单”机制,运用大数据和推荐算法,依托全国、全省志愿服务信息平台,探索线上一键点单、智能派单,促进线上线下精准对接,打造15分钟志愿服务圈。(湖北日报 文/图:刘晶晶 黄璜)

责任编辑:李欢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