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江陵县移风易俗深入人心 节地生态彰显文明

A-   A+
发表时间:2020-10-12 09:39    来源:湖北文明网
  
  
  
 

仙鹤人文纪念园

  

  组织集体祭祀活动

  

  资市镇蛇家渊生态公园  

  晚秋时节,荆州市江陵县资市镇集镇新区大道,一阵悠扬婉转的二胡声伴着淡淡荷香随风飘散。这里是蛇家渊湿地生态公园。三五成群的周边居民晚饭后在这里散步赏景、休闲娱乐。数万平米水面,波光粼粼,岸边绿树成荫,银杏、香樟、朴树、梅花,树下草木葳蕤,一条条石板小径因势环绕。谁能想到,这里也是一座辐射全镇、缅怀先人的陵园。

  江陵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日新月异的城乡面貌、稳步提升的综合实力,彰显着这座滨江新城的活力与潜力。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绿色乡村建设的全面推进,解决当地殡葬领域的诸多问题,列入县委县政府的议事日程。全县近10万座零散坟头挤占了绿色发展空间,现有村级公墓分散化和石墓化问题严重,农村丧事活动鸣鞭烧纸与大操大办还有一定存在……为此,40万江陵人吹响了殡葬综合改革的号角——

  因地制宜 坚定改革发展方向 

  民生无小事。江陵县经积极努力作为,成为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及湖北省公益性节地生态公墓建设改革试点。县委书记、县长挂帅,参与改革设计,重大问题现场拍板,关键细节紧盯过问,着眼大格局、谋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确保了改革不偏向。

  近年来,该县改革试点工作专班先后赴安徽、四川、陕西、山东以及省内武汉等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结合江陵实际,制定出台《江陵县殡葬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确定以“绿色、生态、惠民”作为核心价值取向,以“四个全域”为总体目标,以节地生态公墓建设为突破口,统筹谋划、分类指导、整体推进。

  该县提出,要在全域范围内消除散葬墓,所有墓葬一律进公墓;将全域范围内所有公墓建设或改造成为节地生态公墓;在全域范围实施“三禁”(禁鞭、禁烧、禁塑),实现群众祭祀生态化;全领域实现惠民殡葬,所有新亡人员可以无差别拥有免费公益性墓地。同时,高标准编制《江陵县节地生态公墓布局规划》,改变以村为单位建设公墓的现状,确定以乡镇为单位规划建设公墓,严格落实“10+10”总量控制方案,即在全县新建10处、生态化改造10处节地生态公墓,实现全县公益性节地生态公墓全覆盖。

  万事开头难。如何让群众理解并接受?江陵县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引导,广泛听取老党员、代表委员等社会各界意见,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全县殡葬综合改革取得了良好开局。

  创新实践 打造文化园林公墓 

  走进位于该县熊河镇民主村的仙鹤人文纪念园,生态新风扑面来。

  这座全新规划建设的公墓占地98亩,服务县城区及周边三个乡镇近20万群众30至40年的丧葬需求。园区绿化面积超过60%,一期40亩已建成生态墓7500多座,园内“见林见绿不见墓”,完全是一幅休闲风景园林景象;北侧二期58亩栽植幼苗将逐年成林,满足公墓远期规划建设需求。

  这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墓园。园内上万株、数十种树木挺拔青翠,树下绿草茵茵,其间掩映着一块块小小的卧式石碑,每块石碑占地不到0.3平方米,上面镌刻着逝者的信息,和谐地融入园区整体环境。

  据该县民政局局长王强现场介绍:“将始终秉持建墓先建园理念,尽量保留原有自然和人文景观,科学合理设置功能分区,忠实践行‘见林见绿不见墓’设计思想,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空间。”

  王强指着一处墓穴说:“这些墓穴采取预制榫卯结构,是我们的创新成果,在建设成型的园林景观内点状分布安装,每座墓穴占地面积限制在0.3平方米以内,碑面信息化手段加载,真正做到了占地小、石材用量少、安装方便、文明简朴,受到群众认可。”

  园区中间小山包上有一座凉亭,亭中有一块石碑。凉亭周围栽植着银杏、茶花等花木,花草树木间修建着一圈圈生态墓穴,这里专门用于安葬烈士、英模以及为江陵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典型人物。它与正在建设中的九龙山生命文化主题公园一起,传承殡葬历史文化、展示地方特色风土人情,营造着尊重生命、保护环境、向上向善、崇德敬贤的浓厚文化氛围,也将成为该县一处新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与此同时,江陵县加快对规划范围内传统墓区进行生态化改造,拆除墓区内水泥地面、超用量标准的部分石材,填土补绿、文化入园。据统计,目前全县已完成拆除传统石墓复绿289座、生态化改造2364座。三湖农场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将1300多座立式石碑改成卧式石碑,统一规格和样式,石碑两边栽植含笑、石楠等灌木,群众前来祭扫时,纷纷为改造后的生态环境点赞。

  惠及群众 丧葬负担大幅降低 

  在完善殡葬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江陵县出台系列惠民政策,努力为群众减轻负担。

  牢牢把握全县殡葬设施的公益属性,全县所有新亡人员均可无差别进入免费公益性墓地。公益性墓地建设成本政府全额买单,每座双穴墓位群众负担管理维护费用定价为2400元/20年,但目前实际只按1600元收取。对烈士、英模、对江陵有突出贡献的典型人物,以及低保、特困等困难群众,实施完全免费安葬。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时,全县保留1处政府经营性公墓,实行差异化服务,满足少数群众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用经营性公墓的收入弥补公益性公墓收入之不足,最终惠及群众。

  实行城区集中理丧,在重点中心乡镇布局殡仪服务站,通过逐步、分类免除基本火化费、公墓建设成本费、吊唁厅、告别厅租金,租借花圈等丧事用品,控制丧事活动项目及规模,“三禁”后相关用品减少,集中理丧平均安放天数减少,腰鼓队、接送车队等免除,餐饮价格管控、低价位提供家属住宿等措施,使群众丧事活动支出负担大幅降低。据抽样调查统计,群众支出负担平均降低65.8%。

  组织公祭代祭活动。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猝不及防,墓地实行全封闭管理,但清明节仍有不少群众前来祭扫。面对疫情防控及群众需求之间的矛盾,江陵县政府在全力劝返的同时,及时在仙鹤公墓组织开展大型公祭活动,并为希望到园区现场祭奠的群众提供代祭服务,受到群众广泛好评。与此配套,该县大力推进智慧殡葬建设,积极为群众提供“云祭祀”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移风易俗 倡导殡葬文明新风 

  该县实行建管并举、疏堵结合,持之以恒整治殡葬领域突出问题,引导移风易俗,倡导丧葬新风,稳步提升殡葬事业“软实力”。

  2018年9月起,全县新亡人员一律进公墓安葬,同时稳步有序开展规划区外村组公墓、零散坟头迁移。截至目前,全县3个乡镇已基本消除散葬墓,其它乡镇任务完成率均达30%以上。该县迁坟平坟决不搞强制命令,完全依靠党员干部带头、群众自觉,整个过程没有发生一起影响稳定的事件。

  2018年清明,三湖农场清水口分场李女士一家同往年一样,买好香烛、鞭炮、塑料花和清明吊子(一种塑料做成的丧葬用品、插于逝者坟头)等物品后,前往天寿公墓祭祀先人。她们来到公墓门口,被公墓管理人员拦了下来。工作人员一边礼貌地对她们进行宣传劝说,一边用一束鲜花换下其带来的塑料花等祭祀用品,李女士一家最终欣然接受。

  多年来,该县持续开展春节、清明等重大祭扫活动期间的禁鞭、禁烧、禁塑多部门联合专项行动。该县文明办、团县委、民政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文明祭祀的倡议书》,制作文明祭祀公益宣传短片,全方位凝聚移风易俗正能量。

  目前,该县城区公墓区“三禁”工作目标已经实现,基本杜绝封建迷信活动和低俗演出,全县鲜花祭祀、网上祭祀等文明祭祀方式渐入人心。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通过主动解决辖区零散坟头迁移问题,最终可以减轻政府发展用地迁坟财政负担2亿元以上。通过建设节地生态公墓,可以节约耕地2800多亩,并增加集中连片林地500亩以上。通过大幅减少石材用量,全县12.24万座墓可以减少石材用量7.22万立方米。这是江陵殡葬综合改革的成绩,更成为践行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个缩影。(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王炯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