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创新特色亮 潜江大笔书写乡村振兴答卷

A-   A+
发表时间:2020-10-12 09:46    来源:湖北文明网

  

  

  湖北旅游名街——潜江生态龙虾城

  

  潜江龙虾科普教育中心(龙展馆)

  

  美丽乡村——熊口农场万家岭社区 

  乡村振兴战略鼓帆劲发,金色田野洒满希望,农村农民的人居环境干净整洁,村里村外笑语欢声盈盈……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乡村画卷,正在潜江广袤大地徐徐展开。

  湖北省乡村振兴战略“首考”成绩出炉,潜江等10个县市被评定为“优秀”等次。潜江正凝聚各方力量,精雕细琢、镌刻乡村振兴宏伟蓝图,乡村振兴的热潮在这片热土上奔涌。

  建设虾稻产业集群、擦亮“生态绿城”金字招牌、发展产业扶贫“造血”功能……潜江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在农村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乡风建设、基层治理、生活改善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打造一个乡村振兴的潜江样板。

  规划先行举措强  绘就乡村振兴蓝图 

  如何在乡村振兴的大文章中书写潜江作为?潜江交出的答卷中,着眼全局抓统筹摆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

  “五级书记”抓牢乡村振兴之责。“雁飞千里靠头雁。”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把这盘大棋走好,需要一级一级形成合力。潜江市委书记吴祖云担任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组长、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各镇(区、办事处)党委书记对号入座,认领到事,责任到人,带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推进项目建设落地落实。全市形成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领一级干的良好局面,形成了市、镇、村三级党组织书记抓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有了责任分工,把乡村振兴作为“一把手工程”,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避免“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规划先行筑牢振兴之基。潜江市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2018年底,制定了《潜江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35年)》,并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面进行了细化,出台了专项实施方案,建立了乡村振兴战略项目库,启动了33个项目,争取国开行授信120亿元。

  资金投入保障振兴之路。为了加强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潜江对涉农资金优先保障,探索建立涉农资金多渠道筹集机制,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综合利用,强化涉农资金动态监管。全市涉农项目2019年决算数10.57亿元,同比增长5173万元,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宜居宜业、农民生活富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为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截至2019年12月末,全市涉农贷款占比64.7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68%)41个百分点。

  竞争机制激活振兴之能。为了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潜江在媒体平台开辟专栏,宣传报道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展情况。组织专班对各地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1号文件精神情况进行调研督办,并将督查情况及时通报全市,促进工作落地落实。

  产业创新特色亮  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产业兴,则乡村兴。潜江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北依汉水,南临长江,地处汉江下游,境内河渠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然而,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耕种水稻,亩平收入1000元左右,想让农民富起来,需要在特色产业上下功夫。

  自2001年起,潜江不断摸索创新,转变生产方式,探索出了由最初的“虾稻连作”综合种养“一稻一虾”发展到现在的 “虾稻共作”生态种养高效模式,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在潜江熊口镇赵脑村虾稻共作基地,万亩“回”字型虾稻田映入眼帘,这道源于潜江的“虾稻共作”风景,如今已经在全国诸多省份推广开来。虾稻产业和谐共生,以虾带粮,同步增产,农民增收,由过去的亩平收入1000元提高到现在亩平收入7500元,“虾稻共作”更被誉为稻田综合种养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典范。

  在王场镇前进村的贫困户家中,种植“潜半夏”的农民已经尝到甜头。在这里,种植半夏既有政府的政策支撑,又有新型经营主体的技术指导、销售兜底,一年两季亩平收入7000余元,成为当地不少家庭增收致富的一把“金钥匙”。

  产业发展正成为潜江乡村振兴的撬动点。潜江正在大力打造特色产业,持续深化“南红北绿”产业发展格局,在水田区推广“虾稻共作”等模式,旱田区推广半夏、大豆、艾草与蔬菜连作、轮作等模式,突出建设潜江虾稻、“潜半夏”等特色主导产业集群,找准振兴发展的发力点。目前,潜江全市“潜半夏”种植总面积9000亩,总产量2700吨,产值9450万元。“潜半夏”被评为全省首批道地药材“一县一品”优势品种。

  2019年,潜江建成高标准“虾稻共作”基地80万亩,小龙虾养殖产量14.38万吨,年交易额超过80亿元,虾—稻全产业链综合产值420亿元,成为引领潜江经济的支柱性大产业。同时,着力打造“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开展“潜江龙虾”走进香港、纽约联合国总部、世界军运会等活动,推升品牌知名度、影响力。“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以227.9亿元,蝉联全国第一。

  今年,潜江着力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通过直播带货、举办“一节一会”、潜江龙虾走进上海等活动,有效破解了“潜江龙虾”销售难题,助力产业加速重振。上半年线上线下销售对接活动累计销售潜江龙虾产品约2.2万吨,销售额逾11亿元。

  此外,潜江还借助虾稻产业优势,推出具有地域特色的虾稻农业自然景观观光、钓虾等农事体验,将农业养殖点、虾谷360销售点纳入游学旅行线路。

  产业发展兴旺,农民的荷包也鼓了起来。2019年,潜江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494元,同比增长9.54%,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生态宜居秋色好  刷新乡村振兴颜值 

  走在提升改造后的潜江市周矶管理区五七大道上,桂花、红叶石楠、红檵木球、火棘球、栀子花等争香竞艳。射灯、景观灯、照明灯有序排列,车行道、人行道、绿道干净整齐、井井有条,“同走平安路,共创文明城”等文明标语随处可见,这里的面貌焕然一新。

  越来越美丽的地方还有很多,潜江市泰丰办事处勤俭村垂柳依依草木芬芳,以前黑水翻腾的沟渠如今波光粼粼,水清、岸绿、景美,成为市民休闲钓鱼的新去处。

  改善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标浙江“千万工程”,潜江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做好农村“厕所革命”、村级生态公墓建设、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村庄绿化美化、村容村貌整治、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加快治理农村“脏、乱、差”现象。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围绕“拆、改、清、洁、绿”工作要求,打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

  改善环境,资金保障是关键。潜江加大投入力度,筹资40亿元重点对318国道沿线、高铁沿线、东荆河沿线等三纵三横区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春季、夏季、秋冬战役。筹资3188万元实施“四清一改”,清理积存垃圾4万吨,清理塘堰750处,整治残垣断壁1700处,清理露天堆积废弃秸秆6000吨。筹措资金4838万元,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精准收运和分类试点,全市332个行政村环卫保洁实行市场化外包。农村“厕所革命”取得阶段性进展,累计整改完成农村户厕5.6万座,农村公厕418座。

  实施乡村振兴,潜江用真心,拿出了一揽子惠民、利民举措,让绿的空间、清的水质、蓝的天空成为常态。完成特色小镇发展规划,启动城镇功能提升工程,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荣获“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等称号,老新镇秀河村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成功创建省级生态镇9个,省级生态村73个。

  环境好了,蓝天白云成为生活常态。一批以亲子教育、农耕体验、生态观光、乡村民宿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产品迅速走红。2019年潜江市入选湖北省100个必驾最美打卡地。

  山美水美人更美。近年来,潜江市在村镇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的实践活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实践的生动局面。同时,定期组织开展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推选及学习宣传,让文明新风吹遍乡野。

  党建引领风帆劲  打造乡村振兴引擎 

  潜江市老新镇三合村驻村第一书记康利书包里面装着三个本子:一是做好每天驻村工作日志的笔记本;二是随时翻阅学习政策读本;三是精准扶贫到户到人工作手册。

  三个本子,三件事,带来了三合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因为有了像康利书记这样一大批党员干部,扎根在基层,奋战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潜江市332个行政村才能实现精准脱贫、奋斗在乡村振兴的路上。

  办好农村事情,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关键也在党建引领。农村党组织是党的最基层组织,是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最基础的领导力量是广大农村党员。

  抓住“牛鼻子”。紧紧抓住“关键少数”,潜江市选优配强村级班子,深入推进“党建+”模式。强化选派(聘)书记、贫困村第一书记管理,推进村党组织书记市级备案管理常态化制度化。领导班子成员全部挂点联系贫困村党支部,各市直单位“一把手”全部选派担任“名誉书记”,近千名区镇处干部全部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对全市2600多名党支部书记进行轮训全覆盖。实施“村级后备干部培养选聘计划”,选聘50名大专生到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主任)助理,提升村后备干部队伍质量。

  构建“快车道”。全面强化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功能。开通“67-12980”(一按就帮您)党群服务热线,接群众来电3000多起,办结率95.2%、回访满意率97.6%。实施“红色物业”工程,招聘50名大学生指导居民小区成立党支部和业主委员会,深入开展“双报到双服务”活动。实现了党员群众对接“零缝隙”,解决问题“零懈怠”,服务群众“零距离”。

  深耕“责任田”。探索实施基层组织“廉政岗哨”工程,严肃查处侵犯农民利益的“微腐败”。全市建立廉政哨所536个,配备村级纪检委员697名、纪检信息员3146名,实现市、镇、片、村、组纪检监督全覆盖。廓清了农村基层政治生态,有效增强了党委政府的公信力、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潜江在全力决胜脱贫攻坚之际,聚合乡村振兴磅礴力量,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一片片涌动生机的田野、一个个秀美整洁的村庄、一家家忙碌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都在释放着崭新的活力,为潜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王炯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