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微光书写英雄篇章 武汉江汉区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A-   A+
发表时间:2020-09-22 09:21    来源:湖北文明网
 

  4月13日,武汉市江汉区多闻社区,志愿者为居民测量体温。(蔡俊 摄)

 

  4月24日晚,加紧改造的江汉路步行街交通路,街边的夜市开始营业。城市的烟火气息正逐渐蒸腾起来。(蔡俊 摄)

 

  6月6日,武汉市江汉区happy站台美食购物广场,市民品尝特色美食。(蔡俊 摄)

     

  2月5日,武汉江汉方舱医院,医护人员用办公椅推着行动不便的患者前往病房。(柯皓 摄)

    2020年,注定刻骨铭心。

  本该其乐融融辞旧迎新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面对这起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全力以赴,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使命担当,打响了一场气壮山河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武汉人民坚定扛起疫情防控责任,全面落实“战时”各项机制,科学防控、精准施策,有效阻击疫情蔓延。江汉人闻令而动,逆行出征,枕戈待旦,以担当之勇、奋斗之志,在挑战中挺起不屈的脊梁,书写下抗疫精神的江汉阐释。

  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院长熊念冲了!在他的带领下,该院成为全市最先完成改造、投入使用的定点医院;

  江汉区城管执法局质检一队环卫工满彩美冲了!与她一起的11人搏命按下红手印,挺身进入抗疫一线保洁;

  江汉方舱医院的临时委员会全体人员冲了!这个仅用两天建成的方舱医院,成为武汉累计收治人数最多的方舱医院……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全面阐述伟大抗疫精神。9月21日,湖北省隆重表彰抗击疫情的英雄们。

  两场表彰,江汉“群星闪耀”。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院长熊念等10多人,荣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急诊内科副主任孙鹏,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江汉方舱医院临时党委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另有一批先进个人与集体获得省级荣誉。

  大战大考铸就伟大精神,英雄气概成就英雄壮举。

  今天的江汉,正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将伟大的抗疫精神转化为疫后重振、浴火重生的信心与决心,决战四季度,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最早开放“生命之舟” 

  收治患者数居武汉方舱之首 

  疫情防控不容半分松懈、挽救生命不惜一切代价。

  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头,江汉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建设方舱医院,全力以赴救治每一位患者,使“应收尽收”“床位等人”成为现实。

  1月21日上午,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接到上级指令,成为武汉市第一批发热患者定点诊疗医院,门诊和病房全部投入新冠肺炎患者救治。

  “顶住,就有希望!”院长熊念迅速带领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紧急开展医院改造工作。

  8小时内将各科门诊改造为发热门诊;24小时内转出在床非发热住院患者310人,分流安置门诊定点患者近2000人;48小时内将医院病床全部改造完成,用于收治发热患者……在全院职工努力下,该院成为全市最先完成改造、投入使用的定点医院。

  确诊的新冠肺炎轻症患者,统一收治到方舱医院。在方舱医院建设没有先例可循、病人收治没有模式参照、医院管理没有经验借鉴的情况下,江汉区委第一时间成立方舱医院临时党委,分类成立4个临时党支部,下设36个党小组,迅速将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不同层级的运行保障人员拧成一股绳,为方舱医院有序、高效运转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从决策到建成,江汉方舱医院仅用了两天时间。2月3日下午5时,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开始改建江汉方舱医院。2月5日下午5时,正式移交武汉协和医院接管运行,当晚9时,收治了第一位患者。

  34天时间里,江汉方舱医院累计收治1848人、转出521人、出院1327人,成为武汉开放床位最多、累计收治人数最多、累计出院人数最多的方舱医院,实现了医护人员零感染、患者零死亡。

  与此同时,江汉区集中优势资源加强重症救治,及时将重症危重症患者集中到综合实力最强且具备收治条件的综合医院。对轻症患者及时收治,尽量减少轻症转为重症。对医学观察发热病人和密切接触者提前干预提高免疫力,尽量减少转为确诊病例。对伴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患者,一人一案、精准施策,努力协调床位,全力以赴救治。

  坚决守牢“第一道防线” 

  4000余党员干部全部下沉社区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为有效控制传染源、遏制疫情传播蔓延,江汉区坚决守牢社区防线,所有小区按照“一门式、硬隔离”要求,一个小区一律只保留一个出入口。

  与此同时,省市区三级4000余名党员干部全部下沉,全面覆盖全区109个社区896个网格,在战“疫”一线筑就“生命长城”。

  56岁的熊威,在江汉区北湖街德望社区门口的蓝色民政帐篷外值守了几个月,左臂戴着“志愿者”的红袖章,右手拿着电子温度计,认真给每个进出小区的人测量体温。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后,德望社区最大的难题就是人手紧缺。社区居民5600人,划分为7个网格,连熊威在内一共只有8个工作人员。许多零碎事务和突发状况,熊威都揽在自己身上,居民打来的电话一刻不停。“98块钱的手机套餐原来用不完,现在连续三个月都超支300多块,电池发烫只够用一上午。”

  江汉区常青街八达里社区共有1.2万余名居民,疫情最严重的时期,社区书记肖汉梅带头冲锋陷阵,在办公室里架起行军床,连续60多天吃住在社区,每天24小时响应居民需求。

  江汉区应急管理局干部徐宏博下沉的青松社区和青年社区,防疫任务非常重。每天清晨,徐宏博背着沉重的喷雾器去社区消毒,上下楼梯,每一个角落都要喷洒到位。疫情暴发后,医院缺乏医用物资,徐宏博经常逐个医院运送物资。有些企业捐赠的物资在武昌区的仓库,徐宏博说,“有时候整天都在开车,忙得根本顾不上吃饭。”

  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把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关口成为疫情防控的重点任务。江汉区着力加强源头管控,扎紧涉外疫情防控的铁篱笆,坚决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同时,坚持常态化防控五级体系,通过建强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建立卡口临时党支部、做实小区(网格)党组织、充实楼栋党小组和党员中心户,全面提升组织化程度。

  在抗击疫情中,江汉区多措并举,力保城区功能与社会秩序运转正常。

  自1月25日第一支援汉医疗队入驻以来,江汉区共接待来自24个省市的55支医疗队。采取负责人领衔、专班服务、综合保障等措施,江汉区“一天两例会、一酒店一专班、一队伍一特色”,贴心服务,高质高效解决医疗队物资供应、运输等突出问题。

  同时,突出重点保障,针对辖区各医疗机构、集中隔离场所、医疗救援人员驻地等重要区域,实行“一点一策”。既做好应急预案,及时应对突发情况,也加强日常巡检,加强对重点区域、复工企业等水电网气巡查检修力度,全力保障正常运行需求,特别是医护人员、商超人员、居民就医等出行保障。

  在疫情“吃劲”阶段,江汉区实行消杀无死角、医废全处理、环境常整治。辖区医疗机构、海鲜市场等重点部位全天持续消毒;居民小区、集中隔离点、集贸市场、市场商超及周边、垃圾转运站、公共厕所、环卫设施及周边区域、下水管道每日开展全方位消杀作业;严格按规范处理废弃医用物资,分类收集后运输至垃圾焚烧厂进行无害化焚烧处理,避免造成二次污染;组织周末清洁家园活动,发动群众清理垃圾、卫生死角,累计出动约2.6万人次。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无数普通江汉人绽放城市荣光 

  江汉,汉口开埠之地、城市之根。这里曾上演无数个“货到汉口活”的神话,今年,又浮现一幕幕与病毒搏斗的生命奇迹。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江汉人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做好自身防疫的同时,以各种形式为疫情防控贡献光与热,展现了不畏艰险、顽强不屈、无私互助的“江汉精神”。

  1月25日,大年初一。上午11点,刚刚从凌晨4点上完早班回到队里的满彩美,接到班长紧急动员令:“现在有这个病(新冠肺炎),医院缺人手,大家看能不能到医院去搭把手?”

  急剧蔓延的疫情,令三镇人人自危。武汉关闭离汉通道,多家救治医院里,病区垃圾骤增,急需添加保洁人员。

  “班长,我去!”瞒着丈夫,35岁的满彩美来不及多想,就在纸上按下了红手印。那一天,在江汉区城管执法局质检一队,搏命按下这红手印的,共有11人。

  心手相连、守望相助,每一个普通人,都活出了英雄的模样。

  2月12日至3月18日,江汉区年轻一代企业家创业商会成员沈聪组建了5人服务小分队,为百名安徽省援汉医疗队提供后勤保障服务。这些90后小伙身兼多职,变身保洁员、物资采购员、厨师、司机等,承包了医疗队的衣食住行。

  白天驾车在空无一人的闹市街道疾驰,深夜奔走在各代购点“备货”……土生土长的“武汉伢”沈聪说,援汉医疗队是抢救生命的“战斗员”,自己就是陪他们冲锋陷阵的“勤务兵”。

  “武汉快点好,我的事业才能再上轨道。”战“疫”期间,36岁武汉餐饮老板李博,自发给医护人员做营养餐,连续87天给6家医院、2个志愿者车队、驰援武汉的海南医疗队送餐,累计送出免费盒饭上万份。

  “口罩一定非常需要!”疫情暴发初期,江汉区民营企业老板任爱华联系山东的朋友发1万只口罩到武汉。货到后,得知武汉各医院医疗物资告急,她立即将口罩全部捐出。“只有武汉快点‘好’了,我们每个普通人的日子才能好过。”

  任爱华开始发动自己的力量战“疫”——价值100余万元的韩国KF94口罩连夜驰援武汉市红十字会;10万只医用口罩和9700套防护服运往武汉各大医院、街道社区;火神山、方舱医院、协和医院等及各医疗队需要智能化设备,火速捐赠华为智慧大屏、平板电脑、华为手机、智能音箱等。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 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江汉区人民奔流着的爱心与力量,构成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坚定基石,也为江汉区未来发展注入了无穷的伟力。

  有序推动复工达产 

  让企业“动起来”更要“转得好” 

  6月8日,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及营业部在新址江汉区新华路219号开业。乔迁新址,低调、不张扬,但它却是江汉区金融行业加快复苏的标志。

  4月8日武汉“解封”,仅仅60天后,中行湖北省分行就克服疫情影响,完成搬迁工作,开启新征程。该行营业部相关负责人说,这得益于江汉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与协调。

  江汉区金融街管委会组成3个小分队,逐一上门为辖区各金融机构提供现场服务。对于金融机构的复工申请,做到审批不过夜。3月底,全区95%的金融机构实现复工复产,其中,税收在1000万元以上的金融企业,全部复工复产。

  金融业复工复产对全区经济复苏意义重大。汉口建设大道上的金融一条街,聚合了湖北50%以上的金融资源。2019年,江汉区金融业实现税收83.55亿元,占全区财政收入的比重近40%。

  发挥“金融高地”优势之余,江汉区大力促进“政银企”协作,发扬“店小二精神”,利用区级负责人挂点重点企业、各级部门上门服务的“保姆式”“贴身式”服务方法,全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复市。

  3月30日,江汉区与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签订合作协议,制定“企业方舱计划”,为受到疫情冲击产生暂时性困难的企业展开“金融救助”,让企业加速“重振”。

  疫情期间,武汉优柯唯科技有限公司为协和、同济等医院提供设备及维护支持,与此同时,由于订单金额增多,企业自有资金无法满足运转需要。江汉区推送企业纳入“企业方舱”计划,最终获得300万元贷款,保障了自身运转。

  6月18日,武汉市发改委提出,对疫情期间参与生活物资保供的商贸流通和医药器械生产的中小企业,实行电费补贴政策。截至7月15日,江汉区发改局受理企业41家,该区财政兑现补贴资金253万元,符合补贴条件企业的政策执行率达100%,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

  “原来办理取水许可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业务起码要来四次,前后要一两个月,现在交一次材料,5天就可以搞定,真是太省心了!”9月,武汉楚驰实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在江汉区政务服务大厅领取了许可证,并为联审批服务模式点赞。

  江汉区行政审批局以“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次数”为抓手,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加速企业项目落地。取水许可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业务实行并联办理后,办理时限较原来承诺时限提速10天。

  民生工作也在加速复苏。8月16日,江汉区39个老旧小区集中启动改造。据悉,江汉区拟利用5年时间,逐步对全区2000年以前建成的166个老旧小区,进行连片集中改造,建成后将惠及居民8万余户。(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王炯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