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力推精神文明创建“十大行动”育文明人建文明城

A-   A+
发表时间:2020-07-29 08:52    来源:湖北文明网

  分餐公筷公勺、勤洗手、多通风、“一米线”外排队……7月27日,武汉发布精神文明创建“十大行动”实施方案,围绕疫情防控新形势和居民群众新需求提出具体要求,推动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双提升”。

  武汉精神文明创建“十大行动”分别是:理想信念铸魂行动、市民素质提升行动、健康生活倡导行动、社区治理提质行动、城市环境美颜行动、窗口行业创优行动、志愿服务关爱行动、红色文化育人行动、立德树人推进行动、文明乡风涵育行动。

  其中,在健康生活方面,倡导推行分餐制,提倡分餐公筷公勺等就餐方式;引导市民摒弃“野味滋补”观念、拒绝滥食野味;倡导勤洗手、多通风、“一米线”等良好习惯;大力开展垃圾分类,实施居民小区“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垃圾试点工作。

  在社区治理方面,提出建好用好“三支队伍”,组建网格服务团队,构建完善包括便民市场、运动场地、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医疗服务机构在内的15分钟生活圈,着力打通市域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如何用好疫情期间发挥巨大作用的志愿者团队?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明确,鼓励各社区党小组长、楼栋长、老党员、热心公益的居民群众等就近开展代购代送、社区值守、心理健康等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同时,社会化招募志愿者,壮大志愿服务力量,打造志愿服务品牌。

  城市环境方面,提出加强农贸市场环境卫生消杀整治,加快市场升级改造;开展背街小巷和城乡接合部环境整治,实现垃圾日产日清;开展建筑工地环境整治,重点整治施工工地扬尘污染现象,提高城市“蓝天指数”。

  为提升市民素质,武汉还提出,探索建立市民文明行为激励回馈机制,以市民践行文明行为积累积分、积分兑换奖励等形式,鼓励支持文明行为。(湖北日报 记者谢慧敏)

高水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武汉十大行动惠民生

武汉精神文明创建十大行动之一为城市环境美颜行动。记者近日在洪山区丽水明渠看到,工作人员驾着小艇进行清理作业,港渠两侧水清岸绿。 楚天都市报记者宋枕涛摄

  28日,武汉市部署高水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努力打造国际化大都市。当日发布的《武汉市精神文明创建“十大行动”实施方案》,对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双提升”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将形成常态长效机制。

  “十大行动”具体内容是什么?如何落实?市民能享受哪些实惠?楚天都市报多路记者走访多个部门单位,了解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实打实的惠民生。

  武汉市文明办将疫时良好卫生习惯常态化

  “武汉是全国疫情最重、管控时间最长的城市。我们发现,疫情防控期间的好做法,正逐渐固化成为市民的日常文明习惯,大家的良好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得到明显提升。”武汉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回家先洗手、换衣服、使用公勺公筷已成很多人的日常习惯;出行“隔1米”,等待时自觉排队,在公共场合随处可见。

  他还表示,“十大行动”就是围绕疫情防控新形势和居民群众新需求,从健康生活倡导行动和社区治理提质行动方面,因时制宜都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操作。在健康生活倡导方面,引导市民继续保持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社区治理提质方面,打通市域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十大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贯穿全年。7月对活动作出安排部署;7月至12月活动全面展开,不断掀起热潮;12月,总结有效做法和经验,宣传先进典型,建立长效机制,深化文明城市常态化建设。

武昌滨江商务区

美丽村湾

光谷政务中心

爱国主义教育公交专线

公筷和分餐

宣传垃圾分类

红色旅游

  东亭社区

  小区遍布10余处便民服务点

  “师傅,这是你的衣服,缝好了……”28日下午,在武昌东亭社区,68岁的李婆婆将一件改好的衣服递给街坊吴师傅。正值下班高峰,又有几位居民顺路取走衣服。

  这家裁缝店,只有一台缝纫机加一把椅子。在门口的栅栏上,一块牌子上写着“社区便民服务点”。社区书记王学丽说,东亭社区里,类似这样的便民服务点有10余处,这些服务点涵盖餐饮、缝纫、理发、开锁、购物、家电维修等基本生活服务,“居民一般的生活需求,可在社区内解决。”

  王学丽介绍,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以来,整合在职党员、社区民警、群干和志愿者等群体,实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每一个网格,都有生活服务的能手巧匠,我们把这些力量整合起来,方便居民的生活。”

  走进社区,临路的各类门店整齐有序营业,不远处的集贸市场、文体广场、社区服务中心、老年食堂等,每天都会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在社区大门口,有一台24小时自助服务机,居民们办理个税清单打印、商事主体登记、房产档案信息查询等数十项政务服务事项,在这儿就能搞定。市民江女士前来查询个人公积金明细,她说:“非常便捷高效,少跑好多路。”

  在社区主干道的宣传栏里,记者看到一张大幅“15分钟便民生活圈示意图”,清晰标明哪里有超市、哪里有集贸市场……让居民能轻松找到目的地。

  武汉市城管委

  城市家具天天擦洗不见灰

  去年4月,武汉出台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等环境综合整治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记者从武汉市城管委获悉,一年多以来,与市民息息相关的马路清扫、垃圾收运、绿化亮化、公厕卫生等,均按照标准推进。

  28日,武昌城管积玉桥环卫清洗中心,15名环卫工正将垃圾桶里外清洗,逐个消毒,然后置换到街头。范湖地铁站附近,有这座城市最智能的公厕,配备了除臭机、新风换气系统、空调等设施。如厕时闻不到臭气,还能闻到花草的芬芳。武汉还建立全市公厕电子地图,纳入公厕智慧管理平台,市民打开APP,就可精确找到最近的公厕。

  “街头座椅、电灯电杆、花坛花盆、雕塑、果皮箱等城市家具,容易遭污染。但在西北湖,绝对不会看到有人先擦座椅再坐下。”江汉城管质检三队建设大道环卫班长张俊告诉记者。江汉城管要求,这些城市家具每天不少于2次抹洗。在汉口西北湖人行道上,记者随手摸了一把果皮箱,真的没有灰尘与污渍。在中山大道水塔段,记者随意在街头一张座椅上坐下,裤子没沾一点灰。

  28日,在江岸区谌家矶街道游湖社区,居民鲁先生将厨余垃圾扔到指定的垃圾桶中,将纸盒、矿泉水瓶,玻璃等可回收物放置自动称重箱内,获得积分,这些积分可以兑换米、油等生活日品。

  武汉市城管委介绍,从市民家庭到机关企业,江城今年将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交通三站一场

  严厉打击交通违法违规行为

  武汉市交通局党委工作部王学兵告诉记者,“十项行动”中,有多项行动与交通窗口行业相关。武汉市交通局已加紧制定政策和措施:严格整治“三站一场”的交通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鼓励司机礼让行人过斑马线,禁止乱鸣笛、乱开远光灯等不文明行为;在窗口行业坚持开展“双评议”活动;开通红色教育公交专线等各类措施。

  近日,天河机场实施违停车辆专项整治,航站楼站前交通秩序井然。记者看到,出租车候车亭安装壁挂式雾化风扇,提升了旅客的候车体验。在T3航站楼出发厅、到达厅、行李提取厅、出租车候车处等区域,随处可见“文明健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各类公益广告。天河机场相关负责人介绍:“T3航站楼公益画面占用媒体面积比例高达70%。”

  武汉地铁2号线汉口火车站中心站站长姚婕告诉记者,武汉地铁曾确定每个月第一个周日为“地铁排队日”,志愿服务队几乎走遍了所有地铁站,开展“先下后上,文明乘车”的志愿倡导活动。如今,“排队日”活动早已悄然停办,因为乘地铁排队成了常态。

  去年9月30日,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武汉市开通首条爱国主义教育公交专线——公交408路。408路线长李馨莉介绍:“线路全程21公里,途经10个红色文化旅游景点,配备了30台绿色新能源环保车辆。我们将以‘红色车厢’为宣传据点,让乘坐的每一位乘客了解这座英雄城市的红色历史。”

  餐饮企业

  越来越多市民接受公筷公勺

  使用公筷公勺正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接受。昨日,记者探访多家餐饮机构时注意到,不少餐饮店内都张贴了“使用公筷公勺 文明健康用餐”等宣传标语或海报。一些大型酒楼、餐厅内,服务员会及时为顾客提供公筷公勺,方便顾客分餐。

  位于宝丰路的艳阳天酒店内,餐桌的每一个餐位上,都配有公勺和公筷。就餐前服务人员提示使用及讲解:金色为公筷,银色为私筷;铁勺为公勺,瓷勺为私勺。

  “自家使用专碗专筷、公筷公勺已经有7年。”东西湖区辛安渡街林家台大队妇联主席李娜说,一家6口均已养成习惯。最早开始家庭分餐,是因为家中小孩刚出生,为避免大人与小孩交叉传染,给予孩子单独的餐具。后来延续到家里每人都有专碗专筷。她说,在实施家庭分餐中,劝说老人花费了一些精力,但是耐心解释之后老人们还是能理解和接受。

  武汉餐饮业协会会长刘国梁建议,在家用餐时,每一位家人面前放一个盘子,每个盘子上放两双筷子两只勺子,一个取食,一个进食,“养成了家庭分餐的习惯,外出就餐时,执行分餐就不再是难事。”

  4月26日,《武汉餐饮恢复堂食细则》出炉。细则指出,餐饮单位应杜绝采购、饲养和现场宰杀活禽畜动物,严禁经营、储存野生动物或野生动物制品。

  刘国梁指出,不少传染性强危害性大的病毒都来源于野生动物。不购买、不烹饪、不销售野生动物已经成为了武汉绝大多数餐饮单位的共识。如有销售野生动物的不法行为,欢迎消费者和餐饮从业人员举报。

  旅游行业

  让红色文化线上线下活起来

  “自从我们5月18日开馆以来,最多一天接待量约1000人。”28日,武汉革命博物馆宣教部副主任崔媛媛说,几年来,游客文明素养不断提高,不少游客会自备垃圾袋,主动维护卫生环境。

  了解到十大行动后,她介绍:“武汉革命博物馆常年与周边学校、机关、城乡社区等共建共享,大中小学生、党员干部、部队官兵等社会各界都曾来瞻仰和参观。由于疫情影响,今年宣传阵地由线下转到线上,疫情以来已经开展13场线上活动,覆盖观众1600万。接下来,还将结合防疫要求,以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纪念活动、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为契机,开展更多线上线下品牌活动。”

  7月中旬,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与中小学共同开展的“牵手博物馆 探寻英雄城”系列云直播课堂也圆满结课。从5月16日,第一期云直播课堂开课以来,该馆已为武昌水果湖第一小学等学校4000多名师生,开展云直播课堂共40余次。同时还在官网、微信公众号上推出“云上展览”。

  武汉市万帮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副总干事邢媛媛认为,将红色文化融入社区服务,能扩大红色教育影响力和覆盖面。服务中心曾多次组织党员、社区居民、退役军人等开展参观、学习、追忆等;还将红色历史通过故事和情景剧带进社区课堂,再由孩子带回家庭。目前,万帮社工在6条街道融入红色文化育人服务,每年组织家庭、党员等超过200人参观二七纪念馆、八七会议旧址、辛亥革命纪念馆等5家红色文化基地。(楚天都市报记者 李月媛 卢成汉 黄永进 李庆 石倩 潘锡珩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 宋枕涛 邹斌 黄士峰 通讯员 朱华 吕作武 刘亭 曾斯 产启斗 代能跃 朱梦然 樊贝妙子 孟从蝶 李军 赵志宏 宋宏雷 殷莉红 实习生 丁钟夏 彭程程 郝如卓)

  十大行动

  理想信念铸魂行动

  开展 “我的价值观·我的中国梦”教育,组织好武汉市中、小学开学第一课、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会等活动;出版《战疫心语——志愿者武汉逆行笔记》,创作话剧《逆行者》等;举办武汉市第八届军营开放日活动和第九个全民国防教育月活动。

  市民素质提升行动

  编印新版《市民文明手册》;探索建立市民文明行为激励回馈机制,以市民践行文明行为积累积分、积分兑换奖励等形式,鼓励支持文明行为。加大对不礼让斑马线、乱鸣喇叭、车窗抛物、乱开远光灯等不遵守交通规则行为的处罚力度。以“文明旅游为武汉加分”为主题, 推动文明旅游进景区公园、进星级饭店、进特色街。

  健康生活倡导行动

  倡导推行“分餐制”,提倡分餐公筷公勺等就餐方式;摒弃“野味滋补”观念,拒绝滥食野味;深化“光盘行动”,形成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文明节俭用餐风气;倡导勤洗手、多通风、“一米线”等良好习惯;开展垃圾分类示范单位、示范社区、示范村创建活动,实施居民小区“定时定点”分类投放试点工作。

  社区治理提质行动

  推动党员志愿服务、干部下沉社区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组建“网格服务团队”,依托社区在职党员、社区民警、网格员、安保队员、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实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构建完善包括便民市场、运动场地、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医疗服务机构在内的15分钟生活圈,设立15分钟生活圈提示牌。

  城市环境美颜行动

  健全常态化清扫保洁制度,垃圾日产日清。施工工地扬尘污染包保责任制,重点检查施工工地控制扬尘污染的相关措施落实情况,不达标的工地被责令整改。综合治理“三站一场”交通秩序。

  窗口行业创优行动

  推行窗口行业服务态度优、服务举止优、服务效率优、服务技能优、服务环境优“五优”文明服务。开展“双评议”活动,提高窗口单位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能。开展文化场馆满意度调查。

  志愿服务关爱行动

  就近就便开展代购代送、社区值守、心理健康等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创建命名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示范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示范岗(站)”,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规范化开展。

  红色文化育人行动

  建立红色设施、红色遗址、红色旧址和红色基地与周边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城乡社区、驻地部队等共建共享机制。围绕“纪念建党100周年”,规划筹建中国共产党武汉历史陈列馆,创作出版一批红色读物,推出知识竞赛、文艺展演等主题活动。制定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整合全市23个革命传统教育景点,推出6条“武汉荣光”经典红色旅游主题线路,开通“红色教育公交专线”。

  立德树人推进行动

  重点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培养选树一批可亲可敬可学的“新时代好少年”先进典型。举办2020年第八届武汉市全民健身运动会。

  文明乡风涵育行动

  在武汉市22个革命老区街道(乡镇)选择有条件的贫困村,开展“爱心超市”扩面推广,引导贫困群众“以劳动换积分,以积分换物资”。在武汉市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6个新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覆盖面超过60%。

责任编辑:李欢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