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山谷好“蜂”景 脱贫有“蜜”诀

A-   A+
发表时间:2020-07-23 09:23    来源:湖北文明网

坐落在风景秀美的阳河村茨竹槽山谷中的蜂王培育基地 

  仲夏时节,来凤县三胡乡阳河村茨竹槽,各种野花星星点点开在山谷,两侧缓坡平地,整齐摆放着一个个黄色蜂箱,成千上万的蜜蜂嗡嗡嗡飞进飞出。

  茨竹槽这段峡谷,长约10公里,草木青葱,四季有花,环境清幽,是养蜂产蜜的好地方。

  “从今年起,这些蜜蜂已不再用来酿蜜,而是用来培育蜂王了。”蜜蜂的主人、尚风寨蜂业公司的负责人姚俊说。

  33岁的姚俊,来凤县革勒车镇人。2008年,从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在浙江一家公司做营销工作,从业务员一路做到总经理助理,月入过万。

  在此过程中,有亲戚养殖蜜蜂,所产蜂蜜卖不出,请他帮忙卖,姚俊发现市面上的蜂蜜真假难分,顾客对优质蜂蜜的需求量很大,蕴藏着巨大的商机,遂萌生了养蜂酿蜜的想法。

  说干就干。2010年,姚俊返乡创业,成立合作社,从一二十箱蜜蜂起步,稳步扩大规模。

  一边干,一边摸索。姚俊慢慢练就一手蜜蜂养殖、蜂王培育的技能。2018年,在农业农村部门支持下,姚俊在武陵山区建起大型中蜂产业园。

  一个蜂群每年要换两只蜂王。资料显示,全国至少每年需要400万只蜂王。今年3月,姚俊决定将产业发展方向从养蜂酿蜜转到培育蜂王上来。

  培育蜂王是个技术活,得有专业人才。在农业农村部、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支持下,姚俊办起中蜂培训学校。

  要教学,更要示范。姚俊第一时间将曾参加培训家住旧司镇的学员李长松请回,让他帮忙管理阳河村的850箱中蜂良种。

  “每培育一只蜂王,就有1元钱收入。”李长松笑呵呵地说,自己在家也养殖有不少蜜蜂,每年都要为蜜蜂病害和蜂蜜出售所困,现在当技术员,正常情况下,每月可育蜂王万只以上,收入可观。

  每只蜂王定价不算高,每个养蜂人的需要量也有限,一般六七只就够了。如何又快又省,将这些“活宝贝”(蜂王)卖出并送到买家手上呢?

  最终,通过抖音直播带货,姚俊又快又好地将一批又一批“活宝贝”们通过快递发往省内外。

  26岁的伍华珺,是姚俊从荆门请回的培训学员,其主要工作就是在手机上直播带货。3个月时间过去了,伍华珺已成网红。

  与李长松相似,每卖出一只蜂王,伍华珺就有一定提成,月收入也很可观。

  积极参与当地精准扶贫,经多年探索,姚俊形成了“一十百千万”思路:建成1个以尚风寨为基地的良种培育场,每户养10箱蜜蜂,助力全县培植100名养蜂致富带头人,链接1000户贫困农户,实现每户增收万元目标。

  将贫困户带入产业链,增强群众增收致富能力,从源头“摘穷帽”“拔穷根”。据该县干部介绍,在姚俊带动下,如今来凤已累计发展中蜂3万余群,助力当地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寿江 通讯员 向相辉)  

责任编辑:王炯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