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放开“地摊经济” 城市重燃烟火气

A-   A+
发表时间:2020-06-03 09:19    来源:湖北文明网

  5月30日傍晚,宜昌市铁路坝闹市区人行道上,不少附近商户将商品移到室外经营,因疫情影响曾冷清的街道又逐渐恢复了人气。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曙松 摄)

  城市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5月28日,在全国两会记者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到,西部一个城市,按照当地的规范,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

  5月26日,央视《新闻联播》播报信息,为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中央文明办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

  5月31日、6月1日晚,记者分三路,探访身边的路边小摊、地摊夜市,用文字和镜头,记录悄然复苏的城市地摊、夜市,记录城市的烟火气,记录用双手勤劳奋斗的普通人。

  保成路夜市,憋不住的烟火气

  能代表老武汉夜生活的,有着20多年历史的保成路夜市算一个。

  疫情常态化防控条件下,夜市生意如何?5月31日20时30分左右,记者来到保成路东路口。

  两块温馨提示牌摆在路中央,牌子上写着:“保持1.5米安全距离,有序排队入内,请配合工作人员防疫检查,安全购物!”牌子上还印着二维码,供市民扫码入内。

  “上周,摊主们已陆续出摊,都是自发的,大家憋不住了!”路口执勤的一名保安介绍说。

  进入夜市,吆喝声逐渐多了起来。两边的货架上,衣服、配饰、鞋袜、小电器等小商品琳琅满目。

  逛夜市的顾客不算多,多为年轻人,偶尔能看见带小孩的父母。

  “快快,各位亲,就最后两件了哦!”一家女装小店前,老板张女士正提着两件连衣裙,对着手机镜头做直播。她经营的主要是裙装,单价39元至69元不等。

  张女士说,她在汉正街有个批发店,以前生意好时几乎没时间做直播,现在批发店没了生意,只能靠保成路夜市维持。“夜市大多靠走量,薄利多销,但现在客人少了好多,估计就恢复了两三成。”她说,好在换季,这两天生意还不错,线上线下总共卖了百余件,对未来还是有信心的。

  环卫工丁锋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在环卫所工作了十几年,负责保成路及周边小区的环境卫生,对夜市充满感情。“以往,我们从晚上7点一直要忙到凌晨两三点,运好几车垃圾。现在,差不多晚上10点半就能收工了。”丁锋说,工作量大,补贴也会多点。他一家四口人,爱人也是环卫工,儿子在上中专,马上面临择业问题。月工资3000元左右的他,希望能再多挣点钱养家。

  【点评】小摊位,大民生。一个摊位背后,往往维系着一个家庭的生计。放开“地摊经济”,不仅能满足普通百姓的生活需要,更是保就业、保民生、促消费的有效举措。

  路边小摊,堂堂正正回来了

  6月1日17时,在武汉市武昌区黄鹂路上,做了10多年水果摊生意的张与平,疫情之后重新开张。

  他说,原本准备与城管“打游击战”,可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城管并没有劝他离开。看完新闻后,他才知道,国家已鼓励各地给流动商贩释放更多的生存空间。“一家人的生计,都靠着摊位,现在可以堂堂正正做生意了。”张与平高兴地说。

  6月1日18时许,武汉市武昌区楚天都市雅园的路口。

  下班回家的市民张先生,在陈金元的蔬菜摊上,买了一把青菜、几个辣椒和鸡蛋,花了10元钱。“便宜又方便。”张先生说。

  62岁的陈金元,原本在武昌青鱼嘴小区经营一家冷冻食品店。因为疫情,他的冷冻食品店关门3个月,亏损3万多元。为将店铺损失补回来,陈金元动起摆摊的念头。

  5月15日下午,陈金元到市场进菜,然后直接到小区路口摆摊,从17时摆到19时30分。第一次出摊,营业收入300多元。

  “初战告捷,很不错了。在这里摆摊,不仅方便居民,我们也能有一定收入,一举两得。”陈金元边招呼顾客边说。

  在陈金元摊位旁边,36岁的黄涛也经营着一个水果蔬菜摊,才摆了10多天。

  让他们烦恼的是,在小区外摆摊城管还是会管。他们期待,在保证有序经营的前提下,找到城市管理与方便群众的平衡点,推动“地摊经济”有序发展。

  【点评】促民生暖民心,给流动摊贩更多包容,就是给民生更多机会。全国两会之后,我省多地为“马路经济”“地摊经济”松绑。在宜昌,公安、商务、城管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准许城区重点商圈夜间及节假日出店经营,促进宜昌城区夜间经济发展。在黄冈,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在市区部分街区设立地摊经济临时便民服务点,助力复工复市,提高人民群众的就业率,促进市区经济发展。

  减租之后仍艰难,老夜市想转型

  5月30日19时,天刚黑,武汉市王家湾夜市的灯就亮起来了。

  因疫情休市3个多月后,5月6日,这个经营了十来年的老夜市再次开门迎客。

  与以往相同的是,这里仍然是小门面和露天摊点并存,仍是王家湾商圈内“最省钱”的购物场所。

  与以往不同的是,疫情过后,顾客变少了,安静的市场显得有些冷清。

  “这个8元一条,这个10元……”两名顾客在陈佳丽的内衣摊前讨价还价,最后花15元钱,买走两条原价8元的内裤,优惠了1元钱。

  “生意难做哦。”顾客走后,陈佳丽感叹道。她数了数胸前挂着的钱包说,从下午3点开摊到晚上8点,5个小时只做了两笔生意,卖出了31元钱,“去年这个时候,一晚上要卖100多元。”

  “再这样下去,怕是摊位费都保不住了。”一旁卖袜子的摊主曾小娟说,一个月600元租金一交,剩下几百钱怎么过生活?

  隔壁手机贴膜店的陈先生没有搭话,他有一个小门面,月租金2000元。复市后生意不太好,他白天拿起相机,接一些儿童摄影的活,晚上再来守店。

  王家湾夜市曾是武汉市开展“城管革命”、以疏代堵整治街边零散地摊的成果。当年,汉阳区划出一片地,将王家湾附近的流动摊贩收纳进来统一管理,既美化市容,也给流动摊贩一个“家”。开市后,生意兴旺。

  “网购兴起后,夜市就开始走下坡路,这次疫情更是雪上加霜。”承包管理该夜市的武汉皓承宏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德忠坦言,“商户们要是再不转型,还是只卖内衣、袜子等小商品,我们就算租金全免,怕也撑不了多久。”

  周德忠说,已为商户减免了今年2月至4月的租金,5月至年底的租金,也打对折。

  他算了一笔账:120多家商户,今年只能收到15万元租金,公司交的场地承包费接近60万元,还要给10多个管理员开工资,再加上水电费、垃圾清洁费等,40多万元的亏损已成定局。但他表态说:“就算亏本,也要把这些商户保住,他们大多都是双下岗职工、外地来汉打工的困难群体。”

  “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对我们王家湾夜市来说,是利好消息。”周德忠说,期待武汉市能把汉阳江滩、或者小区附近居民游玩出入频繁的“摆摊宝地”拿出来,规划出夜市街,统一管理。摊贩们也要转变观念,除了经营小商品外,再引入一些需要“面对面”交易的商品,比如乐器、文玩等。

  【点评】老夜市见证了城市经济的转型发展,也解决了众多小商贩、个体经营者、小微创业者的温饱问题。如今,经济多元化发展,在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引领下,老夜市只有不断转型升级,让老地标焕发新活力,未来才能成为城市新名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璐 王馨 邓伟)

责任编辑:李欢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