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栉风沐雨的逆行 向阳而生的力量

A-   A+
发表时间:2020-04-27 10:13    来源:湖北文明网

  原以为,把所有的鲜花搬进春天里,就有了家的温馨。没想到,黑云压城一场灾难来临。

  病痛的生命在呻吟,等待救援的病患在求助,在新冠肺炎疫情阴云笼罩的危急时刻,一群勇敢的人选择逆行,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

  他们,一次次用血肉之躯,与时间赛跑,将病人送到各大医院救治;他们,深入方舱医院,为节约防护物资,一次次挑战生理极限;他们,在抗击疫情的危难时刻,下沉到社区防控一线;他们,奔忙在保供一线,为千万武汉市民提供生活保障……让我们重温他们的逆行故事,感谢他们的额外付出,聆听他们的愿望和心声,与他们一起,经此战疫,向阳而生。

   

  民警唐进喜在转运新冠肺炎病人

  汉阳社区民警唐进喜:“全能”民警奋战在多个抗疫战场 

  回忆起一个多月前的抗疫,汉阳区公安分局琴断口街派出所社区民警唐进喜感慨良多。

  “全市所有新冠确诊人员连夜收治清零。”2月5日晚,随着武汉市委市政府一声令下,45岁的唐进喜第一个报了名,参与病患转运。

  当晚风雪交加,气温极低,为了保持车内空气流通,车窗始终开着,不一会儿,唐进喜的全身都湿透了,鞋子里全是水。防护服不透气,里面已是汗流浃背,冷热交替十分难受,但他咬牙坚持着。经过一宿的往返接送,唐进喜凌晨4时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派出所。汉阳区防疫指挥部又下达指令:十里玫瑰小区还有一名重症患者需连夜送到金银潭医院接受治疗。

  “我已经有感染风险了,还是我去吧,没必要再让别的同志冒险了。”唐进喜将老人安全送到金银潭医院后回到派出所,已是凌晨6时。唐进喜通宵转运了34名患者,转运量属全区最高。2月和3月初,唐进喜参与转运新冠肺炎患者、疑似病人等百余人。

  除了病患转运,2月19日,汉阳区新建武汉体校方舱医院,唐进喜写下“为武汉奉献一点力量”的请战书。当时在方舱医院值守,为节省防护装备,唐进喜已经习惯八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的工作节奏。

  就这样,唐进喜持续在方舱医院值守半个多月,每天值守8个小时以上。目前,唐进喜将工作重点转向社区防控,他感慨地说:“武汉病患清零了,整个城市也在逐渐恢复元气,我只希望早日恢复到曾经的模样,不求轰轰烈烈,只求平平安安。”

   

  武昌府社区书记袁于纾为居民测体温

   武昌府社区书记袁于纾:让康复患者回社区后感受到关爱 

  “社区工作者要继续保持防控意识不放松,用心服务好居民生活,尤其是返回社区的康复患者,让他们真正能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昨日,武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洪山区武昌府社区书记袁于纾向记者袒露心声。

  在武汉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候,袁于纾在社区不仅要当好协调员,还要当好守门员、快递员、救护员。有一次,辖区有一名空巢老人聂大爷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等药品短缺,袁于纾跑了十几家药店,才为聂大爷买到了药,还自掏腰包为大爷买了一些口罩。住在武昌府的非洲籍留学生因为语言不通,买菜不便,袁于纾在社区征集熟练外语的志愿者,爱心服务代购生活物品,使外籍留学生在异乡感受温暖。

  熬过了疫情最严峻的时期,接送和服务康复患者返回社区的工作,成为袁于纾关注的工作重点之一。

  社区有一名80多岁的爹爹,子女都不在身边。今年2月,这名爹爹和婆婆出现高烧症状,社区连夜上报,即时联系送医救治。婆婆因新冠肺炎去世,爹爹康复后回到社区,居家隔离14天,期间袁于纾除了定期送菜上门、测量体温,还每天打电话询问他的生活情况,安抚爹爹的情绪。最近爹爹偶尔下楼买菜,气色不错。

  “不仅要服务好康复出院的患者,同时还要服务好复工复产人员。” 袁于纾引进白沙洲批发市场的一家蔬菜批发商,方便居民低价购买新鲜蔬菜,还降低了业主外出聚集的风险。在社区的组织下,武昌府社区志愿者还为返汉居家人员送去消毒药水、水饺、蔬菜、洗手液等物资,不仅拉起了一张社区安全网,也暖了居民的心,大家对战胜疫情充满了信心。

  长沙志愿者郑能量:期待再来武汉可以不戴口罩 

  4月26日下午,得知武汉新冠肺炎病例清零的那一刻,长沙90后小伙郑能量感慨万千,脑海中回想起在武汉做志愿者时的点点滴滴,“终于盼到了这一天,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大年初一那天,郑能量驱车300多公里,从长沙只身赶赴武汉,并在朋友圈立下生死状。

   

  志愿者郑能量运送抗疫物资 

  他在武汉坚守的65天里,冒着随时被感染的危险,奔忙在大街小巷。每天,郑能量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高负荷运转10多个小时,义务接送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转运各地援助武汉的抗疫物资,为有需要出行的市民提供帮助。2月25日,经楚天都市报报道后,郑能量获得了腾讯基金会奖励的5万元战疫人物慰问金,他当即将这笔奖金,捐赠给了单亲家庭,供孩子们读书。

  3月31日,安全返回长沙后,郑能量仍每天关注着武汉的疫情形势。武汉解封那天,他拿着手机刷个不停,仿佛自己仍身在那座美丽的城市,感受解封后的美好。“好多店面都开了门,久违的热干面也回来了,这才是武汉该有的烟火气。”郑能量说,在武汉的2个多月,他吃的都是盒饭和泡面,没能好好体验武汉的美食,是一大遗憾。

  “只有武汉定,才能天下安。”郑能量说,虽然实现了在院病例清零,但仍要保持高度警惕,疫情没结束,防控还不能松懈。

  他期待再来武汉的那一天,可以不戴口罩,与共同抗疫过的战友们相聚。

  武汉中院突击队:20多名干警下沉社区抗疫79天 

  “期盼已久的清零时刻终于到来,我们在社区整整79天的坚守没有白费。”26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干警田炼对记者说。

  田炼手机里还保存着2月2日19时29分单位微信群里的一个紧急通知,“@所有人:刚才院里下发通知,要求每个支部立即到对口社区报到。”党员干警纷纷响应,田炼第一时间报了名。

  第二天,大家便来到武汉市青山区红卫路街东兴社区开展防疫帮扶,主要负责居民生活物资搬运发放、“四类人员”电话排查、疫情防控政策宣传、公共区域环境消杀、小区出入口值守以及突发事件处置等。

  

  武汉中院干警下沉社区为居民搬菜 

  田炼回忆着:杨毅、施茜、丁魁玉、许婷婷主动承担上门给医护人员家属、孤寡老人送菜的任务,杨毅还自费为患病老人买药;肖慎明受指派在两个区防疫指挥部协助督导病人收治,有时需直接驻守定点医院却毫无怨言;丁军伟为方便下社区,选择住进单位宿舍,还主动联系燃气公司在值守小区安装圈存设备;王芳和丈夫都在社区帮扶,年幼的女儿只好由年迈的父母照顾;王杨主动承担距离较远小区的室外值守任务,还募集了一批防护服捐赠给社区和街道;李祎、程林颖不会开车,每天都是麻烦家人驾车接送;李祎、许婷婷用英语为一名外籍居民解答生活难题。

  自开展社区帮扶工作以来,武汉中院刑一庭共安排21名党员干警下沉社区343人次,拨打排查电话4000多次,自筹资金通过多种渠道购买防护物资捐赠给社区,包括84消毒液200斤、防护服605套、酒精27斤。

  王艳是刑一庭庭长、党支部书记,在安排干警值班顺序时,她把自己排在了第一个。帮扶社区期间,她每天到得最早、走得最晚。王艳印象中最深的是社区一对聋哑夫妻。得知一对聋哑夫妻家中急缺蔬菜,仅有的几个口罩也已用完,王艳立即送去社区准备的爱心菜,还把自用的口罩和消毒液送给他们。

  他们,是湖北省下沉社区阻击疫情58万党员干部的一部分。   

   超市客服郭慧娟:买菜的选择多了武汉挺过来了 

  “现在买菜的选择多了,小店也开门了,超市不再排队了,感觉武汉一天天好起来了。”大润发江汉店客服人员郭慧娟昨日说,感觉武汉人挺过来了。

  “太突然了,措手不及。”疫情暴发后,超市成为保供应最主要的“战场”。每天都要应对新的变化和挑战,一下子比平时多了两到三倍的工作量,两个多月里,郭慧娟几乎就没有休息过。

   

  郭慧娟在超市打包蔬菜  

  每天早上上班,郭慧娟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各个岗位的防护工作是否到位,同时还要保证医用酒精、防护服、口罩等防疫物资充足。卖场消毒到位,员工防护到位,才能更好地为顾客提供物资保障和服务。

  刚开始一段时间,每天到店的顾客很多,为了缩短顾客们的购物时间,所有菜品都会提前称重、打价签。那时,每天忙完手头的工作,她又主动加入到蔬菜操作间,协助同事们打包蔬菜,加班到晚上9点以后才能回家,更是常事。

  当社区团购成为居民采购生活物资的主要渠道后,郭慧娟又成为对接团购的第一联系人。她算了一下,那时每天至少要接200个以上的工作电话,平均每天因为工作要额外添加至少七八个微信好友,团购微信群高峰时期一度达到了20多个。

  “值!”她说,如今不少小区居民和她成了朋友,遇到急需购买的东西,仍会与她联系。回忆起这段时光,郭慧娟终身难忘,尽管忙,但感觉自己被需要,“武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感觉我们日子真的回来了。”

  外卖小哥肖唐松:在继续奔跑中见证武汉变好 

  “武汉在院新冠病人清零,我感觉更有信心了,加油干!”每天,外卖小哥肖唐松带着这样的信念,穿行在武汉的大街小巷。

  2月11日,肖唐松送胃疼病人去医院,病人确诊新冠肺炎。楚天都市报独家报道的这则新闻,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关注。隔离14天后,他平安走出隔离点。昨日,武汉在院新冠患者清零,记者再次联系他时,他仍然奔忙在路上,送着一份份外卖。

   

  肖唐松送外卖  

  肖唐松是饿了么南湖片区的兼职蓝骑士。在宁松社区做志愿者期间,他为社区运送团购物资,给独居老人送去生活必需品……两周时间里,他帮了很多街坊,收获了很多祝福,“感觉是很难得的一段经历,终身难忘。”

  志愿服务结束后,他重返岗位,与站点同事们一起,继续为这座城市的正常运转而努力着。

  “早上睡到自然醒,晚上多干一会儿活儿,平均每天能接50单左右。”肖唐松发现,尽管重复着以前的工作,但有些不一样。

  “经常有用户认出我,觉得很惊喜。”肖唐松说着,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脑袋:“他们有的竖起大拇指,有的让我多注意身体,我觉得很温暖。”更让他感动的是,一些匿名人士,不知道从哪里得到他的地址,为他快递来了好几双鞋子:“有皮鞋,有运动鞋,看起来都很高档,感觉最少得两三百块钱一双吧,我都舍不得穿,怕糟蹋了。”

  救人时,那张鞋底掉了的照片,让无数关心他的人揪心。恢复工作后,为了让关注他的网友们更加安心,肖唐松开通了个人微博,“没事的时候,我就会分享一些自己的所见所闻,与大家聊聊天。”

  肖唐松的微博名叫“饿了么肖唐松”。记者看到,他的微博里,分享了武汉“解封”时的喜悦,记录着街头人多了起来,还会简单到上传自己亲手做的一顿饭……留言里,他与网友们轻松交流,互相问好。“我们接到的订单,一天天多了起来,感觉武汉正在慢慢复苏。”他说,平台给了他很多奖励,他也会继续拼搏,争取早日在武汉买房子,让父母、儿女有一个避风港。(楚天都市报 统筹:记者向清顺 采写:记者周丹 周治涛 余渊 周萍英 通讯员李嘉雯 吴雪阳 梁学东 王田甜)

责任编辑:王炯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