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一医援鄂医疗队的重症“救治经”:救治一定是科学和人文的结合

A-   A+
发表时间:2020-04-02 09:30    来源:湖北文明网

  自1月26日以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共组建3批援鄂医疗队赴武汉承担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任务。

  60多天来,北大一医援鄂医护人员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室,倾力付出,历经锤炼,用科学精准的救治,为患者浇灌生命之花,和同仁们一起共同努力将病亡率从6%降至2.8%。

  从6%降到2.8%

  在同济中法新城院区工作站里,患者检验报告里提示箭头上上上下,影像报告里的图像信号黑白错综;病床前,呼吸机里各种流量参数不停闪烁,监护屏上出现的波动图形曲曲绕绕……

  “医疗队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知道要接管危重症病区,在组建医疗队时,北大一医选派了呼吸、重症、心血管、免疫、肾脏、抗感染、泌尿、骨科等多专业医务人员应战。医疗组根据病情对患者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制定最有效的“一人一案”治疗策略。

  北大一医副院长李海潮说,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复杂凶险,伴有肺部重度炎症反应、呼吸衰竭以及心血管、肾、内分泌等多器官系统障碍,再加上高龄和基础疾病等因素,救治任务极其艰巨。“必须时刻盯着监护屏上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和心率的变化,有问题必须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理。”

  为使救治更加科学、治疗方案更加精细,专家团队在拟定治疗方案时通盘考虑:呼吸支持、循环支持、营养支持……面面俱到;保肝、保肾、抗病毒、抗感染……样样不落;凝血、神经、免疫、内分泌……精心调理;为了保证诊疗的连续性,医生制定了长白班制,即连续3个白天9时至17时班次由同一组医生执行等,不断总结有益于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的经验方法。

  “北京大学一医院、人民医院和三医院共同建立会诊制度,在患者较多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每天下午4时准时开始,专家组成员对管辖病房的危重症病例进行集中讨论,充分发挥北京大学团队优势、提升医疗质量。”北大一医院长刘新民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病亡率从6%降到2.8%。

  “话疗”的厚德暖色

  打开护理工作记录,眼见长长一串任务清单:护理评估、病情观察、呼吸道管理、饮食营养、皮肤护理等,各个大项的工作内容又被细分为一个个小项,琐碎却精细。

  “医学不仅是一门科学,在以专业技能施救的同时,人文关怀也至关重要。”一天,病房收治了一位60多岁的患者,入院后一言不发,也不配合医护人员的问诊和查体。原来,患者的老伴刚刚去世,家里其他亲人也被感染,分散在不同医院治疗。

  了解情况后,刘敬伟主动请缨,来到病床前拉家常。“感觉么样啊?还阔以撒?要相信自己,配合我们!莫担心冇得事!”亲切温暖的乡音,让烦躁的老伯逐渐平静下来,开始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各种治疗。

  刘敬伟是北大一医胸外科副主任医师,也是地道的武汉人。援鄂医疗队中,副主任医师程渊也是湖北人。他俩被特意安排在长白班,各自一天交替值守,完成治疗工作后,跟病友们唠家常。

  两名医生俯身跟患者“话疗”成为病房里的一道暖色。“医病先医心。”刘敬伟说,让患者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时刻能感受到有人陪伴,也是医护人员的职责所在。

  精心救治之下,患者的好消息源源不断:指标一再报警的患者有所好转,虚弱卧床的患者能坐起下地,无力表达的患者也能与“话疗”大师拉几句家常……

  不到终点不言胜。北大一医援鄂医疗队的队员们说,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要打起十二分精神,誓用最后的坚守迎来最后的胜利。(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茜 通讯员 田雨)

责任编辑:李欢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