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医护人员如何打好心理“防疫战”

A-   A+
发表时间:2020-03-02 14:14    来源:湖北文明网

  “当遇到危机的时候,出现一些平常没有的反应是非常正常的。”近日,受武汉精神卫生中心邀请,曾参加过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等大型灾后心理救援工作的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主任方新,通过网络公开课,介绍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调适策略。

  情绪起伏是正常反应

  一位坚强的医生介绍患者治疗情况时,扭头就掉眼泪了,他说“这位年轻病人让我想起了我儿子”。方新认为,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人群对非正常事件的正常反应。临床发现,当重大的危机或创伤出现,人群会出现两类反应:一种是阳性反应,比如亢奋、话多,人处于一种激越状态,这种就是高唤醒水平;一种是阴性反应,其应对方式是低唤醒水平,反应迟缓。随着疫情危机越来越得到控制,高唤醒或低唤醒水平的强度越来越弱,发生的频率也会越来越小,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但如果在疫情已经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仍然出现每天高频率的失眠、噩梦,且没有任何改观,可能就是心理障碍了。

  “我不敢说我理解武汉一线医护人员,但是,你只要想想你就会感受到他们的那种困境。他们都是爹妈的孩子、孩子的父母,是家庭的顶梁柱,压力可想而知。”方新说,面对疫情,医生的情感冲击,与自己的无力感同在,这个时候就要认识到,那不是你个人的无力感,是人类的一种无力感,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力感。当遇到特别大的冲击的时候,要告诉自己:“冷静、冷静、冷静!”

  筑起情绪隔离“金刚罩”

  “上班之前,想象自己穿上一件心理的防护服,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少受或者免受伤害。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你在上岗之前,身体像罩了一个金刚罩一样。”方新介绍,这不仅仅适用于一线医护人员,可以用于很多服务窗口,比如社区人员、公安干警、快递小哥等。当回到安全的地方休息时,可以做深呼吸,伴随放松做慢而深的呼吸,会改变躯体的状况,它是直接作用于脑干的。如果是长时间的紧张,睡眠肯定受影响,很多音频资料、舒缓的音乐非常有帮助。

  “我知道有些人会躲在一个地方痛哭,有些人会找朋友家人哭诉,也有一些人是寻求专业性的帮助,这些都非常好。”方新建议,一线医护人员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面对合适的对象,要进行宣泄,现在全国开了很多危机干预热线。危机干预热线的人员要注意倾听和理解,医护人员可以从宣泄对象那里得到鼓励和支持。

  同时,方新认为,社会应给予一线医护人员更多的支持,解决医护人员的实际需要,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比如同学或者亲朋好友、社区邻居发动起来排个班,三两天给医护人员家里送个菜,告诉医护人员他们的孩子现在是安全的,老人是安全的。在医护人员晚间休息的时候,给他们发温暖的鼓励信息来支持他们。单位后勤人员变着花样儿做些好吃的。根据团体动力学的理论,团体领导者的职能要兼有“父亲”和“母亲”的职能,团体领导者中“父亲”的职能是要去冲锋陷阵,去领军打仗,去全国各地找资源,“母亲”的角色,就是给予温暖、理解、接纳、鼓励和支持。(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文俊)

责任编辑:何霄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