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人民医院余追的“救治观”:最后一道防线不可破

A-   A+
发表时间:2020-02-17 09:32    来源:湖北文明网

  余追脸上的笑容,坚毅而自信。 (视界网 任艺萱 摄)

  穿着一身被汗水浸得透湿的深色短袖T恤,展露出坚毅而自信的笑容。这张戳中无数网友泪点照片的主角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余追教授。照片是他工作状态的写照,防护服的包裹下,就是一个被汗水湿透的躯体。憋闷、难受,但一旦忙起来,这一切都忘了。

  改建之急:

  拖拽住死神的脚步

  接到任务时,余追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只知道要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增援。带着队友,1月18日晚,准时抵达。眼前的一切,一下子击穿了余追的想像。

  由于团队需要救治的是危重症患者,但在普通病房,很多配套设备都跟不上,没有监护仪、呼吸机,连喉镜都缺。病人的求助声一阵紧一阵地传来,不能再等了,余追决定自己动手改造。

  重新摆放床位,隔离分区;加紧添置设备,调试优化。仅用两天半时间,余追负责的南六楼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本具备收治危重病人的条件。在这略显简陋的病房里,余追开始了与死神的争夺,其笃念是守护好最后一道防线,拖拽住死神的脚步。

  困难不言而喻:29个病人、14位医生,医患比严重失衡;没有防护服,只有穿防化服,十几分钟就能闷出一身汗;每天需要工作近18个小时。

  由于改建病区的病床是普通病床,不能整体升降,医生在给病患插管时只能以半跪姿势实施。这是一个风险极大的动作,插管当口,患者管腔内的病毒会“喷薄而出”。命悬一线之际,余追顾不上太多,把两层防护面屏粘在一起挡在脸前,紧急施救。

  “只有这样,他们才可能活过来。这是促使自己冒险前行的最大动力。”余追说。一周多时间里,7位病人从这里转到了普通病房。这是让余追最兴奋的嘉奖。

  “随着这里各个方面条件越来越接近于正常ICU的标准,且救治方案不断优化,成功率会越来越高。”余追给队友打气。

  救治之难:

  没一次不惊心动魄

  没有哪一次抢救不是惊心动魄。

  1月6日,62岁的新冠肺炎患者陈婆婆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求治。当时,情况并不乐观。在进入重症医学科仅3个小时,她的呼吸困难就持续加重——在高流量湿化治疗仪100%氧浓度给氧下,其氧饱和度只有70%,这意味着随时可能呼吸衰竭而死亡。当时仍在人民医院值守的余追当机立断,给患者紧急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暂时保住了生命。

  其后的抢救,每一步都在走钢丝。余追小心翼翼地给患者试探着激素的使用剂量,每一个细小的变化都记录下来。最惊心动魄的24个小时,余追盯着监护仪上闪烁的数字,不敢合眼。

  持续给予抗病毒、抗细菌治疗;使用丙种球蛋白提高免疫力、营养支持,维持内环境稳定。在10余天的生死较量后,老人的状况开始奇迹般地好起来,可以自主进食、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肺部感染也已基本吸收。病人转危为安,余追正赶赴金银潭医院,但只要一有空就会了解老人的近况。“病情瞬息万变,不到最后确认,不能放松警惕”,这已成为他的习惯。在两次核酸检测确认为阴性后,2月4日,老人顺利出院。

  聆听着患者们反复念叨的感激话语,握着他们曾经无助的手,欣然目送着一个个转危为安的病人出院,这是余追职业生涯里最值得记忆的时刻。“把重症病人照顾好、诊治好,及时总结经验,分享给更多危重病人,这是一份医者使命,也是一个国家使命。”余追说。

  研判之艰:

  人与病毒殊死搏斗

  余追常常戏谑地解读自己的名字,“有余力去追求”。在他看来,这是父母寄予自己的希望,也是这个职业追赶死神、抢夺生命的某种隐喻。

  在守卫金银潭医院的近一个月里,他最深的感悟是,这场从未有过的、人与自然中新型病毒的殊死搏斗,注定不平凡。

  目睹过病人离世前撕心裂肺的绝望,也感受过患者死里逃生后心有戚戚的庆幸,余追认为,从事重症医学,医护人员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都需要非常强大。作为一名身处一线的重症疾病医者,总感到有一种力量在推动自己去努力,谨慎研判、当机立断,尽快找出病毒的特性和伎俩。

  但越是到了危重阶段,越需要心细。患者个体差异很大,每个人的基础病也不一样,因此,对于病情的把控和治疗方案的调整就不可能千篇一律。这时候,特别需要临床医护人员耐心细致地观察。

  余追认为,救治中还有不少问号需要拉直。他把一个个病例的状况详细地记在笔记本上,仔细分析;凌晨与值夜班的同事沟通,实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期待找出更能广泛应用的规律性方案。

  让余追欣慰的是,武大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从去年12月31日收治第一例疑似病例到现在,近150名医护人员都未感染新冠肺炎。“这里有经验可以总结,也可给同行以借鉴。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努力降低病亡率。”余追说,“虽然,每进一步都很艰难,但努力去做就好。”(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蔓 通讯员 杜巍巍)

责任编辑:何霄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